2018-10-13 08:2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朱银燕
去年八月,在山东济南省会大剧院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上,上虞残疾青年、笛子演奏家黄建根用弯管笛,以一曲《醉苍穹》获得了器乐类金奖。
从9月5日起,每个星期三晚上,在聚艺轩都能看到黄建根在教一些爱好者吹笛子。“这些年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是跟社会和很多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也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来汇报社会。”黄建根说,开摄公益课的初衷其实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想法,想把自己的技艺教给更多爱好者。在三聚堂文化艺术中心里,他有一个笛子培训基地,报名时有七十多个,经过筛选,现在有三十多位成人,有学葫芦丝和笛子的。
这样的生活,让黄建根感到充实。
聚艺轩,也叫三聚堂,也就是把艺术类的聚在一起。目前摄影、书画、音乐、裱画、青瓷等项目都在聚艺轩开展,尤其书画的制作裱画,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像公益书法课已经在上学期由书法家郑春芳老师每星期定期亲自教授,也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积极影响参与,现在又有很多爱好音乐的人士加入到公益课的队伍里。
浙江新闻+
一次事故,行走世界的大门被关上;数年坚持,内心世界的精彩得呈现
2001年第五届浙江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2001年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安徽赛区)三等奖、2003年绍兴电视台“小燕子”杯电视器乐大赛金奖、2007年浙江省“香溢杯”第四届民乐比赛业余中青组银奖……描述黄建根所获得过的奖项很轻松,但是奖项背后的人生坚持却很沉重……
上虞区人民中路的一幢旧民房,打开一楼的门,这就是黄建根的家,躺在床上的黄建根就是我们今日寻访的主人公。走进黄建根的家,你会发现小小客厅挂满了长笛、葫芦丝,地上还架着几本乐谱。黄建根从床上起身,靠在改造过的床头,缓缓地讲起了他的故事。
“要吹得更好,一定要吹得更好”
1975年4月,黄建根出生于上虞汤浦镇岭下村,从小喜欢音乐的他因为条件有限只在初中时才接触过笛子。高中毕业后的黄建根选择去上海打工,按他的话说,想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书法。
“我想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直到1994年4月22日这天,我之前所有的平静被打破。”黄建根显得很平静。那一天,他因工棚倒塌被压,导致腰L1脊椎粉碎性骨折,从此他与轮椅相伴。黄建根笑着告诉记者:“当初动手术的时候医生说我现在能坐轮椅也是个奇迹。”
黄建根说,在医院的那段日子是煎熬的,因为他之前是个健康人。“在医院,我呆了半年,后来回家了。在我们小山村,电视机的信号也不好,那会更没有手机,刚回家的时候,邻居亲戚朋友都会来聊天探望,可是时间一长,没人陪我了,父母也需下地干活。那段时间心里寂寞难熬。受伤前我只会简单地摆弄笛子,当时也没想做个演奏家,只是我想要么不吹,吹了就要吹得很好。”于是,黄建根叫亲戚朋友们帮忙买笛子、教材过来。
“刚开始吹笛子我连谱都不认识,连哆来咪都不知道的,后来就反复练习,并且打节奏。在吹奏方面,大概吹笛子吹了两三年,有一句引子永远吹不会。那时候几乎想放弃,我三个月都在吹这一句。因为是短笛,声音很有穿透力,邻居有意见了,说怎么只会吹这句啊。路过的人也说,吹得真难听啊。”黄建根笑了笑,他说,那时候心里挺难受的,但发现用长笛慢慢吹,声音低下来了困难也就解决了。在今后的挫折中,黄建根都会用这种慢慢分解的方法克服所有的困难。那次事情过后,黄建根的吹奏技术跨了一大步,什么曲子都敢吹了。
1998年,因为小舜江水库移民,黄建根搬到了沥海镇。也是在那里,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汪嘉宝老师文化三下乡,那晚遇到他,听了我的笛声后,我当晚就在台上演出。那时候很紧张很激动。”黄建根说,汪嘉宝老师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催化剂,让他更加坚定、更有信心走好以后的演艺之路。
2001年,黄建根参加了绍兴市残疾人文艺汇演、浙江省第五届残疾人汇演、全国第四届残疾人汇演。也在一次文艺汇演中,认识了现在的老师鲁宏明和蒋国基。在黄建根的房间,挂着他和全国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的合影,黄建根说:“你知道吗?第一次见到蒋老师,感觉像梦境一般,他是高山,我一直在仰望他。那时候我在家练习遇到了瓶颈,没办法突破。但是这两位老师给了我信心和肯定。”
全国第四届残疾人汇演,黄建根获得了三等奖,说起那次去安徽参加的演出,他记忆深刻。“我基本上坐两个小时就会累,那时候去安徽就躺在大巴的过道上,每次要表演我都是先躺着,等到演出了再起来……”我在黄建根的讲述中,想象着他的一路颠簸,想象着他当时的艰难。
黄建根每天练习吹笛子6—8小时,左手的大拇指上有个厚厚的老茧,右手大拇指的指关节往外突,他说这是因为握笛子时间长造成的,以前姿势不对,还会吹得两腮酸痛。黄建根现在还会每个月去杭州学习,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吹得更好,一定要吹好。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离不开昔日同学的鼓励和帮助”
黄建根说,受伤后自己不能养活自己,有时候想买笛子、买教材也难以启齿,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太好,所以想自己自食其力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说总不能让父母一辈子养自己。
2008年,小学、初中同学会,聊天中,黄建根把自己吹笛子的录音拿出来给同学们听,同学们都很惊讶。“他们和我说是不是可以去教学生吹笛子呢?我听他们说了这个信息后诱惑力很大的,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不方便。2008年9月6日,在昔日同学的鼓励下,我下定了决心来百官教学生。我那些同学说,第一年的房租他们给我付,如果一年了还养不活自己,那么让我再回沥海。”黄建根说,那些话让他很感动,在赚到钱后,想请同学们吃饭喝茶他们也都拒绝了。“他们说帮我不是为了图回报。”
刚来百官的那段时间,没有学生愿意来学。“我老乡告诉我可以去学校问问,我就去试了。”黄建根先是来到阳光小学做兴趣班的老师,过了半年,鹤琴小学的杨老师说有几个学生要过来学笛子。
现在黄建根会去学校给爱好笛子的孩子们上课,双休日也会来他家学习吹笛子,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想来上黄建根的培训班。在孩子们眼中,黄建根俨然是他们的大朋友。
“因为当初别人帮助了我,我才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黄建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知名志愿者组织“点亮一盏灯”的资深成员。他经常会和队员们走访困难家庭,帮助有需要的人。“很早之前认识董国光老师,平时也在关注这个团队,慢慢地发现这个团队做事情还真不错,就加入了。其实我想去帮助别人,也是因为我的同学们那时帮助过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在看望上虞麻风病康复老人们的爱心活动中,银山医院曾响起黄建根悠扬清脆的笛声;在丁宅因车祸致高位截瘫的坚强小伙史军的生日聚会上,回荡在那个小山村的,依旧有他温暖的笛声。2012年,“黄建根师生演奏会”在上虞新石狮中心演出,演奏会所得的全部收入——2000元,都全部捐赠给“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作为爱心基金。黄建根多次为贫困家庭捐助善款和物资,且每次都要求用化名……
“加入‘点亮一盏灯’,让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了,我想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很不幸,可是当我走访了那么多人家,看到了听到了别人的不幸,觉得自己还是幸福的。当我献出爱心,看到人家眼里的感激,我是自豪的。”黄建根说,“点亮一盏灯”这个团队的队员,就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只要自己身体不好,很多朋友都会来看望。
黄建根说,他不计回报去做这些事情,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影响到周围,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问,如果不是那次意外……还喜欢现在的生活吗?笑容又再次绽放在眼前这个40岁的男人脸上,他说,现在的生活很平淡,很充实,心静,心净。
黄建根说,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就有失。“我失去了外面的世界,可是我对自己的内心看得更清楚了。”黄建根拿出了自己抄写的佛经给我看,他那娟秀的字迹是趴在床上完成的。除了书法,他还喜欢摄影。采访是在黄建根悠扬的笛声《竹林深处》中结束的,或许,他的人生和这首曲子一样,在净化自己心灵的同时,也看淡了得失。
上一篇:成人零基础笛子教学规划大纲
下一篇:成人竹笛知识分享【竹笛指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