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井陉景行”全国征歌作品展播
乏驴岭的故事
作词:韩水平
作曲、编曲、混音、演唱:程岗
巍巍太行山,有个小山村,
名字叫做乏驴岭典故传到今,
悠悠骡马道,
铭刻张果老的脚印;
长长的绵右渠,
流淌着太行甘霖;
高高的大铁桥,
接通了年年好运。
哦,乏驴岭乏驴岭,
小小的村落深厚的底蕴,
骄傲了岁月美丽了灵魂。
遥望太行山,思念小山村,
我骄傲的乏驴岭威名传古今,
山上古炮台,
打退过入侵法军;
百团大战辉煌,
在民族史册永存;
高高的古戏楼,
流传着英雄佳人。
哦,乏驴岭乏驴岭,
英雄的故事感动着世界,
吸引来游客像天上流云。
作词:韩水平。陕西蒲城人。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事业发展部主任。先后毕业于成都陆军学校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CCTV—7套军事节目)、《军营文化天地》《海淀报》、海淀电视台分别担任栏目策划统筹、人物专访主笔、编辑记者、电视编导、部门主任。
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美文》等刊物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通讯报道作品百余篇近百万字。分别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访问秘境》和歌诗集《握住阳光》《太阳与海》,部分音乐作品在全军以及原总装备部(现战略支援部队)系统传唱。
歌曲代表作分别有《武器装备之歌》《女兵们在一起》(王静)、《天使之爱》(刘清娣)、《我去大洋打捞辉煌》(王宏伟)、《当兵永远不后悔》《我们点亮明天的彩霞》《画个妈妈抱抱我》(林星潼)等。
作曲、编曲、混音、演唱:程岗。湖北荆州人。北京海淀文化馆培训部教师、调音师。担任老年大学电子琴、成人钢琴及儿童打击乐的教学工作。主管计算机、数字化音乐工作。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三级录音师职称。
曾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及总政军乐团,主攻音乐理论、木管乐。参加专业MIDI制作学习,主修录音缩混录音技术,取得国际MIDI检定认证三级证书、国际NLP学院认可专业执行师。
1985---1995年 在解放军57003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基地担任音乐教员,为部队培养音乐人才;曾参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在总政联合军乐团行进表演中担任萨克斯领奏;曾加盟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担任演奏员。
2007年原生态歌手阿宝团队与西德青年管乐团在海淀剧院进行《山歌与爵士》主题音乐交流中,录制完成的唱片演出后引起轰动,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庆祝2008北京奥运在天安门广场文艺演出中,为海文舞蹈队演出编辑制作的舞蹈音乐获二等奖。
为海淀区彩和坊小学创作编曲制作的校歌《关荣啊,彩和坊》,在学校广泛传唱受到好评。在历年北京市《五月的鲜花》群众文艺演出中,为基层舞蹈队制作编曲舞蹈音乐均获得一、二、三等奖。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天安门广场舞比赛中,为海文舞蹈队编曲制作的《欢聚一堂》舞蹈音乐荣获二等奖。2014年,参加“美丽北京·你好丰台”——2014年原创歌曲作曲征集活动,创作歌曲《我和丰台有个约会》《卢沟月》以及原创歌曲《中国梦,我们的梦》等。
中国传统村落——河北井陉乏驴岭
千年古村乏驴岭,相传因张果驴困乏于此而得名。村庄座落在井陉盆地西缘。绵河南岸,背靠照天梁,面对绵河水,东距天长镇5公里,四周环山。以正太路铁桥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村区。南部为老村区,北部于1987年开始批建。村落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整个村落形状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又有乏驴岭凤凰脉之说。村落形成时间在北宋以前。乏驴岭村西古道上方悬崖上刻有一方摩崖石刻,记述承天军(娘子关)守军官兵及家眷捐款修路亊宜。石刻刻于北宋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三日(1033年),距今已有980年历史。同地还有明代大臣(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乔宇题刻,距今也已500余年。据此认定乏驴岭为千年古村。现存六通古碑和陈、李两家600余年的族谱以及载入《井陉县志》的明代曾任潞安王府教授李崇、清代皇例赠登士郎李进财等历史人物,见证了乏驴岭的发展历史。晚清廪生陈畴自创“疙瘩体”书法受到翰林院的推崇,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为其题字“黄何遗风”,四乡乡老送匾“陉山雅望”保存完好;李崇故居保存的“商山宿考”木匾也见证了乏驴岭的历史进程。
乏驴岭物质文化遗产较多:贯穿于村中的古驿道,是井陉古驿道北路的组成部分,始建于西周,兴盛于唐宋。原井陉八大景之一的“果老蹄迹”保存基本完好;古驿道旁,建有观音堂、三义庙、张果老庙等明代庙宇;建于宋金时期的三座古山寨(好汉寨、黑老婆寨、紫花寨)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与马嘴梁、天清大梁魏汉长城遗址、岭上古关阁遗址、东垴古炮台遗址一起拱卫着村庄;明代李崇故居、陈畴故居、三座骡马大店等古民居建筑风貌犹存;9株古树(古槐6株、古桑1株、古石榴2株)仍然郁郁葱葱;清代乾隆二十三年建的古戏台依然挺立;有108年历史的正太铁路大铁桥等述说着乏驴岭古今沧桑。全村计有完整的四合院120余所、瓦房院8处、石砌院20余处。土窑洞80余眼,石券窑洞120余眼,灰渣脱壳窑洞150余眼。老村区建筑在古驿道两侧,以四合院为主。主房多以窑洞和瓦房为主,配房多以平房为主,土、木、砖石结构。
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乏驴岭深厚的文化底蕴。村民中至今流传着“老白鼋”、“石门开”、“大桑树”、“八仙台”、“石狮子”、“赵匡胤战白蟒”、“官坡石笔”、“柴王沟”、“好汉寨”、“紫花寨”、“黑老婆寨”、“蠎洞”、“柴王车辙印”等很多传说;乏驴岭武术曾红极一时,陈德一人拿住七八个匪徒,为县太爷解围一事载入《井陉县志》;村人爱好晋剧艺术,晋剧“久行班”深受四乡百姓欢迎;十余个民间小调至今在村民中流行;2006年出版了《乏驴岭村志》;2008年出版《陉山赤子梨园情》;近日播出了《动静碰撞乏驴岭·寻找古村落》电视专题片。被媒体誉为“一个有故亊的地方”。乏驴岭人崇尚文化,崇拜祖先。对保存祖先遗存有着潜意识的思想基础。李风玉、李录平、李春娥、田月娥等户,至今供奉着清代以来本姓氏的神主(本支祖宗)牌位;很多家庭保留着地契、房产等文书字据;在民俗文化方面,既与其他村大同小异,又有本村的特点,如:“关老爷观灯”、节日食俗、多种崇拜等。
乏驴岭风光秀丽,山上松柏苍翠,山下绵河奔流,官坡石笔点苍,两侧青峰排闼,有“太行第一渠”、“人工天河”盛誉的绵右渠,依山而建,绕山穿行,气势磅礴。官坡一线天、老虎窑、八仙台、山崖古柏、蟒洞、八仙堂、黑老婆洞、晒蟒石等,风光旖旎。照天梁200亩松林茂密,幽雅沟井陉、平山、获鹿、元氏四县青年栽植的400亩柏林郁郁葱葱,景色秀丽,集雄、险、奇、秀于一身。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恢复,鹰、雕、鸦、鹊等飞禽大量回归,河里鱼虾增多,过去难得一见的白鹭、黑鹳、野鸭等成群落户乏驴岭。
乏驴岭自古为军亊要塞、冀晋咽喉。域内有长城遗迹,古炮台遗址,古关阁遗址,三座山寨遗址,遍布各个山头的晋军坑道(山西省防工程)工事,日军炮楼,山西民军抗击清军遗址,陆军十七师血战日军遗址,百团大战遗址等。与战争有关的事件还有:庚子之战八国联军之德法联军集结乏驴岭,与刘光才展开娘子关大战;1909年辛亥革命,山西民军抗击曹锟、徐世昌的清军,在乏驴岭大战一个多月;1926年晋奉大战中的晋军2师、27师驻防乏驴岭,与张学良的奉军大战一月有余;1936年,晋军驻乏驴岭某连士兵发生兵变;1937年,杨虎城部十七师血战乏驴岭;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百团大战在乏驴岭打响等。
乏驴岭地处冀晋咽喉要路。过去,岭上隘坡险道,山路崎岖,百花栈古驿道上留有的“果老蹄迹”,是乏驴岭道路艰险的真实写照。“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列”,村民出行靠徒步,一切运输全靠人担畜驮,交通十分困难。1906年正太铁路通车,1976年井阳公路开通,彻底改变了村民的出行状况。火车、汽车、摩托车等成为村民出行的代步工具和运输工具。
乏驴岭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历史以来,村民主要以农耕、种养殖为主,经商、水磨、脚夫为副。过去的乏驴岭,村民生活非常贫困。虽然临河居住,却是纯旱庄。乏驴岭民谣说:“乏驴岭,真苦寒,傍河没有半亩园。一亩梯田十八块,送粪收割肩膀担。”1959年以前,粮食作物只有玉米、谷子、豆类,没有小麦。绵右渠的开通,改变了乏驴岭村民的生产生活面貌。使得农业旱涝保收,五谷丰登,稳产高产。彻底改变了村民生活。
古村落承载着乏驴岭的历史,诸多物质文化遗产昭示着乏驴岭的过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映影乏驴岭多彩的文化生活。
摄影:王会萍、郭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