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换 ]
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宁波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三亚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肇庆西宁介休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绍兴县运城齐河衢州太仓张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盘锦枣庄资阳宜宾赤峰余姚清远蚌埠宁德德州宝鸡牡丹江阜阳莆田诸暨黄石吉安延安拉萨海宁通辽黄山长乐安阳增城桐乡上虞辽阳遵义韶关泸州南平滁州温岭南充景德镇抚顺乌海荆门阳江曲靖邵阳宿迁荆州焦作丹阳丽水延吉茂名梅州渭南葫芦岛娄底滕州上饶富阳内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阳乐山临汾攀枝花阳泉长葛汉中四平六盘水安顺新余晋城自贡三门峡本溪防城港铁岭随州广安广元天水遂宁萍乡西双版纳绥化鹤壁湘西松原阜新酒泉张家界黔西南保山昭通河池来宾玉溪梧州鹰潭钦州云浮佳木斯克拉玛依呼伦贝尔贺州通化朝阳百色毕节贵港丽江安康德宏朔州伊犁文山楚雄嘉峪关凉山雅安西藏四川广东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广西宁夏香港澳门
培训资讯网 - 为兴趣爱好者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资讯知识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人生 学术

【大家】

作者:崔筱张生珍(崔筱系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张生珍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

王佐良先生有句口头禅“瞄瞄”,对感兴趣的一切新内容,他都喜欢“拿过来瞄瞄”。他对中外文学和文化的广泛涉猎,开阔的学术视野,都与这“瞄瞄”有些关系。

“瞄瞄”之后呢?他开始了对“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西学与中学”“翻译与创作”等诸多领域的探索,于差异中求契合,于融通中求突破。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学人小传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英语语言文学专家、翻译家、教育家、作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任西南联大助教,1947年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茂登学院,1949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主编。出版《彭斯诗选》《英国诗文选译集》《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论文集》《论契合》《翻译:思考与试笔》《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英国诗史》《英国文学史》等专著和译著。图片由作者提供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图片由作者提供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图片由作者提供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1992年,王佐良(中)与李赋宁(左一)、裘克安(左二)、周珏良(右二)、胡文仲在北外。图片由作者提供

王佐良是浙江上虞人,童年就随父亲移居武汉。在他就读的武昌文华中学,除国文课之外,各门课程均以英语授课为主,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英文原著和资料。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夯实了王佐良的英文基础,也激发了他对西方文学的浓厚兴趣。

1935年,王佐良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与李赋宁、许国璋、周珏良并称为外文系“四大才子”,他们后来皆成为著名学者。大一时,王佐良获得了全校英文演讲比赛一等奖,还以笔名“竹衍”在《中学生》上发表散文《旅途》《一二·九运动记》等,抒发对山河沦陷的忧伤和对学子们爱国情怀的赞叹。

1937年,王佐良随校南迁,经广州和香港,入境越南,再由滇越铁路来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一路辗转,王佐良体味到了国家蒙难的苦楚,更坚定了求学报国的信念。西南联大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师生时常还要躲避日军空袭,但这丝毫没影响王佐良的求知热忱,他与好友许国璋组织“湖畔绅士”英语演讲会,他由衷感慨:“尽管四面八方在引诱,真正的大师还是在教室里。”

王佐良不喜欢枯坐书斋做学问,更喜欢将目光投向火热的生活。1939年,留校任教的他与同事丁则良创建“人文科学学会”,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讨论会,为师生们提供碰撞思想、交流学术的开放空间,得到了吴宓、季镇淮、曾昭抡、潘光旦、孙毓棠、王瑶、闻家驷、闻一多、朱自清等的热情支持。王佐良还与众多热血青年学人一道纵论国事,指点江山,撰写了大量时评文章,思索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

在西南联大,英国现代主义诗人、诗歌批评家燕卜荪(WilliamEmpson)开设的“英国现代诗歌”课程,不仅介绍现代主义诗歌,还运用现代主义诗学理论分析评论欧美现代主义诗歌。同时,朱自清、冯至、卞之琳等文学名家,也在这一文化圣地极力倡导现代主义诗歌艺术。自幼就喜爱诗歌的王佐良,浸淫于这样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氛围浓郁的大学校园,极大影响了他后来的学术走向。

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王佐良撰写的论文《诗人与批评家艾里奥特》分章节刊登于《大公报》和《益世报》,开创了国内研究英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旧译艾里奥特)的先河。1946年,他发表长文《今日中国文学之趋向》,从新文化运动说起,纵横捭阖,清晰勾勒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脉络,阐释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间的深层联系与互动,颇具学术穿透力。

王佐良在庚款公费留英选拔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于1947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茂登学院,师从英国文艺复兴研究专家威尔逊教授,主攻17世纪英国文学。留学期间,他在与好友的通信中,就经常流露强烈的家国情怀。四十多年后,追忆往事,他仍动情地说,“从留学一开始,就觉得回国是天经地义的”。1949年9月,牛津大学的学业结束,他毅然放弃留学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立刻起身回国,入职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纷纷登陆中国,置身“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与交锋之中,王佐良在他动笔于40年代、成书于80年代的英文论文集《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DegreesofAffinity:StudiesinComparativeLiterature)中,提出内涵丰富的契合理论。在该书的序言中,他开宗明义:“书中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中心:作家之间,文学之间的契合。”接着,他这样阐释:

“当外国文学的输入解决了本土文学的迫切需求时,本土文学就会应时而动,发生巨变,并同时与外国文学产生契合;而这时的契合就不仅是文学间,也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和其他方面。倘若一种古老的文学与一种新兴的文学相遇一处,前者有着悠久而弹性十足的古典传统,后者又拥有富有创意的美学或激进的意识形态,契合与碰撞就会更加精彩。这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遇。”

显然,王佐良选取“契合”一词别有心意,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融合”,也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相通”,而是在差异和碰撞中实现契合,并由此获得突破或超越。

他通过细致剖析严复、鲁迅、戴望舒、卞之琳、穆旦等人的翻译成果,从翻译目的的确立到翻译对象的选择,从翻译理念的形成到翻译风格的追求,进行了对比性观照,并结合自身的文学创作与翻译实践,悉心体悟,敏锐洞悉中西文学间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契合关系,有浅层的,有深层的;契合的类型多样,彼此遥相呼应,有时又变动不居……在中西文学的契合中,不仅有发生较晚的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文学的主动吸收与有意模仿,还有中国传统文学因子对西方文学的“纠偏”性改造。在此背后,则是中西文化之间复杂的契合与碰撞。

有着浓郁诗人情怀的王佐良,在对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进行批评时,就已跳出了一般研究中习惯性追溯其异域养分吸收的逻辑,选择重点观照诗人如何在汲取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的同时,充分接受本民族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滋养,并在契合与碰撞的过程中,努力尝试超越性创造。在他看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虽深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却依然保持了鲜明的民族色彩。

如此冷静而深邃的审视与思考,似乎也符合他温良和善的性格。即便长时间蜗居于清华大学的照澜园,空间狭小,被书山包围着,连一张大一点儿的书桌也放不下,但他仍怡然自得,每有新见,便立刻欣然落笔。每日骑自行车上下班,匆匆穿行于校园内外,他那笑容可掬的面庞,许多老清华人和老北外人至今犹记。于平凡中见优卓,于包容中见超越,他的为人、为事、为学竟也如此自然地“契合”。

学者乐黛云在阐述王佐良对中国早期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时,十分赞赏他的“契合论”,认为他“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对于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比较文学视域,重新汇通和诠释中西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20世纪著名的翻译家,王佐良一生倾注心血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便是翻译理论建构与翻译实践。他是国内最早将翻译研究纳入文化研究范畴的学者之一,率先提出“翻译研究应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研究”,视翻译为贯穿着种种文化表现的写作实践。

1943年,年轻的王佐良就在《论翻译》一文中指出,中西文化、文学语境、言说方式等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同语言间的完美转换是困难的,但“人性相通”,又为翻译带来了希望。真正优秀的翻译者,可以从各种差异之中发现彼此的契合点,找到彼此相通之处,于艰难之中开辟出新路,让一种语言“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大放异彩”。

他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篇文章中,也将翻译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译者必须谙熟两种文化,“不是说一个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人民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动态、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组织等等,而且了解得越细致、越深入越好”。

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王佐良始终坚持“翻译贵在忠实原作”,更贵在“变通神似”,必须结合文本作者独特的创作语境和中国读者所处的特殊文化语境,实现西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跨文化转换。他翻译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的散文作品,文字简约精致,文白相间,清新自然,足以媲美原文,甚至多有超拔。我们熟知的培根名篇《谈读书》,就是出自王佐良的译笔,文中的几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更是脍炙人口。

有着丰富的现代诗歌阅读与创作经验的王佐良特别强调,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必须关注诗人身处的文化语境,必须从诗人的视角、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的言说方式,去悉心体悟诗歌文本,在“文化互鉴”中,进行诗情、诗意、诗境的契合与超越。其中,诗人译诗十分重要,可以“用诗人的情感和语言实现诗意的跨文化转换”,达到神形俱通的“以诗译诗”。

在王佐良看来,“译者要掌握一切可能掌握的材料,深入了解原诗(这一点做到极为不易),又要在自己的译文上有创新和探索的勇气,不仅在用词方面,还有句子的排列组合,声韵的选择和调配等等方面,甚至全文的风格,都可以进行试验”。如此,译者和原作者可以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契合,于译者而言,得到的是一种创造上的满足;于读者而言,得到的则是一种新奇的美感体验。

基于文化契合、文学契合理论,王佐良秉持“创造性的努力”的译诗原则,将彭斯(RobertBurns)、拜伦(GeorgeByron)、雪莱(PercyShelley)、蒲柏(AlexanderPope)、司各特(WalterScott)、詹姆斯·赖特(JamesWright)等诸多欧美诗人的优秀作品源源不断地译介到国内,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和批评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诗学资源。他高度精练而富有张力的诗歌语言与“深度意象”的结合,“引入了一种新的资源和语言活力,令当代中国很多诗人受益”(王家新语)。难怪著名诗人卞之琳赞叹,王佐良真正达到了“译诗艺术的成年”。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意象丰富、境界宏阔、意蕴深远,王佐良的译本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文化审视:聚焦“西风”这一中心意象,围绕“西风”与“种子”“乱云”等意象群之间的诗意关联,看到西方更倾向于将雪莱诗中热切呼唤的革命视为内心的革命或想象力的革命,而在当时的中国,这首诗正好契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于是,他的意象翻译在保留源语文化的同时,又机智地调整了原意象的语法结构,从而精妙地呈现出原诗的意境、神韵和质地,以鲜明的“对照互鉴”的文化意识,优雅地进行了民族文化心理的诗意阐释和文本的跨文化转换。

王佐良在翻译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ARed,RedRose”)时,不仅深入诗人的创作语境,还谙熟苏格兰民歌的特点。他在译文中用悠扬的民歌调子与原诗对应,多用能体现民歌自然、明白如话的叠词,如“红红的”“甜甜的”,使译诗语言清新、流畅,无雕饰之感。另外,他对原诗中的苏格兰方言也进行了“忠实”与“变通”间的平衡性处理,再现了原诗中的日常情景和别具风味的地方情调。如此优卓的翻译,无疑会令读者感受到契合于中西文化间的“异域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双重魅力。

他晚年翻译的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厄尔的《渔网》(“Fishnet”)堪称“诗人译诗”的典范:“任何明净的东西使我们惊讶得目眩,/你的静默的远航和明亮的捕捞。/海豚放开了,去提一闪而过的鱼……/说得太少,后来又太多。/诗人们青春死去,但韵律护住了他们的躯体;/原型的嗓子喝得走了调;/老演员念不出朋友们的作品,只大声念着他自己,/天才低哼着,直到礼堂死寂。/这一行必须终结。/然而我的心高扬,我知道我欢快地过了一生,/把一张上了焦油的渔网织了又拆。/等鱼吃完了,网就会挂在墙上,/像块字迹模糊的铜牌,钉在无未来的未来之上。”尽管王佐良也感叹这首诗“很不好懂”,但他以一位诗人特有的敏感,体察到了原诗中隐秘的线索,窥见了渔网在放与收之间,在捕捉的希望与失望之间,诗人与世界有形、无形的多重联系,是时间的,是责任的,是矛盾的,是音乐的……王佐良正是以炉火纯青的语言,传递出原诗深邃的意境与巨大的张力,推动读者抵达与诗人对话的场域和高度。

王佐良毕生用心于诗,不仅向中国广大读者源源不断地译介了大量英文诗歌,还对中国新诗展开深入研究,为中国现代诗歌批评贡献了不少出色的学术文本。作为穆旦诗歌创作的见证人,1946年,王佐良曾在英国杂志《生活与文学》(LifeandLetters)上发表文章《一个中国诗人》(“AChinesePoet”),翔实地介绍穆旦的创作历程与其诗歌的独特风格,传神地描摹穆旦诗歌给读者“最深的印象”。王佐良前瞻性地指出,穆旦早期诗歌创作虽有明显的“非中国化”倾向,但那正是诗人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诗歌传统高度融合,所呈现出的富有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的中国现代诗特质,是“中国经验”的陌生化表达,更具深刻的先锋性。该文率先将穆旦推向世界文学舞台,被视为穆旦研究的起点和经典之作。1983年,王佐良又发表新论《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进一步分析穆旦现代主义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中国品质”,中肯地评价了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突出贡献,这些闪烁着诗学光辉的论断充分展示了他宏阔的文化视野。

除了现代诗歌,王佐良还积极将中国其他新文学经典作品译成英文,向西方世界推介。195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他与巴恩斯(A.C.Barnes)合译的曹禺经典话剧《雷雨》。凭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王佐良精准把握住原作深邃的思想和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用细腻的语气、灵活的句式,自如地呈现出“语用等效”的翻译效果,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王佐良的英国文学史研究,向来为学界内外津津乐道。20世纪80年代,王佐良与周珏良主持编写英国文学史。在撰写之初,王佐良便提出应以“中国视角”,编写一部“有中国特色的英国文学史”的构想,不仅要尊重史实,对文学流派、体裁兴衰及作家作品进行细致梳理,更需将英国文学史置于世界文学史的视域中进行考察,观照英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联,复现文学发展脉络背后的思想渊源,以此来探究英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史之间隐秘的“契合”,建构中国学人视野中的英国文学史框架。

“中国人写外国文学史,总得有点中国特色。”这是王佐良给自己和后来的中国学者树立的学术理想。这种自信的史学追求,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史与英国文学史的深入理解和睿智把握。他通过纵横对比,将中国文学史与英国文学史进行别有意味的“打通”。譬如,王国维、鲁迅等人借助文学体裁变迁梳理文学演化的路径,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史流变,这也是中国文学史家已取得的宝贵经验。在编写英国文学史时,应好好借鉴有中国特色的写作范式,突显中国学者的美学思想,阐明经过中国文学传统熏陶及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观点”,并充分关注中国读者的文学诉求和审美习惯,注重史书语言的“中国格调”,进行富有开创意味的“中国式言说”。

“要把文学同整个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变化联系起来谈,避免把文学孤立起来、成为幽室之兰。”他不愿培育只能供少数人把玩的“幽室之兰”,不辞辛苦地涉足政论文、科普文、口述历史等文学研究者很少闯入的非“纯文学”领域,别开生面,为广大读者描绘出英国文学的“全景图”,并予以提纲挈领的中肯评介。他激动地感叹:“英国文学,带着它的优点和缺点,它的光荣感和忧患感,它现在的成就和困惑,它对将来的希望,正在进入本世纪的最后十年,已经听得见21世纪的召唤了。”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一位中国学者与英国文学史的欢喜遇见与倾心交谈,以及对其未来的热切拥抱。

这种遇见、打探、评介性的英国文学史写作,鲜明地体现出王佐良一以贯之的学术理念。他不满足于对英国文学进行全景式呈现,还进一步突显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深入思考英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积极影响。在这一著史思想的导引下,他与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33位研究者通力合作,历时22年,推出五卷本《英国文学史》。此书不仅有“史”的梳理,更有“论”的探掘,充分展现中国学者用“他山之石”以“攻玉”的开拓性追求,开启了外国文学史编写“中国学派”的先河。

《英国文学史》的编写,建构起王佐良高屋建瓴的西方文学史观。他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则准确把握住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启发人们思考中西诗歌间的内部关联,“给正在彷徨其途的中国新诗的探索带来新的启示”。他娓娓道来而不失优美的文笔,博得了著名现代诗人、学者郑敏的啧啧赞叹:“在书中他一直是在和他的读者对话,就像在讲坛上与学生面对面的讨论一样。也正因为作者打破了撰史者常用的拉大主客距离的文体,这本书很少将理论作为抽象的概念条款来处理,而是将睿智融于叙述中,形成一种不断地引导读者进入佳境的特殊史学风格。”

不囿于旧说和新论,王佐良以曼妙的笔触,在外国文学史编写中鲜明地呈示出“中国模式”和“中国立场”。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开设过多门课程,每门课都讲得很精彩。学者胡文仲曾撰文追忆:“他当时还不到40岁,风华正茂,上课时只凭手上几张卡片和他那惊人的记忆,就把英国文学的脉络交代得清清楚楚,他的引文都经过精选,句句动人,而他讲的英文犹如一篇篇漂亮的散文,引人入胜。他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引入文学殿堂,使我们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语教材奇缺,英语学习资料匮缺,他便四处搜寻,精挑细选,与周珏良、李赋宁等人共同编写了《英美文学活页文选》系列丛书,系统介绍英美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成为众多读者了解英美文学的重要窗口。后经整理形成的《英国文学名篇选注》,也被公认为“国内出版的最佳英美文学选读读本”。

作为“中西文学交流成就显著的先驱者之一”,1983年,王佐良极力促成第一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他关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回顾的会议发言,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赏。1987年,王佐良率团赴美国参加第二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研讨会。他结合中国悠久的文学史编著和文学研究传统,围绕文学史书写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颇具建设性”的学术对话,自信地阐述了他具有创见性的文学史建构思想。

王佐良创办、主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两本杂志,始终秉持“中国人治学”的理念,鼓励中国学者在外语教育、外文翻译、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西贯通,务实创新。如今,这两本杂志已成为外语教学和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期刊。

晚年,王佐良在一首题为《雨中》的诗中写道:

我站在大学的楼前看着雨点,

感到凉爽,而不是辛酸,

忘了寒霜悄悄爬上了自己的鬓边,

也无心站在路口再旁观,

打开伞我踏进了人流,

在伞下一边走路一边顾盼,

我似乎应该感到老之将至,

但又似乎还有一个约会在面前,

何止是一个人一生的梦,

还有一个民族一百年的焦虑和心愿!

这位终身投入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始终饱含着对国家民族深沉的情感。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5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内容

怎么学?如何干?西藏7市(地)委书记在西藏日报发表文章

启航新征程 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努力奋斗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 普布顿珠党的二十大大笔擘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全面铺开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壮阔实践···

2023年全区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训班圆满结业

6月2日,自治区旅游发展厅主办的全区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训班在拉萨圆满结业。培训共历时三天,累计完成全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涉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00人。本次培训是区旅发厅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要···

徐汇萨迦共同举办大美西藏首届口腔学习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提高西藏地区口腔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近日,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和萨迦县中心医院远程连线共同举办首届口腔学习班开班仪式。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强,上海援藏干部、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沈···

自觉抵制“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哈尔滨中小学生暑期预警来了

17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各区教育局获悉,2023年暑假将至,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教育局向家长发出预警,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全部注销,暑假期间以任何形式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家长要自觉抵制任何机构或个···

哈尔滨市道里区企投局举办“招商大讲堂”专题培训

黑龙江网讯(记者 王惠婷)10月24日,哈尔滨市道里区企投局组织开展“招商大讲堂”专题培训班,全区各招商专班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从实际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当前招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对“什么是招商引资”“道里区的产业结构和主导···

团黑龙江省委举办全省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交流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海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职业青年中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11月22日,团黑龙江省委举办全省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交流会···

辽宁葫芦岛举办外贸政策培训会推动外贸保稳增量

辽宁省葫芦岛市外贸政策培训会4月3日举办。 辽宁省贸促会供图中新网葫芦岛4月3日电 (李晛)辽宁省葫芦岛市外贸政策培训会4月3日举办。本次活动由辽宁省贸促会支持、葫芦岛市商务局主办,葫芦岛市贸促会、葫芦岛海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辽宁分公司和辽···

山西运城:严查无证校外培训机构 查封9家警告2家

新华社太原8月5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从山西省运城市政府了解到,运城市教育局近日联合市公安局等多家单位,对中心城区无证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共检查了13家校外培训机构,查封9家,警告2家,发放整改通知书4份。今年7月,运城市教育局···

山西开展培训筑牢森林“防火墙”

山西新闻网3月30日讯(记者 卢奕如)今日,记者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全省举办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培训,邀请专家以视频会议形式,围绕森林扑火指挥实操、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经验做法、火灾现场各级各类指挥员具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内···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进展 山西停办近1300所

资料图:小学生排队等待进入校园。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按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整体安排,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工作。5月9日至10日,督查组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华···

山西综改区举办省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培训

  8月18日,山西综改区科技金融部举办2023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培训会,来自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代表160余人参加了培训。  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是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承担着为区域和产业···

山西汾阳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与控烟知识培训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本报讯 (记者 刘少伟) 5月18日,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山西汾阳医院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控烟知识培训。近年来,山西汾阳医院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

山西省文物局年度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开班

10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在运城闻喜上郭城址、邱家庄墓群举办2023年度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该次培训为期三个月,通过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学,旨在推进山西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考古业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本次培训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山西···

最低每课时9元!全省学科类校外培训课时长和收费标准出台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全省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从12月17日起执行。《通知》对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制定了科学标准。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线···

山西天镇 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培养乡村“新农人”乡村振兴添动能

(记者 贺文生) 山西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立足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创新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方式方法,采取以“授人以渔”的方式,让人才振兴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以高素质农民引领现···

山西:建立全过程 全链条 无缝隙安全培训制度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杨江涛)日前,山西省应急管理厅下发了《山西省安全培训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省将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基本面,推动全省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安全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厅···

山西:艺考培训机构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管理

央广网太原10月6日消息(记者郎麒) 日前,山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制定《加强面向高中阶段学生艺考培训规范管理工作方案》,针对艺考培训的突出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规范艺考培训行为,将艺考培训机构统一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

太平财险阳泉中支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员工消防和有限空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9月14日,太平财险阳泉中支邀请北京市卫民安消防教育咨询中心山西分中心讲师向全体员工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和有限空间作业课程培训。按照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次讲座通···

山西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宣贯培训会在太原举行

  10月20日消息,山西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宣贯培训会在太原举行。省工信厅介绍,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份,试点启动后将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工信部启动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我省···

山西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收官 太原市获多个奖项

山西新闻网8月31日讯(记者 冯耿姝)8月29日,山西省第四届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圆满收官,太原市代表队在比赛中分获多个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本届大赛以“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梦想”为主题,全省共有56名教师晋级复赛,其中,太原市有7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