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日、21日北京各区将迎来“小升初”特长生的测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些培训机构抓住这最后几天的“商机”招财,9天短训班收费竟然达到1.5万元 。很多家长私人订制的所谓“特长冲刺”计划,一般都是四五百元一个学时起步,价格之高,令人大跌眼镜。(5月12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特长短训”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究竟有没有效果存在不同说法,一些受“追捧”的名校校长认为,这种短训作用很小甚至没有用,原因是学校更看重学生的爱好和潜力。但这种培训机构会夸大宣传,否则不会收到这么高的费。而参加这种短训的学生家长会认为有一定效果,否则也不会掏钱。
也就是说,这种“天价”特长短训之所以有“市场”,既是因为培训机构会推广自己,但所说的师资等优势是否真实还有待调查确认;也是因为家长有这种需求——希望通过短训让孩子的特长快速提升,然后进入向往的名校。当然,这也是一种赌博,家长花费高价、孩子参加短训之后,未必能进入名校。
这是因为,名校对特长生的测试内容,是需要长期积累形成的,不是短期培训能解决的。即便培训机构老师了解名校测试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也未必被名校录取。那么,某些学生参加“天价特长短训”后假如没能进入目标名校,会不会怪罪培训机构当初“吹牛”,继而引发纠纷,值得关注。
这种“天价特长短训”看似在帮特长生圆“名校梦”,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一者,过高的收费增加了家长负担,尽管家长是自愿的;二者,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针对名校测试而采取的针对性培训;其三,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择校。通过“特长招生”这一路径进入名校,从某种程度而言损害了教育公平。
换言之,某些学生未必真有某种特长,或者说未必真正爱好、擅长某个方面,但为了进入名校,之前参加过各种培训班,临近测试前再参加短训。一旦通过特长生加分进入名校,或许就不重视不发展所谓的特长了,即“特长”是进入名校的梯子,并不是真正的爱好和兴趣,违背了特长生政策的初衷。
有关方面早就清楚特长生政策存在诸多弊端,所以不断减招特长生。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今年北京再降一个百分点(4%以内)。但政策层面降低特长生比例,并没有改变很多家长想法,反而给了培训机构牟取暴利的机会。
特长生政策是废除还是保留?这是值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从家长的择校心理、测试“暗箱操作”等问题来看,似乎应该取消特长生加分,促进教育公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正有特长的学生,似乎应该给予鼓励和生长空间。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继续保留特长生政策,该如何防止“特长”变成择校手段?笔者的意见是,只有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让目前所有的名小校、名中学变成普通学校,才能解决某些人以“特长”的名义来择校,才能实现教育公平。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微信公号:《浴室传奇》(weiyuchuanqi)——关注浴室文化与洗澡健康的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