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NBA夏季联赛中有三位中国球员的身影出现,分别是曾凡博、张镇麟与郭昊文。纵观三位球员的表现,在极其有限的出场时间内表现得也很一般,想要通过夏季联赛去冲击NBA还是有很大困难。但同时,他们通过这次夏季联赛也与更多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交流,为继续努力冲击NBA打下了基础。
这三位年轻球员可以说是中国男篮未来的希望之星,其中曾凡博、张镇麟均有旅美经验。张镇麟于2013年前往美国俄勒冈州参加美国篮球学院的培训项目,2018年11月完成个人NCAA首秀。
曾凡博于2017年入选北京首钢队推出“雏鹰计划”,2018年进入温德米尔高中。2020年11月加盟NCAA冈萨加大学。
对比于同期青训出身的中国球员,很多人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球员选择出国接受训练,我们自己的青训体系难道不行吗?
首先现在世界上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大体上分为两大类:
以美国为代表的校园青训,通过校际联赛来培养和选拔人才。
以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为代表的梯队建设,通过球队自身的下属部门和梯级联赛来培养人才。
中国偏向于第二种,球队自己选拔人才,使用青训队的模式来培养人才,为征战顶级联赛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可是中国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相对成熟的赛事体系,或者说除了CBA,其他的赛事都很不规范,更别提想要完整的青训梯级联赛了。日常训练很重要,但是没有经历过真正比赛的磨炼,甚至于与成年队之间的切磋来提前适应节奏,那么一切的训练都是纸上谈兵。
并且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从青训队出来之后就等同于和母队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尤其是高水平运动的转会,可谓是极其困难。君不见为了周琦,新疆和辽宁两队争的是你死我活,到现在还没有个定论。当然随着CBA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个现象应该会有所改变。
这种制度还有另外一个缺陷就是人才选择的范围过小。如果达不到体校/青训队的硬性要求,很难进入到队伍中。可是篮球决定是否为优秀的运动员的因素除了身体条件还有球商,性格,脑子。没能进入专业的培训体系也没有其他途径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也无形中可能错过一些在其他方面有突出优势的人才。
虽然把优秀的青年运动员送到美国接受先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找到适合中国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能够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的最终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中国篮球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