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谁在光顾“深夜书店”?
你有多久没去过书店了?
六月深夜,沪上又多了不少文艺好去处。伴随着2023上海夜生活节开幕,“2023上海夜生活节——阅读的力量·深夜书店节”于6月3日至6月30日举行。参展的36家品牌实体书店为读者们带来深夜书桌、图书折扣等精彩活动。
“‘深夜书店节’丰富了市民的夜间文化生活,但实体书店未来应该何去何从?”一位纸质书爱好者表达了隐忧。记者走访沪上十余家实体书店后发现,虽然书店的“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但作为精神地标的实体书店,依然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实体书店依然“被需要”
周末,韩女士带着儿子前往上海书城五角场店,看到儿童区正举办围棋活动,小男孩立马跑去,与同龄人来了一场“大战”。
这是上海书城五角场店在“深夜书店节”期间推出的系列活动之一。店员介绍,书店工作日平均客流为300人到400人,周末翻三倍,去年八月装修后重新开业,为方便读者入座看书,公共阅读区面积增加超60%,“不少‘书虫’要把手里的书看完,快打烊还不愿走”。
临近晚上十点,初三学生晓雪正坐在一旁翻阅《英文口译实战150篇》,“白天人太多,晚上看书很安静。我经常从傍晚六点待到书店打烊”。
商场书店统一晚上十点打烊,客群以逛街的散客为主,更多作为周边餐饮及其他业态的配套而存在,正如上海书城五角场店店员所言,“旁边就是海底捞,每到饭点前后会迎来一波客流高峰”。
亲子家庭正在阅读“深夜书单”。朱雅文 摄
静宜在一家位于黄浦区恒基旭辉天地的广告公司担任文案,公司楼下的二酉书店,是静宜选择入职的原因之一。每逢工作日午休,她都会在店内看书,“家附近有新华书店和西西弗书店,周末也会去看书,再走远点就去前滩的茑屋书店”,与之相比,她还是喜欢二酉书店安静的阅读环境,商场书店周末散客多,太过嘈杂。
二酉书店是一家自带酒吧的特色书店,定位与商场氛围十分契合,“深夜书店节”期间,书店在傍晚六点后推出啤酒打折活动,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小酌。产品经理吴昊告诉记者,“最近天气炎热,我们进了一些进口啤酒,酒类供应商也意识到书店是一个全新的渠道,之前办脱口秀活动时,酒卖得很好”。
工作日晚八点,二酉书店内的读者。朱雅文 摄
除阅读外,实体书店还成为不少消费者自习和办公的场所。家住杨浦区江湾体育场附近的立尧,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每逢周末,她都会步行十分钟前往悦悦书店办公,“家附近比较安静的咖啡店六七点就关门了,而这家书店营业到晚上十点,我更喜欢把工作处理完再回家”。悦悦书店主理人罗红告诉记者,曾有不少读者提出希望延长营业时间,为给读者创造夜读环境,在“深夜书店节”期间,悦悦书店营业时间延长一小时。
为方便打烊后读者阅读或歇脚,悦悦书店将外摆桌增加至六张。朱雅文 摄
在伟德路上,悦悦书店、复旦旧书店和谜芸馆三家书店位置呈三角型结构,不仅满足读者“一站式”阅读需求,对书店来说形成了“抱团取暖”的良好运营生态。
90后小殷是一名程序员,家住浦东金桥,偶然一次夜跑时路过城市不眠,立马被深夜里这栋通透明亮的两层书店所吸引,近一个月来,远程办公的他每周都会来书店三到四次,从中午待到傍晚,晚饭后再待到十点左右,有几次待到凌晨一点。一楼小剧场内的白色书桌是他的固定工位,“这里光线好又安静,一个人在家看书或办公提不起劲,也会感觉寂寞”。
凌晨时分,书店内依然有不少读者。朱雅文 摄
“为何书店不开到深夜?”不少书店爱好者怀念起福州路上的大众书局,自2012年开业至2017年底歇业始终坚持24小时营业。2018年初开业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在疫情前也因营业到凌晨两点成为上海的“深夜书房”。“2020年后改成晚上十点闭店,主要原因是实体书店受疫情影响较大。”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店长王纪发告诉记者。
罗红也表示,人力是深夜运营的最大成本,夜间管理和读者的安全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关键在于,深夜阅读群体毕竟占少数。“实体书店辐射范围有限,更多服务的还是周边居民和学生”,以悦悦书店为例,即使有远道而来的读者,在地铁运营时间结束前也都会离开。
不过,王纪发也表示,今年以来客流明显恢复,目前周末日均客流在1200人左右,消费区入座率达90%以上,“最近大学路步行街游客很多,我们周末都是掐着打烊时间告知顾客,他们才陆续离店,未来如果条件合适,也有计划再次延长营业时间”。
晚上九点,大隐书局内读者正在阅读。朱雅文 摄
书店有多种“第三空间”
实体书店如何生存?老话题,常有新探索。在书店内植入咖啡馆、创意集市、社交娱乐等“第三空间”,成为书店反哺运营的自救之道,但不可避免会出现“千店一面”的同质化现象。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实体书店的“第三空间”内涵更为多元,寻求自我发展也更因地制宜。
天物空间旗下的书店品牌“城市不眠”在上海有两家店,其中金海路店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多部电视剧曾在此取景,也是目前上海唯一24小时运营的书店。运营总监邢娜娜希望随时为大城市里孤独的人“留一盏灯”。在对常客进行访谈时,她发现,“孤独感”时常萦绕在他们心头:80多岁的奶奶独自在书店点一壶白茶,从早到晚地阅读;多次考公失败的年轻独居女孩,在书店通宵备考;95后基金经理放下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在书店找回了自己……
城市不眠书店推出的读者群和读书会。朱雅文 摄
“我与他们一样,两年前刚来上海时没有朋友,一个人坐地铁都有点害怕,回到家也没人说话。”这是刑娜娜举办书店社交群的初衷,建群至今两个多月已有近两百名会员,实体书店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承载情感的心灵港湾。她指了指角落里的一束花,“这是一位不知名读者在情人节那天买的,不知道送给谁,就想到了我们”。鲜花虽已成干花,却是店内最独特的摆设。
素未谋面的读者送来的鲜花。朱雅文 摄
曾有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店员李梦意识到深夜书店存在的必要性。凌晨一点,一位小女孩哭着站在书店外,他立马将女孩接到店内,询问之下才知她与家人闹矛盾而离家出走。“安慰她的同时给家长打电话,家长都急哭了,说幸好有我们收留她”,李梦谢绝了家长的红包,欢迎他们常来,称“这或许是深夜里亮一盏灯的意义。”
城市不眠书店,是深夜上海的一盏灯。朱雅文 摄
“开店三年亏三年,但我们仍计划开第三家店,挑战不同的运营模式,满足读者差异化需求。”刑娜娜告诉记者,除金海路店外,开在商场内的杨高中路店运营时间为十二小时,第三家店计划运营八小时。
“超长待机”对大多数实体书店来说并不可取,其中就包括虹口区四川北路上的1925书局。周日下午,记者前往书店后发现,散客人数大约50人到100人,并不算多。店员表示:“晚上八点后客流逐渐散去,来的也基本是周边居民。”
四川北路上的1925书局。朱雅文 摄
1925书局主要营收来自企业端和政府端,消费者端的图书、饮品、文创销售合计营收占比不到10%,为确保图书销售量,书店会将其以企业或政府采购的方式做成图书盲袋。店长倪慈青告诉记者,他们逐渐找到了破圈的关键——特色活动引流。《追寻》《觉醒时代》《黎明计划》等红色主题剧本杀、根据党史自主开发的密室逃脱、上影节期间特邀选片人汤惟杰带来上海早期珍贵影像、甚至与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推出“艺书联动”活动,实现品牌双赢……每场活动反响都十分热烈,读者屡屡表示希望增加活动名额。
1925书局与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推出“艺书联动”活动。朱雅文 摄
在实体书店式微的当下,书店是否不可避免地需要植入活动?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倪慈青看来,书店是阅读的载体,但阅读的形态多种多样,文化阅读只是其中之一,“活动为书店带来的不仅是人气,还有社会美誉度,更有利于书店长期发展”,活动收费不高,更多是为确保参与度,有时甚至不能覆盖材料费和人工费,“书店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如果每家店都按照商业模式去赚钱,就违背了初衷”。
为闲置空间提升附加值,也成为不少实体书店的转型路径。位于黄浦区的大隐精舍,是大隐书局旗下主打私密性包间的特色书店。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其中一半的面积是茶室,分为散客区和包间区。书店主要营收来自场地租赁和图书文创的单位集采,自2017年开业至今,已有企业客户会定期来租场地开会或办年会。
大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