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奋楫勇进绘画卷 广阔天地谱新篇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张鸿雨
刘山苍苍,筑不完千年古县兴业梦;汝水汤汤,绘不尽广阔天地幸福景。
郏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古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唐钧基地、“山儿西”烟基地、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郏县红牛之乡、中国铸铁锅之都、中国美食之乡等美誉,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三苏祠和墓、郏县文庙、临沣寨、山陕会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9个、景观村落7个,省历史文化名镇(村)10个,省级传统村落75个,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镇)4个。
“去年以来,郏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实干兴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1月5日,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郏县将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着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向着厚重郏县、实力郏县、文明郏县、幸福郏县的美好愿景迈进,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我市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党建引领 群众有了主心骨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越到关键时期,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突出发挥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2020年9月4日,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景育在县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可致远。近年来,郏县高站位谋划推动全县党建工作,加紧锻造党建“主心骨”,把抓党建与促发展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凝聚各方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大红色“引擎”,有力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汇聚起大刀阔斧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该县大力实施基层党建“筑垒工程”“先锋工程”“民生工程”,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强筋壮骨的重要抓手,2020年共组织各类培训91期1.5万余人次;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亮身份、作表率、亮行动、树形象”、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派560余名优秀干部到城区生态水系项目建设、主题教育、疫情防控、城市创建等中心重点工作一线接受锻炼、砥砺品质;举办扶贫专题培训12期,受众2900余人次,提拔和进一步使用优秀扶贫干部52名,激发了驻村干部队伍活力;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冲在前,成立疫情防控卡点和“三无小区”临时党支部591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巡逻队等党员志愿组织423个,6000余名党员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卡点,1300余名党员志愿者当起抗疫一线“服务员”。
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的“红色基因”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发挥其“主心骨”作用,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乡村治理、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5262亩;拆旧复垦、整治“空心村”和农村低效利用闲散土地2.1万亩;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占地、违法建筑13423宗10156亩,产生可用指标621亩;357个村开展“一户多宅”治理,涉及14043处3887.8亩,已完成98.4%;“一户一宅”、宅基地超面积治理涉及290个村22626宗2008.36亩,已完成79.9%,累计整出土地3.7万余亩,产生建设用地指标17220亩,土地交易指标收益3.7亿元,全部下拨到拆旧复垦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土地资金要素双向流动,实现了城市提质、农村发展的目标。
产业“造血” 百姓走上致富路
“自驻村帮扶以来,郏县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整村推进为重点,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精准扶贫,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郏县县委副书记何卉说。
为更好地解决产业发展难题,郏县把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86.3万元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立足郏县红牛特色资源优势,累计投入5620万元用于发展郏县红牛产业,每年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三无”特殊贫困群体分红等带动贫困群众增收560余万元;发挥“山儿西”烟叶资源优势,通过特色农业种植、土地流转、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等方式,累计奖补贫困群众1994户40.46万元、奖补带贫主体67个62.93万元;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东部乡镇高产粮食、特色蔬菜,西部乡镇种植加工、特色养殖,南部乡镇烟叶种植、红牛养殖,北部乡镇果木、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建成特色产业带贫基地128个,带贫1711人;在全县60个贫困村建成61个村级光伏电站,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从事村级公益事业劳务支出等方式向贫困群众发放收益639.36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奖补,累计通过特色农业种植、土地流转、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等方式奖补贫困群众7804户176.88万元,建成生猪“千头线”11条,累计发放带贫资金50.85万元。
郏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具有发展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坚持资源优化组合,突出特色,丰富内涵,充分挖掘生态、旅游带贫作用,设置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每年为贫困群众提供养护岗位80个,累计发放劳务补贴61.44万元;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累计为680户贫困群众补贴25.3万元;依托全县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旅游景区、旅行社,累计吸纳257名贫困群众务工;精心打造了三苏园、知青园、临沣寨、眼明泉森林公园、丹江缘·马湾移民小镇、马头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和冢头镇、姚庄回族乡、广阔天地乡、李渡口村、吕沟村、山头赵村等游玩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观光。同时,该县广泛宣传牛肉、饸饹面、烧鸡、三炖、豆腐菜等本地特色美食,通过县委书记、县长直播带货,举办美食节、丰收节、旅游节等推介,微信公众号推广,微视频创作等宣传手段,提高郏县特色农副产品、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游客发现“舌尖上的郏县”。该县大力推广体验式消费,融合制作加工、美味体验、传统文化表演等,让外地游客全面体验郏县多元化、多样性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真正做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县先后荣获“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2020年最值得旅行者去的中国旅游目的地”等称号。202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0余万元。
“四美”乡村 打造小康新起点
院内外干净,柏油路出行,手绘画美观,小花园怡情……休闲广场、文化舞台、图书室、篮球场,不出村就能够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俺村和城里一样,做饭天然气,用的自来水,厕所水冲式,道路天天扫,垃圾日日清,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冢头镇柿园村村民于战胜说。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郏县坚持以景区标准来建设乡村,让景区建在农村,让农民生活在景区,吸引更多外地人来休闲观光、旅游消费;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出“整村、全域、均衡、全面,综合整治、综合打造、综合提升”的思路,创建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258个;引进社会资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造农村户厕3万个;利用土地整治成果,建设游园、广场、展馆等795处,全县80%以上的村都建成了庭院街道“景观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经济林”。乡村干净了,游园、公园多了,绿化面积多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在2020年12月23日闭幕的2020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黄道镇王英沟村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生态类),是我省唯一上榜村。
郏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努力打造“畅、洁、绿、美、安”的出行环境,已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该县现有农村公路1555公里,县道5条107公里,乡道31条376公里,村道1075公里。全县37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95%的平原区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县道全部实现了经常性养护,乡道养护率达80%,村道养护覆盖率超50%,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该县被命名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一村一韵” 助推小康节节高
欣赏田野风光,品尝农家美食,采摘新鲜果蔬,观赏四季鲜花……
2020年,郏县按照“一乡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重点打造了姚庄茶食康养小镇、广天铁锅小镇、冢头民俗文化小镇;在安良镇丁李庄、李口镇凤凰岭打造民宿经济示范点,在广阔天地乡邱庄村打造知青旧居民宿,在黄道镇王英沟村打造古村古寨民宿,在姚庄回族乡打造民族特色民宿。现在,一鸣书居、耕读人家、渡口人家等特色精品民居都是一房难求。同时,该县对“一村一品”重点村给予财政资金550万元支持,协调农业银行对发展重点村进行贷款支持,已对63个行政村、421个农户发放贷款3740万元。围绕现有的花生、香菇种植等产业,打造食品产业园,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郏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94.22万亩,总产37.0073万吨,增幅3.5%;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总投资9600万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县“三品一标”认证通过的绿色食品农产品有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有3个。郏县红牛肉、鸡蛋、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22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总数达到38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县土地确权总面积542155.41亩,确权125745户,已确权颁证123729户,发证率98.4%,确权工作受到中央农办表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377个行政村全部颁发赋码登记证,颁证率100%;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2020年新增农民合作社16家,农民合作社累计916家,新增家庭农场46家,家庭农场累计386家。
郏县坚持科技兴农,创新完善机制,推动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推广与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1.77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7%,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林果植保等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蔬菜机械化采收有所突破,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今年8月将在郏县召开。
招大引强 工业强县步履稳
2020年12月30日上午,郏县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开工15个重大项目,涉及农业、铁锅制造、卫生、电力、物流、康养等多个领域,既有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又有社会民生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总投资76.2亿元。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近年来,郏县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扶优扶强,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郏县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县上下克难攻坚、主动作为,精心绘制“四张图谱”,扎实开展“四个拜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签约落地了贯通农博城、渤海铁锅交易中心、中联绿色建材环保、国控智能焊接机器人等58个项目,总投资461亿元。2020年1月-11月,全县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2.1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达到100%,到位资金294.4亿元。
2020年,郏县围绕“六稳”“六保”要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县共有工业企业563家,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2019年完成总产值159.9亿元,从业人员2.2万人,实现利润10.1亿元。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企业14家,总产值30.7亿元。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34.6亿元。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政策支持及科技创新引领,该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省市级研发平台41家,平煤机的“智能化抗冲击支护设备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成功申报市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获得市级政策资金100万元。产业集聚效应突显,该县以“一区四园”为主要空间载体,“园中园”为主战场,持续加速产业集聚。现代炊具产业园现有铁锅制造企业34家,总产值30亿元,用工1.5万人。郏县渤海铁锅交易中心成为天津渤交所在全国唯一以铁锅厨具电商交易结算的授权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郏县“中国铸铁锅之都”称号。高低压电气专业园总投资10.7亿元,已入驻项目5个。环保包装专业园总投资15亿元,已建成6栋厂房,入驻企业3家。
为了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快发展,该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办事流程,对全县承担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的28个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察,推动营商环境由定性总体评价向定量精准整改转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服务体系,县级领导作为首席服务官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县、乡(镇)党员干部分包232家重点民营企业,落实企业服务承诺,定期入企进行调研。2020年,首席服务官共入企670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46个,问题解决率100%。通过精准联系服务,郏县规上企业从2019年的132家增长到2020年的149家,新增17家,增长率12.88%,全市排名第一。
百城提质 提升县城承载力
县城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郏县坚持以城市创建为统领,以百城建设提质为抓手,不断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
实施“教育倍增”工程,提出教育大县、教育强县、教育名县“三步走”战略,坚持拿最好的地建最好的学校,谋划投资20亿元,在城区新建学校12所,新增优质学位3万个,目前已建成投用7所,新增优质学位2.13万个。引进北京中庸道教育集团建设郏县实验高中,聘请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教育管理团队全权管理,实现了郏县学子不出县城就可享受到优质教育。
实施“医养结合”工程,强力推进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建设,投资12.6亿元,在县城西南、东南、东北分别规划建设了县人民医院新址、县妇幼保健院新址和县中医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资源布局;成立医疗健康集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实现了村头问诊、云端看病,该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省委书记王国生的高度评价。
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连续三年争取到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76.26亿元,拿出最好的地段新建安置房1.2万套。2018年棚改项目主体已全部完工,2019年棚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2020年棚改项目已开工建设。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近年来先后升级改造城区道路23公里,打通“断头路”4条,升级改造平交路口7个,目前正在推进6条城市道路建设,启动市民中心和美术馆、科技馆、展览馆规划建设。新建城区公园游园10处、公厕53座,规划停车位9550个,启动城区生态水系建设,提升了县城宜居宜业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正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同时,聘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专家、省文旅厅特邀专家陈伟带队规划设计,实施“千年郏县·古城文旅融合”项目。
利剑出击 维护法纪保安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立足职责定位,积极担当作为,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法保障。”2020年12月29日,郏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刘振伟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总结会上要求。
2020年,郏县纪委监委围绕“六稳”“六保”,聚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基层监督、乡村振兴等方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先后组建14个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下发《督查通报》30期,查处疫情防控履职不力问题33个,追责问责43人,督促解决企业复工、群众就业等问题68个;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监督检查,帮助企业纾难解困96件次,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360余万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落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监督检查,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起,15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依托党风室、6个监督检查室、15个乡镇纪委、15个派驻机构以及377名廉情监督员,构建“1+6+15+15+377”的监督格局,统筹纪律、监察、派驻、巡察4支监督力量,实现对全县984个党组织、26203名党员、13223名监察对象的日常监督全覆盖。
2020年12月28日,十三届郏县县委第十二轮巡察8个巡察组从22个被巡察单位如期撤回,顺利完成任期内县本级巡察全覆盖和村(社区)巡察全覆盖。12轮巡察涵盖79个县直单位党组织、15个乡(镇、街道)及所辖377个村(社区)党组织。前11轮巡察,共发现问题5490个,下发立行立改整改建议书543份,移交问题线索370件。县纪委监委聚焦县委巡察发现的村组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处置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牵头开展村组集体资产清查清欠专项治理,清缴机动地、“四荒”坑塘等集体土地13421.07亩,收缴资金1085万元,规范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承包合同718份。
郏县坚持“四个最严”,紧紧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一中心任务,推进食品安全责任有效落实,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严守食品底线,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开展“三小”管理整治,散装食品、特殊食品、白酒、面制品等专项检查和“两节”、经营环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桶装水、全面禁止非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等20项专项整治;检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产企业、商场超市等经营单位1153个次;加大重点餐饮单位(集体聚餐单位、学校食堂、工地食堂、敬老院、网络订餐单位等)专项整治力度;在中兴路、广场西路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百佳示范门店;全力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开展“两品一械”宣传培训23场次,受训1600余人次;加大特种设备监察力度,共检查企业253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38处,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7份;强化案件核审和错案责任追究,案件核审率100%;疫情期间,查处口罩等防护物资类价格违法案件,给予90万元行政处罚;畅通12315热线,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评选出首批放心消费景区、示范门店、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及消费维权服务示范单位31家。
塑形铸魂 文明乡风润乡村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2020年以来,郏县县委、县政府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先后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研究部署,相继出台《“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扶志助脱贫”系列活动的通知》《郏县扶贫扶志行动方案》等文件,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安排,围绕倡树农村美德、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和“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恳谈活动。
郏县积极举办“百姓宣讲直通车”巡演和送电影下乡、送戏曲下乡、送扶贫春联等活动,组织38支文艺小分队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活动近300场,组织文化扶贫服务队赴全县60个贫困村和24个重点村举行文化扶贫慰问演出、举办文化扶贫培训班,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播勤俭节约、孝善敬亲、传承孝道等道德新风尚。
同时,郏县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新乡贤”“新时代好少年”“孝善企业和个人”“孝行天下感恩父母”“我为爸妈洗洗脚”等评选和孝善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千年古县、长寿之乡、铁锅之乡、书法之乡、诗歌之乡等荣誉,擦亮郏县名片,提高郏县美誉度,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新乡贤’‘孝善之星’‘最美庭院’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飞说。
每一滴汝河之水,都涌动着奔腾的力量;每一个奋斗梦想,都映照着时代的希望。
历史照亮未来,发展未有穷期。郏县广大干部群众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为该市加快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推进平顶山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迎接党的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