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曾经有一所餐饮学校火遍全国,你可曾听过?
内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其中,美食文化更是独具魅力。大千干烧鱼、罗泉豆腐、内江牛肉面、板板桥油炸粑等美食名扬省内外,传承这些美食的,是勤劳朴实的甜城儿女,更是一大批优秀的餐饮工作者。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咱内江,有一所饮食学校享誉全国!
学校由来
1977年,中国的外交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饮食文化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经历了“文革”之后,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培养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发展四川的餐饮行业,成为四川省相关部门的一大重要举措。
▲内江餐饮培训学校教学大楼原址
1978年,四川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内江班正式开班授课,地址位于市中区和平街的电影公司旁边,学校占地约三百平方米,有七层楼,一、二楼为餐厅,三楼为招待所,四楼则为教室,五到七楼是学生宿舍。
1980年,饮食学校内江班的第一批学生成功毕业,他们后来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标杆人物,包括被分配到重庆兵器工业部的特级厨师桂祥林;在国内外已经拥有多家连锁餐厅的郭棋等,这个“袖珍”饮食学校也迈出了培养人才的第一步。
享誉全国
1980年2月,四川省饮食服务公司想将教室腾出来用作办公,便不再兴办学校,但原饮食服务技工学校的教职工要靠教学工作、生存、养家糊口,这可怎么办?同年3月,四川省对外贸易局(现省商务厅)下达文件,同意将原四川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改办为餐饮培训班,采取自负盈亏的形式。
▲师生留影
1984年,原石油物探局北京基地的一位领导无意中在食堂品尝到内江餐饮培训班毕业学生付天胜的菜肴,大加赞赏。问道:“这菜味道真好,你是在哪里学的厨艺?”“这是在我家乡内江学的,我的老师们的厨艺才叫厉害呢!”付天胜回答。
▲葫芦鸭
1985年,原石油物探局特意派了15人到内江学习厨艺。相比北京,内江落后不少,部分来学习厨艺的人有些不屑,有3人来到内江几天后便打道回府。剩下的带着怀疑的心态,开始了在培训班的学习。两年过去,在培训班老师的带领下,这批学员不仅提高了厨艺,更领略了甜城悠久的美食文化。毕业后再次回到原单位,他们的厨艺让所有人感到惊艳,很快便被分配到更好的工作地点,物探局还向各石油基地推荐了这个培训班,这让当初离开的3个人后悔不已,1987年,这3个人和物探局第二批学员一起,再次来到内江接受培训。
当时,学校不仅有100多位内江本地学生,还有来自大庆油田、成都民航局、北京民航局等单位的职工,这些学员不远千里来内江学习厨艺,鼎盛时期,学校学员达四五百人。毕业之后,他们有的被分配到各国大使馆工作,有的到航空公司进行配餐。
1988年,雷时洪从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与此同时,内江市饮食服务技工学校为了拓展业务,从原来仅有的一个烹饪专业,增加了财会、计算机、饮食管理、营销等多个专业,并改名为内江市商业技工学校。
对外经营餐厅和招待所
名噪一时的内江餐饮培训学校,不仅仅从事餐饮培训,还对外经营餐厅和招待所,曾一度受到市民和旅客的青睐。
▲教职工宿舍
招待所不大,约30个铺位,有的三五个铺位一间房,有的一个铺一间,房间内有木床、洗脸盆、水壶等用品。价格从每晚五毛钱到一两元不等,平均每晚有七成入住率。
餐厅占地300多平方米,每一层楼有二三十个大圆桌,主要对外供应零餐和包席,每月收入将近10万元。在那个年代,学校员工的平均工资仅四十多元,可见生意火爆。
时代发展,生源减少
随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厨师被培养出来,内江市场以及各地合作单位的厨师基本呈饱和状态,1997年,学校不再包分配工作,大批优秀员工老去、离职,且没有后继人员补上去,菜系和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发展逐渐失衡,步入艰难境地,风光不再。
▲李建平拿出老照片
2000年,内江市商业技工学校与轻化技校合并为内江职业培训学院,未过几年,该校又与内江市财贸校等合并,成为现在的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没有专业厨师领域的教学人才,烹饪专业早已不复存在。
曾经的校长雷时洪早已退休,当年和他一起奋斗的,还有曾经的校党委书记李建平,从建校之初,他们就一直在学校,如今,他们都已77岁了。李建平将每一届学生的毕业照片都保留在抽屉里,翻开泛黄的老照片,他和雷时洪陷入了无尽的回忆:“这是1982年的毕业生。你看,第一排中间这个人是当时从北京物探局来的李继丰,虽然学历不高,但是这娃娃勤奋刻苦,后来成了一级厨师!”“你看这张,这是当时团员们的合照,现在大家都已经老啦!”“嘿!这张合影是我最早的一批学生照的,你居然还保留着这张照片,我的早被学生们拿走啦……”
▲雷时洪(右)和李建平
翻看泛黄的老照片,回忆起当年师生间的快乐生活,再想到曾经的学生如今都已经成才,两位老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培训学校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如今学校早已拆除,留下的,除了他们居住的老教职工宿舍楼,只剩下这些泛黄的老照片,这些照片,就是两位老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