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谢 军
简介: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休闲体育,
E-mial:
xiejun@cupes.edu.cn
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
摘 要:
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走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普及推广和市场尚未成熟、项目在国内还不被广泛知晓的情况下,以世界级大赛的优异成绩引起了社会关注,从而有效推动了国际象棋项目的普及推广、竞赛培训等方面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历程、国家队竞赛成绩现状、中国特有的管理模式与训练方法。提出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对策:1)重视国际象棋国家队团队思想建设,保持运动队传统优势;2)完善年龄结构,加强国际象棋国家队的人才梯队建设;3)重视校园推广工程,夯实国际象棋项目的竞技后备人才基础;4)加强国际象棋项目培训的市场引导和规范化管理;5)打造“互联网+”国际象棋的推广模式。
关键词:
国际象棋;竞技成绩;发展模式;国家队;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普及;推广
国际象棋有着“智慧的体操”“人类智慧试金石”的美誉。1999年,国际象棋联合会(FIDE)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认定为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目前拥有189个会员国。国际象棋联合会举办的最高级别赛事为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和世界锦标赛,前者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国家在该体育项目上的综合实力,后者的胜利者代表该项目的个人最高竞技水平。
1978年中国第1次派队参加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登上国际大赛舞台。40年来,中国的国际象棋运动项目已经从最初不为国人所知,发展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并熟识的体育运动项目。广大国际象棋爱好者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参与到国际象棋比赛中。中国的国际象棋女运动员在1991年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第1次取得世界冠军,随后在1998年、2014年中国的国际象棋国家女队和国家男队分别登上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的最高领奖台,在2018年10月结束的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男女队均夺冠,取得了历史最佳成绩。中国的国际象棋走了一条竞技促普及的发展道路,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象棋比赛中不断取得辉煌成绩,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迅猛发展令世人瞩目。
当前,中国已当之无愧成为国际象棋项目的竞技强国,中国现象在世界棋坛备受关注。经过40来年的发展,中国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行之有效的国际象棋发展道路,引领国际象棋这一体育活动在快车道上稳步发展。
1 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历程
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在中国于1956年起被列为体育项目,该项目智力对抗性强,将科学、艺术、竞技融于一体,使得国际象棋具备的“体育”涵义变得更加丰富。从第1次举办的1886年世界冠军赛开始,团体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赛的冠军一直被欧美运动员所垄断。1975年中国加入国际象棋联合会(简称国际棋联);1978年中国正式派队参加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1]。从1978年第1次派队参赛到2018年中国男女队包揽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40年来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竞技成绩方面中国已经在强国排名中稳固地占据主要位置。
1.1 组建中国的国际象棋国家集训队
1986年是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特殊年份。这一年,中国的国际象棋国家集训队于北京正式成立。国家集训队将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20多名男女运动员集中在北京进行训练。国家集训队的组建对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加速助推作用,国内水平最高的男女运动员集中进行训练,采用较为系统的、长期集训的训练模式,最大程度地集结了我国当时国际象棋运动员的最强阵容,开启了攻坚战模式的团队合作。
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需要走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对于项目认可度低、处于发展萌芽阶段的体育项目而言,谋求竞技成绩的突破可以提振运动员信心、扩大社会影响力。从竞技赛场上寻求成绩突破来促进国际象棋活动发展的道路远比常规先扩大爱好者规模,再科学选材,继而积极训练,争取取得优异成绩要行之有效。
1.2 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的“四步走”计划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即女子项目在世界赛场上的成绩强于男子项目,这种现象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义。鉴于此,从国家集训队建立伊始,时任国家棋类运动项目负责人陈祖德提出中国国际象棋项目要采取“四步走”(第1步是女子个人赛;第2步是女子团体赛;第3步是男子团体赛;第4步是男子个人赛)的方式,如图1所示。
国家集训队的正式组建对国际象棋取得突破性进展有重要作用,同时目标明确至关重要,犹如为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找到了基础保障条件和前行方向。日常训练中运动队的优势资源有计划地向女性运动员倾斜,“男帮女”结对训练的方式逐渐成为当时队内的常态化模式,女运动员得到国内水平最高男运动员帮助后,训练强度和效率大幅度提升。
1.3 中国国际象棋项目通过竞技促发展
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走了一条用竞技成绩引领发展的道路,特别是1991年中国运动员打破欧美国家运动员对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垄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夺取最高级别国际象棋比赛冠军的成绩振奋人心,中国新闻媒体对国际象棋赛事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从而大大提升了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市场认可度,并激发了中国大众的参与热情。中国运动员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发挥了榜样效应,使得国际象棋这一体育项目逐渐深入人心。国际象棋具有的启智、益智作用能够开发智力,锻炼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因此,学校开展的教学及培训和社会层面的培训等成为普及发展国际象棋项目的主阵地。
当前,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已经踏上稳步前行的快车道,各种不同层级水平的赛事活动和全国300多所“国际象棋特色学校”都成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会员制建设日趋完善,参赛者等级管理也逐步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市场化运作呼之欲出,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从竞技大国向项目综合实力强国发展,如图2所示。
2 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竞赛成绩现状
2.1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在重大比赛中的成绩概况
从历次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员的成绩来看,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率先实现竞技成绩突破的是女子项目。1980年中国首次派女队参加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至今在20届比赛中,中国女队获得6次冠军、1次亚军和4次季军,从未排名在前8名之外,成绩长期稳定在世界强队阵营,见表1。
中国的国际象棋男运动员夺冠之路艰难,任务较艰巨。1978年中国国际象棋男队首次参加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在参加过的21届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比赛中获得2次冠军,7次进入前6名,见表2。
在重要赛事的关键突破方面,1991年,中国国际象棋女运动员成功夺取个人世界冠军桂冠,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顺利完成了四步走中的第1步。截至2018年,中国女运动员已经有6人在世界个人冠军赛中夺得冠军。在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上,中国女队于1998年成功夺冠,完成四步走计划中的第2步。1998—2018年11届世界奥赛中,中国女队6次摘冠。四步走计划中的第3步于2014年实现,一举打破了欧美垄断的历史,2018年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场上中国男队夺取冠军,再次证明了中国在男子国际象棋竞技领域的强大实力。距离30多年前制定的四步走计划大业完成只剩下男子个人世界冠军最后一道关口,当下,中国男选手个人最好成绩为世界亚军,技术等级分最高排名已经达到世界第4位,这样的实力水平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戳破国际象棋皇冠最后一层窗户纸的时间即将到来。
2.2中国的国际象棋国家队与俄罗斯的国际象棋国家队综合情况对比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在举国体制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构架下形成,有着适合不同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在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40来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国际象棋运动员也是在举国体制下培养、选拔和使用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也在发生变化,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须符合当前实际才能保证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俄罗斯占据着国际象棋项目冠军垄断地位,尽管近年来,中国男女运动员在国际象棋世界大赛上成绩表现突出,但是从综合数据分析来看,俄罗斯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以2018年10月国际棋联公布的数据为例[2](见表3),中国国际象棋各类人员注册人数为2 999人,俄罗斯为7万8 830人,中国仅是俄罗斯的3.8%,说明在国际象棋领域中国运动员后备人才的根基不够扎实,与项目发展相关的各类人员数量与国际象棋强国相比差距较大。拥有技术等级分的运动员中,中国为1 405人,俄罗斯为3万2 293人,中国仅是俄罗斯的4.35%,可见,在国际象棋项目普及参与度方面,中国与俄罗斯尚存在较大差距。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数量方面,男子技术等级分排在世界前100位的运动员中俄罗斯有23人,中国有8人;女子技术等级分排在世界前100位的运动员中俄罗斯有19人,中国有11人。进入等级分排在世界前100位的运动员代表着1个国家在以竞赛为主要目标的赛事方面的竞争力,对中国和俄罗斯所拥有的世界排名前100位的运动员数量进行分析,俄罗斯仍然处于领先位置。等级分排在世界男子前50名、女子前30名的运动员在世界男女锦标赛上通常具备了冲击奖牌的竞争力。男子技术等级分排在世界前50位的运动员中俄罗斯有12人,中国有6人,中国男运动员在平均年龄方面低于俄罗斯,显示出更好的发展潜力;女子技术等级分排在世界前30位的运动员中俄罗斯有7人,中国有7人,两国运动员的年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从这个数据可见,中国和俄罗斯2国在男子排名前50名的运动员数量上差距进一步缩小,女子前30名的数量相当,未见明显差异。在具体排名方面,中国占据了世界女子排名第1位,男子最高排名为第4位;俄罗斯男子最高排名为第8位,女子排名为第3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见,俄罗斯在项目普及度、参与人数和与国际象棋相关的各类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具有数量更为充裕的人员支持;在顶尖选手领域,中国男运动员在世界男女锦标赛上冲击冠军的可能性高于俄罗斯。在女子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层次上,俄罗斯女运动员的整体竞争力略强于中国,中国和俄罗斯2国选手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在顶尖运动员实力方面,中国女运动员占据优势地位。
3 国际象棋项目的中国特有管理模式与训练方法
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管,近年来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国家队日常训练、运动队管理、竞赛激励等方面的保障。国家队在重要世界级团体比赛的组队原则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以往比赛成绩、经验为主要依据,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整个团队实力发挥的其他因素(例如年龄、体能状况、技术特点、团队合作能力等),结合比赛可能遇到的对手情况,组建一支最能体现当前最高综合实力水平、最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队伍,从而形成了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特有管理模式与训练方法。
3.1 运动员培养从“转行”转向专业化
在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资料少、数据旧、理论落后、大赛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实际困境,同时项目在社会上认知度低使得我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这些困境,在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初期,部分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中国象棋运动员转行改下国际象棋。这一举措有效帮助早期的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员快速跨越低水平初始阶段,具有中国象棋功底的运动员在国际象棋的对局实践中表现出计算能力强、善于捕捉局部战斗机会、重视中局实战的特点。随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大赛经验的积累,21世纪的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初始技术基本功,无一人从其他棋类项目转行。计算机辅助训练方式使运动员在棋局理解和训练方法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从开局技术改革创新,到弈棋风格不断完善,再到团队集体训练资源共享及专业化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逐步完善,这些使中国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特有的训练方法使我国成为培养国际象棋竞技人才的沃土。
3.2 着力打造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国际象棋属于智力运动项目,比赛期间需要运动员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和决策。在团体赛中,运动员的身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团队中的一员。团体赛中的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队的灵魂,每名运动员协同作战,团队的战斗力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运动队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3]。自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集训队成立以来,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是队伍建设中最为重视的核心要素。团结协作在团体赛时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在竞争队伍水平不分伯仲的关键场次上,队伍的整体士气和绝不放弃的精神往往成为最终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要素。实践证明,强化团队精神对运动员的思想统一、心理稳定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提升中国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高水平竞技对抗时的心理素质,以及塑造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参加世界级大赛的关键时刻起着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
3.3 重视运用比赛策略与积累比赛经验
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重视经验总结和最大化规则的使用,根据运动员风格特点组建参赛队伍,并注重比赛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例如在2018年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女队的运动员台次安排方面使用了比赛策略,提高了队伍的取胜概率。近年来,各种针对性强的高级别小型模拟对抗赛为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创造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大大积累了比赛经验,提升了比赛信心。伴随着中国运动员不断创造的优异成绩,国际上高水平赛事开始纷纷向中国国际象棋队发出邀请。当前,中国运动员已经频繁出现在世界最高等级的赛事中。与此同时,2005年开始的中国的国际象棋甲级联赛使很多棋手能够与高水平运动员交锋过招,对运动员的参赛经验起到了重要的积累作用。中国的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在持续8个月的时间中分为若干赛站,在国内不同城市进行,这种拉练式的赛制需要运动员在较长时间中保持竞技状态,对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而言,参加1次联赛如同参加了多次赛事,这将使运动员在与高水平运动员对抗和经验积累方面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速进步。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规定每个参赛队伍可设2个外援席位,这一规则使其他国家的高水平运动员在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中国运动员出国参赛也成为了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为运动员出国参赛提供便利,在国际赛事中与高水平运动员的交流越发频繁,既开阔了运动员的眼界,也使运动员积累了更多的参赛经验。
3.4 竞赛成绩对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女队参加历次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的历程,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连续夺冠之后,是连续5届与世界团体最高级别赛事冠军失之交臂 。2006—2014年,中国女队运动员在个人赛事的表现及团体赛运动员技术等级分排名方面都占据着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在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这一世界最高水平的团体赛事中,整个队伍成绩不尽如人意。直至2016年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女队才终于夺取了世界团体冠军。在2018年的第43届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中国队再次包揽了本届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的男女冠军。中国队在本次比赛中展现出全队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团结奋战、坚持不懈的团队精神,体现了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综合实力。竞赛成绩是国际象棋项目发展的关键,2018年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的成功经验将为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员竞技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更是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取得长足发展的全面展示。
4 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对策
中国国际象棋运动项目的发展走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普及推广和市场尚未成熟,项目在国内还不被广泛知晓的情况下,以世界级大赛的优异成绩引起了社会关注,从而有效推动了国际象棋项目的普及推广、竞赛培训等方面的发展。经过40来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在冠军榜样的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国际象棋活动中。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象棋项目在项目认知度、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相对滞后是目前的现状,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国际象棋项目的后续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对策。
4.1 重视国际象棋国家队团队思想建设,保持运动队传统优势
重视团队思想建设是中国的国际象棋国家队长期以来保持队伍核心竞争力的经验,特别是在强调团结协作的团体赛事中,参赛运动员的选择不仅要注重竞技能力,还要注意影响团队整体能力发挥的其他因素。打造一支竞争力强的队伍,需要运动员具备高超的运动技能、丰富的比赛经验,同时更需要旺盛的求胜欲和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当前,国际象棋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竞技体育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体育项目,具有数量相对充足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些运动员技术等级分相差不多,比赛中的胜负结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场发挥和竞技技术之外的综合素质。这就要增强团队的合作和竞争力,做好队员间的传帮带工作,继续保持中国国际象棋队的团队精神和传统优势。
4.2 完善年龄结构,加强国际象棋国家队的人才梯队建设
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最佳的竞技黄金年龄段,处于这一阶段的运动员在体能、技能、心理素质、比赛经验及自我掌控能力等方面处于适合该运动项目特点的最佳时期。以男子世界冠军获得者的年龄为例,20世纪国际象棋男子世界冠军获得者第1次夺冠的年龄大部分为28~35岁,这个年龄段的国际象棋运动员在体能、经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处于个体相对成熟的黄金时期。而21世纪的男子世界冠军年龄数据表明,30岁已经成为接近职业生涯拐点的年龄,虽然这个年龄的运动员在体能、经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并未出现任何衰退现象,但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能力方面,20多岁甚至十几岁的国际象棋运动员显然更具优势。特别是现在计算机已深度介入国际象棋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这一训练方法大大提升了运动员分析的效率,与此同时,也加快了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能力提升的速度,可见,训练方法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运动队对运动员年龄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对国际象棋项目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年龄因素在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方面具有双重作用,因此,需形成新老运动员合理的年龄梯队,同时注重培养后备运动员,以此确保运动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
4.3 重视校园推广工程,夯实国际象棋项目竞技后备人才基础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制定并印发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4]。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学校体育课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主体课堂作用。目前,全国有300多所“国际象棋特色学校”,以此为基础,深入总结深圳、青岛、重庆等在校园活动及市场培训中普及国际象棋项目工作的经验,将成熟模式向其他城市逐渐辐射。在高等院校开展国际象棋项目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方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以竞赛活动的方式加强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和推广国际象棋项目,不断完善兴趣小组、社团建设、赛事活动、课程设计和规范管理,使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国际象棋活动中。将中国国际象棋项目发展为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学生喜爱、大众欢迎的健康活动,不断扩大国际象棋项目的参与人口数量,为国际象棋项目竞技后备人才选拔奠定基础。
4.4 加强国际象棋项目培训的市场引导和规范化管理
随着中国在国际象棋项目的国际赛事中不断夺冠,国际象棋的知名度和普及度逐渐提高,青少年成了参与国际象棋项目的主要人群,而参与方式主要为学校开设的教学培训和市场化的社会培训。早在2001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目前,国内棋牌培训市场需求旺盛,整体发展形势向好,国际象棋项目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但是,市场化的社会培训多数处于自发状态,缺少规范管理,缺乏标准化教材和培训等级制度,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练的竞技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培训机构甚至出现开展虚假赛事和颁发虚假等级证书的事件。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必须规范、完善国际象棋项目的市场管理,在会员制、等级分计算、称号等级标准、教学资质和市场管理等方面可参考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以此推动我国国际象棋项目市场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4.5 打造“互联网+”国际象棋的推广模式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赛事传播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国际象棋智能训练软件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模式。在国际象棋项目推广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给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可能,虚拟空间、在线对弈、空中课堂、赛事共享等形成了国际象棋项目训练和推广中线上和线下的各种组合。“互联网+”国际象棋的各种互联网技术应用软件将衍生出国际象棋项目新的发展模式和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互联网技术应用软件在资讯传播、远程教育、网上比赛、游戏娱乐等方面在国际象棋项目的推广上更有优势,同时在规范培训体系、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