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进食:管好你的心,比管住你的嘴更重要
你不是真地饿了:
因为看网剧无聊,所以吃东西;
因为和男朋友吵架,所以吃东西;
因为家人逼着相亲,所以吃东西;
因为工作不顺心,所以吃东西;
……
身体地胖和心理的状态有非常大的影响,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减肥总是失败,总在为身材苦恼,却仍然控制不住食欲,疯狂大吃。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呢?
当出现生理饥饿,你会谨慎的考虑吃什么,并且可以控制好自己的食量,有饱腹感就会停下,你吃东西的原因只是你的身体需要食物,这种进食你不会产生任何不好的感觉。
但情绪性饥饿会让你机械或心不在焉地进食,你可能不知不觉就吃了满满两袋薯片。甚至已经吃饱了,还会继续吃下第二份第三份高糖、高脂、高淀粉的“安慰食物”,尽管你的胃感觉很不舒服。
我就曾经听一个女孩说过,她曾经连续好几个晚上暴风进食,吃了两份晚餐,又吃了很多面包和水果,感觉已经很撑了,但又忍不住的吃占地比较小的坚果和巧克力,最后又喝了大量的水,她说,“我不能控制自己进食的手停下来,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要撑死在床上,这种濒临死亡的感觉是真实的,因为我已经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
情绪性进食会产生自我伤害,失控的食欲不仅带来臃肿的身材,还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有问题,或者指责自己懒惰或缺乏意志力。因为情绪化饮食有一个最大的矛盾点:进食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快乐或者痛苦消失,但马上又会因为过度饮食而感到内疚。
你会因为吃了太多甜点或巧克力而责备自己。并且经常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我要锻炼身体,要恢复正常饮食,要学习更多自我控制的知识。”但很快又会忘记这些誓言。情绪性饥饿会改变你的一切计划,即使你是健康生活的狂热追求者,也会持续不断地被家门口的超市货架吸引。
你为什么会渴望食物?
除了食物和激素的相互影响,食物跟我们特定的童年记忆相关,如果小的时候总是获得食物作为奖励,那这种幸福感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吃进我们身体的每一种食物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身体,我们吃得多不是源自身体需要,而是吃完这些特定的食物,我们会的情绪状态会暂时性变得更好,整个人更快乐更有活力。
而当我们试图对情绪置之不理,会愈发地想吃某种食物,对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去试图扼杀食欲,这种充满抗拒感的行为往往都不会成功,还会加倍重来。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有情绪化进食现象的人无论给她定制多么详细的健身和饮食计划,但凡开始减肥,就会变得更胖。
为什么有些伤我们总忘不了?
为什么有些痛我们总放不下?
为什么总有一些事梗在心头无法释怀?
情绪化进食其实是我们缺乏应对情绪的方法,于是吃东西成了一个最容易做出的选择,无论生理心理,吃东西都会让你感觉良好,虽然那只是暂时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
1.每次有进食欲望时,问自己一下,到底是真的饿还是排解情绪。选择比食物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来解决情绪问题,比如锻炼、阅读这种使人感觉充实,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行为,会更加的有帮助。
2.不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彻底忘掉节食,吃任何想吃的食物,但是细嚼慢咽享受每一口食物,吃饱就停。偶尔一次暴食,也不要苛责自己,告诉自己明天会少吃就足够了。
3.不要总关注体重是否减轻,将注意力放在保持内心的平静上。
4.理智地分辨每一种食物背后对应的情绪,分析每一种食物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一般情况下:巧克力=渴望被爱;高盐零食=舒缓压力、愤怒、焦虑;辛辣食物=寻求刺激;面包、米饭、面食=需要慰藉和平静;糖果=渴望甜蜜、奖励和娱乐;饼干、蛋糕、馅饼=渴望拥抱、快乐和安心……然后找到对应情绪的应对方式。
5.时刻告诉自己食物只是身体需要的营养品,而不是情绪的安慰剂。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战胜情绪,用更健康的行为行动起来,单纯的节食永远无法形成健美有力的形状,生命力才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