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市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三明与上海的历史情缘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1928年,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为闽西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上海作出设立福建临时省委的决策后成立的,姜敢等一批三明籍进步青年也曾多次深入上海开展革命斗争。如今,两地再度携手,期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两地多领域合作
成效初显
沪明新村、沪明小学、沪明幼儿园……在距离上海800多公里的福建省三明市,这些上海元素展现了两地之间割舍不断的情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支援福建工业基地建设和“小三线”建设,18家上海企业整厂迁到福建三明,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沪明情深的佳话。两地携手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有着良好的情感基础。
一年来,上海与三明两地在多领域实现常态化互访对接,开展互访交流120余批次。红色文化交流、产业项目投资、文旅对接合作、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教育卫生事业合作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红色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在三明各地巡展;“沪明情 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由三明市拍摄的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在沪明两地媒体上线播出。
——项目对接合作方面。总投资10亿元的三钢智能制造、投资30亿元的熙华医药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锦江国际度假酒店等项目已落地实施。
——文旅对接合作方面。三明市文旅局与上海市文旅局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同锦江国际集团正式签约,共同开发“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并在建宁县合作建设“沪明合作研学旅游大本营”项目。
——乡村振兴方面。320多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鱼米之乡”、西郊国际等重点平台;沙县小吃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实现销售额1400余万元。
——民生事业合作方面。三明市已有77所学校与上海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关系,首批32名上海名医与三明121名公立医院优秀骨干医师建立了师徒关系。两地已先后开展教育、医疗等方面交流培训活动10余批次。
以标杆性示范项目
催化“产业圈”融合
与以往的对口帮扶不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强调双方互利合作,改变以往革命老区被动接受发达省市以建设资金为工作重点的“输血”式援助,而是将革命老区看作是平等的长期合作伙伴。一年来,三明市抢抓机遇、积极对接,推动沪明对口合作开局良好。
在与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区县合作关系的永安市,总投资1.1亿元的“上海沪炭”年产20万套半导体及光伏用热材料项目,已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内开工建设。“园区刚刚获得上海方面400万元的资金补助,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石墨烯研发实验室及孵化车间的升级改造。”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潘捷说。
潘捷说,产业园已经与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上海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深入对接,希望进一步促成在科研创新、检测平台搭建、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的合作。
位于明溪县的福建熙华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奋战在各自的施工点位上,电焊的弧光不停闪烁。该产业园由上海熙华药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致力打造从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原料药到制剂研发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平台。
“一期项目计划今年底建成投产,全面达产后,有望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福建熙华医药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李永说,沪明两地药企跨山越海的牵手,有助于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构建生物医药产业新格局。
明溪县工商联主席谢伟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说,借沪明合作东风,以熙华药业、海斯福化工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布局,为明溪实现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集聚增强了后劲。
沪明对口合作的成效体现在这样一个个标杆性示范项目上,催化了“产业圈”的加速融合。目前,上海已确定浦东新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与三明11个县(市、区)进行结对,双方明确在园区产业、国资国企、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合作,并出台了11个区县结对行动计划、签订了12个重点部门对口合作协议。
双向赋能
推进对口合作提质增效
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受用能、用工、建设等方面成本上升的制约,正不断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拓展资源配置空间,而革命老区具有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丰富、运营成本较低等优势,对口合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三明作为闽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优质的石墨、萤石、红豆杉等资源,而上海材料技术、农业技术、管理技术优势明显。他建议,三明在上海设立“创新飞地”,打破交通区位限制,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教、人才等资源,实现三明企业的升级换代。
产业对接合作是沪明对口合作的重中之重。曾刚建议,在高端产业合作方面,建立新型跨区域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升级沪明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合作;在沙县小吃产业方面,让上海的创意团队参与到沙县小吃集团的改造、提升中去,充分挖掘三明沙县小吃的文化底蕴。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三明各级干部希望借梯上楼、借船出海,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心情非常迫切。三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兴忠认为,革命老区自身“造血”能力建设也不容忽视,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突出产业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加快推动合作意向转化为具体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对口合作持续深化、全面铺开。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