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刚刚入行不久的陈列师,以下场景,你一定遇到过:
场景一
陈列师刚调整完陈列离开店铺,店长扭头就把陈列给换了位置,按照自己的卖货经验来调整陈列,并没有对此次的陈列给予认可,觉得自己的陈列可能更适合店铺。
场景二
店铺里卖得好的款式一直都卖,卖得不好的款式一直都不卖,导致店铺库存失衡,到后面好卖的款尺码也不全了,不好卖的款库存依旧很大。
场景一分析:店长与陈列师在做陈列之前就没有达到共识,店长陈列凭借的是经验和感觉,认为放在她想要陈列的位置就一定好卖,而陈列师认为这个位置放什么衣服都好卖,为什么不能陈列别的款式呢?所以如何跟店长进行沟通,是陈列师入门的第一门课。如何更加专业的沟通,才是让店长认可你的根源。
场景二分析:销售的特点,就是为了店铺的业绩,往往只会倾向销售‘好卖’的货品,偏爱市场反馈较好的货品,所以在陈列方面,也会习惯性的去推广销售较容易的产品,这样也容易造成跟陈列的沟通矛盾点。所以这时候,如何陈列师能够有足够的数据思路来支撑,从正常的店铺运营思路来作为沟通的基础。所以很多时候,店铺的陈列是不能让销售人员来负责,往往容易造成销售目标的偏差。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更专业的来做陈列,制定专业的陈列计划?如何跟店长同level的沟通,让店长能够认同你的陈列思路?做VM一定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理性代表要具备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感性就代表着搭配能力、创造力等。没有数据分析做支撑的陈列不是专业的陈列。陈列的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促进销售。很多VM做的陈列确实很好看,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我们管这样好看的陈列,叫作美陈。只是一味的追求美观,但是销售却不怎么样,原因是她只单方面考虑了我的陈列是不是好看,而没有考虑我的陈列是不是好不好卖。
先引出一个概念,数据是什么?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通过数据来表示的,数据经过加式处理之后成为信息,而信息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传播。所以,销售数据能够反映店铺的产品、陈列、运营最直接···
为什么陈列师在做陈列之前要进行数据分析呢?这是为了建立顾客与陈列师之间的沟通关系。毕竟陈列师并不是店铺一线的销售人员,如何能够做适应品牌、被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陈列?销售数据分析一定是最直接的方法,陈列师可以提前了解店铺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在所在的区域的销量情况,为这一次的陈列找到解决提升销售的方法。
那么做一次完整的陈列,都什么时候会用到数据分析呢?①陈列前。我们要了解店铺近期的销售情况。从宏观数据的角度来看,两周对比以及与去年销售和库存的情况。畅销款:分析出每个品类中一周销售的top款排名情况,具体找出畅销款,并查看库存情况和补货情况,从而决定是否要继续主推。如果此畅销款是店铺一直销售就不错的基础款,也可以不用重点陈列。
滞销款:如果对于整个品牌来说,这个款式在其他店铺销售的很好,而在这个店铺却是滞销款,陈列师可以重点展示这类款式。可以通过模特进行搭配,提高这类货品的曝光率。还可以与畅销款的进行混搭,让畅销款带动滞销款。还可以与货品部的人沟通,调给其他卖的好的店铺,减少库存。
库存:1.库存大,销售占比低。这个时候应该对此品类进行主推,先把货品进行归整,在重点区域进行集中展示,可以通过不同的陈列手法进行陈列,例如大面积叠装或者与其他畅销款式进行搭配,提高它的售罄率。2.库存小,销售占比高。陈列师要及时与货品部进行沟通,保证货品充足。对于销售好,库存又比较少的货品,可以减小它的陈列面积,或者与它风格类似,可以搭配在一起的款式进行陈列,这个时候就不用进行模特的搭配了。
②陈列中。在陈列过程中,通过之前的数据分析之后,虽然可以思考的非常的全面,但在陈列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突发的状况,货品不能够满足店铺实际的陈列情况,我们需要及时作出陈列调整,在保证销售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店铺的形象。例如有些款式是大量款,但是因为货品的类别不适合全部陈列在重点区域,就要适当的做出陈列调整。
这就需要陈列师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进行随机的调整。例如,目前店铺中裤装的库存量较大,但是我们在陈列中,不可能将所有的裤装陈列在A区,反而需要搭配好看的上装来一起推介。所以,数据是一个参考,但绝对不是一个唯一的标准。
③陈列后。陈列结束后,作为陈列师来说,在店铺调整后的几天内,来观察店铺的销售情况,看看自己的搭配的mannequin是不是带来了很大的销售。以及连带率的情况,也是能够看出陈列师调整陈列后的情况。
遇到调整完陈列之后,销售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时候,资深的陈列就会返回店铺,重新做一次陈列计划以及店铺的rotation。所以保证陈列的有效性,才是陈列有价值的地方。
课程中,专门设置了数据分析环节,让视觉营销变得更加专业和系统,学员们不仅仅可以学到专业的陈列方法,还可以从数据的角度进行陈列课程的学习,让陈列变得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