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面对面】
加强体系建设 注重因地制宜
——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张锐
“今年是我第22年参加全国两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代表说。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始终关注并投身于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也始终思索着技术是为谁服务,特别是新农业技术会给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带来何种影响。
邓秀新代表擅长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在他看来,无论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农村就业、发展产业,而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图为空中俯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新华社发
邓秀新代表介绍,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决策咨询价值不断彰显,走出了一条契合农业行业链条长、周期长和受自然影响大等规律的新路子。
“不要为高技术而高技术。”邓秀新代表表示,农业产业技术不光要看先进性,更要讲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农业技术的高低只是手段,而目的是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既要对生产者好,又要对消费者好,还要对环境好。只有“三好”才行,光是“一好”还不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图为在吉林省吉林市一拉溪镇,农民在运粮车上整理收割机收获的水稻。新华社发
“发展农业,还要打破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一搞农产品就要追求深加工。”邓秀新代表表示,其实每个材料有自己的物性,每一种农产品也有自己的材性。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抓住难得机遇 带动农民增收
——访黑龙江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
“近年来,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使我看到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好前景,对于涉农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来说,必须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美、农民富、产业兴。”黑龙江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代表接受采访时表示。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从农民成长为农民企业家,把小农户带入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农民增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孙斌代表说,“近年来,我们发展集科研、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团,并成立了包括29家水稻专业合作社和3家家庭农场在内的水稻专业合作社联社,入社农户近4000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我们投入近千万元科研经费,现在完全实现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服务,合作社社员的水稻亩产平均增产200斤,一垧地增加纯效益4000元。”
“以前村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车跑起来到处是扬尘,现在柏油路一直通到村里。2018年佳木斯市开展厕所革命,很多村实现了‘旱改水’,用上了室内厕所。特别是随着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我们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农产品在6个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谈及农村发生的变化,孙斌代表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相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强化人才支撑 促进产业发展
——访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崔久秀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产业兴旺是基础。”记者见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崔久秀代表时,她说出了自己最新的感想。
作为一名“9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9月底,崔久秀从托克扎克镇萨依巴格社区调到疏附县良种繁育场担任党支部书记、场长。2019年春节假期还没过完,她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带领良种繁育场的群众参观学习设施农业,为良种繁育场的富余劳动力联系就业。
崔久秀代表圆脸大眼,开朗爱笑,做事执着。她说:“作为从内地招录到新疆工作的青年,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到新疆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在担任萨依巴格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崔久秀代表帮助辖区下岗妇女创办服装加工合作社、缝纫培训班,办起“红领巾”小课堂,并在网上给扫把制作合作社、“沙枣坞”农家乐做宣传。
疏附县良种繁育场新一届党支部成立后,崔久秀代表带领党支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各种活动。短短半年时间,良种繁育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庭院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看得见的变化很多,看不见的变化也不少,良种繁育场的群众主动找致富门道的多了,对集体的事也更上心了。”说起这些,崔久秀代表觉得半年的辛苦很值。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崔久秀代表还将继续提出相关建议:“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方面我最了解。我认为,最关键是产业要兴旺。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振兴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幸福。”
四美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
——访河南驻马店市市长朱是西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我们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作为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截至2018年年底,驻马店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4.9亿元,全面建立了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全市共配备保洁人员3.09万人,2552个行政村得到了有效处理,占总数的94.2%。目前,全市217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已得到有效处理,831个村的黑臭水体得到治理,8个县区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河南驻马店市市长朱是西代表说。
驻马店聚焦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垃圾、污水、私搭乱建等问题,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2018年,驻马店选择了10个乡镇、294个村,综合实施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绿化、夜间亮化、农村文化“五大”工程,打造了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示范村。“驻马店多方筹资破解资金短缺瓶颈,坚持用奖惩调动干劲,用奖惩激发动力,联合相关部门成立考核组,采取现场实名制打分的形式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向全市通报。同时,市政府派出十个督导组,分包县区进行督导,每月上报督导情况,督导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目前,2018年16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已拨付先进县区和先进‘四美乡村’示范乡镇,有效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朱是西代表说。
朱是西代表表示,2019年驻马店计划再选择13个乡镇、400个左右的行政村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 造就三农人才
——访四川广安市市长曾卿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四川广安市市长曾卿代表认为,人才不仅能合理优化配置乡村资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能转变乡村思想观念,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他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不少地方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短板”。如何破解这一瓶颈?曾卿代表认为,既要引进外来人才,又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让“外来女婿”和“本地郎”都能发挥聪明才智,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
广安注重“本地郎”的培养,一方面盘活用好“土专家”“田秀才”,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对市场风险的防控能力,仅2018年,广安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100人。另一方面,出台人才新政,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领(创)办各类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产业。2018年以来,广安吸引了1300多名各类人才返乡创业。
在引进“外来女婿”方面,广安建立了“县引村用、岗编分离”模式。以岳池县为例,县里利用乡镇空闲事业编制,计划用3年时间引进150名涉及农林牧渔、文化旅游、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等7类急需紧缺专业性人才,重点安排到产业重点村、深度贫困村、农旅特色村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岳池县首批“县引村用”人才46人已全部到岗。
通过实施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措施,广安农村实用人才已达到10.2万人,同比增长4.97%。“这些人才发挥了知识面广、技术过硬、经营理念新等作用,助力了广安乡村振兴。”曾卿代表说,仅2018年,广安便新(改)建标准化产业基地20.8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6个,新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7个。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