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大业|京城“确山师傅”返乡记:一把提琴让革命老区与国际接轨
△图为提琴之乡确山县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对于40多岁的李继珠来说,最欣慰的事情就是每天下班回家后,看到孩子用自己制作的小提琴练琴。
当一个个音符成串地在朴素的小院里飘荡,她甚至开始期待未来的某一天,孩子能带着她制作的提琴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一名提琴演奏家。
李继珠是河南省确山县的一名贫困户,也是当地一家提琴制造企业的制琴师傅。从拿锄头镰刀的农民,到制作西洋乐器小提琴,李继珠人生角色的转变与当地日益兴起的提琴产业密不可分。
革命老区造提琴远销欧美国家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河南省确山县,是素有“中原小延安”之称的革命老区,这里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也曾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震等一大批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
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的确山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产粮大县,国家和河南省板栗、烟叶、中药材生产基地,第一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比高。
2020年2月底,河南省最后一批14个贫困县集体摘帽,确山县便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确山县积极“筑巢引凤”,外出打工、创业的确山人逐渐回流,引进的提琴产业已是当地一大特色。
确山县现有提琴企业102家,年产各类提琴约40万把,年产值6亿元人民币,带动26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国内中高档提琴市场上,确山提琴占据了80%的份额,其产品远销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
曾经贫困落后的革命老区如何与西洋乐器发生奇妙“化学反应”?这份机缘还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当年一批血脉相连的确山县竹沟镇农民丢下农具走出家门,误打误撞进入北京提琴企业打工。
后来,聪慧、踏实、能吃苦的确山人学到制琴手艺后,开始在北京租间房、租个院子单干。就这样,亲戚带着亲戚、老乡领着老乡,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工厂,最多时在北京的确山籍制琴师超过2000人。
也因为制琴手艺过硬,北京的乐器制造行业送给他们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确山师傅。
2015年,确山县提出“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筑巢引凤”,投资15亿元专门打造了占地600亩的提琴产业园,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在亲情和优惠政策的感召下,60多位“确山师傅”先后回乡创业。
从输出打工者转向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如今,确山县走出去的“打工潮”已经变为引回来的“创业潮”。确山,立足提琴制造优势,走出了一条“让农民富起来”的特色发展之路。
“确山师傅”成脱贫致富“领头羊”
△图为制琴师在测量厚度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郭新社是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最早返乡创业的确山人之一。“2015年时,我在广州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同学邀请我一同回家创业,于是,他把在北京通州的提琴公司‘搬’回了家,我们一起做起了昊韵琴业。”
选择回乡创业,郭新社说,一方面是因为政府优厚的政策条件——免房租、低税金,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乡土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振兴家乡产业,让家乡人民富裕起来,是我一直惦记的事。”
凭借着过硬的制琴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团队,五年来昊韵琴业发展迅猛,公司年产提琴5万余把,90%远销海外,不仅成为提琴产业园里的龙头企业,还为当地180名村民解决了就业,帮扶8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李继珠就是确山提琴产业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几年前进入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李继珠从最初的学徒干起,如今已是车间的熟练工人,工资收入也进入确山当地第一梯队。
“以前外出打工,每月也就两三千元。自从进了家门口的制琴厂,计件工资能拿到五六千,生活水平直线提高,还能陪伴在父母孩子身边,家里也脱了贫。”李继珠说,进到小提琴厂,是她这一辈子最不后悔的事。
音色纯正、品质稳定的确山提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曾经外国琴商买琴到北京马驹桥,现在,在确山县城看到各种面孔的“老外”琴商已不是稀罕事儿。一把提琴,让这个中原腹地的小县城与国际接了轨。
但是确山提琴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也要补齐短板。
“确山县的提琴产业产量上去了,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都是给国外品牌贴牌生产,我们目前只会做琴,不会拉琴、调琴,导致在定价上没有优势。”郭新社认为,打造自己的提琴品牌,做高附加值的高端定制琴,引进、培养懂音乐的专业制琴人才,是确山提琴健康长久发展的良策,也是“确山师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琴一代”的梦想
△图为制好准备交付的大提琴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如今的确山县城,各种琴行、音乐培训班并不鲜见,一些中小学校也开始布局提琴特色课程。周末节假日,学琴归来的孩子背着提琴箱穿行在大街小巷……
谈起音乐艺术从只知KTV和广场舞,到能欣赏一曲小提琴独奏《梁祝》,小城百姓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厂长陈明忠对前不久的一个场面印象极为深刻。
“当时北京音乐学院的老师们来车间选琴,现场尽情演奏,所有的制琴师傅都停下手中的活儿静静围观,仿佛身临剧院欣赏一场专属演奏音乐会,那感觉别提多幸福了。”
从农民转行制琴,确山县“琴一代”制琴师傅几乎都不认识五线谱,不会拉琴,更不懂西方文化,但是他们也有梦想。
“希望确山县城整体养成学音乐、拉提琴的艺术氛围,我们的孩子‘琴二代’‘琴三代’能成为调琴师、音乐家、提琴演奏家。”陈明忠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愿,“那时候确山才是真正的‘提琴之乡’,即使我们这代人老了,也是青春留下的一首散文诗。”
返乡创业:头雁领队群雁南归
位居中原的河南是人口大省,“米字型”路网因为去哪儿都方便,河南也成为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大省。
据河南官方数据,2019年,河南有3000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少人在外打拼多年,“不仅赚了票子、盖了房子,还蹚了路子、换了脑子。”
2019年7月,时任河南省省长的陈润儿发表了一篇万字调研报告,聚焦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这一主题。他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能够把其中10%有创业能力、经验和愿望的人员引回家乡创业,就是300万的庞大创业群体,再一带十,十带百,创业带就业,这个群体就会汇聚成乡村振兴、中原出彩的强大力量。”
如何把这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积累了人脉、熟悉了技术,适应了市场、融入了产业、掌握了资源”的河南老乡引回家乡创业?河南省各级政府下足了力气。
就拿确山县来说,为了吸引“确山师傅”回乡创业,当地主政者多次赴京做老乡们的思想工作,打“感情牌”、打“朋友牌”、打“家乡牌”。故土难离,乡情难舍,一些“确山师傅”动心了。
在2015年11月,确山县开始筹建提琴产业园,一期占地200亩,总投资15亿元,园区建设有标准化厂房、员工宿舍,还规划有提琴主题公园、提琴演艺厅、乐器展式大厅等配套设施。
当地政府一站式服务为返乡创业的企业家办理手续,进驻产业园的提琴企业,不仅补贴三年房租,在税收等方面还有优惠。
如此之多的优惠条件,迁回确山的提琴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确山师傅”们也开始用产业回馈家乡。
“确山师傅”能否复制到河南其他地方?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的通知》,从金融支持、用地保障、项目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这份《通知》要求对进驻县(市、区)、乡镇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及其他专业园区、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的返乡经营主体发生的物业服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场地租赁费,由各县(市、区)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
《通知》鼓励建立返乡下乡创业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由各县(市、区)对场地租金和网络使用费等给予50%的补贴。
扶持政策有了,经商环境好了,返乡创业的人干得舒心,留在农村的人也更有信心。如今,河南全省返乡创业累计已达130万人,带动就业814万人。相信未来,“确山师傅”不再属确山专有,拥有属于本地标签的“师傅”在河南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