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当下招生季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幼儿园大班阶段叫“入学准备”,小一新生阶段叫“入学适应”,可仅时隔短短两个月暑假,就要面临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学习方式,老师、孩子和家长怎么做更好呢?
学拼音、练计算、忙着识字?NO!不如智慧地游戏!
5月17日,“立足儿童发展,双向助力推进”——宝山区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推进会在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和第二中心小学举行。
宝山区的幼小衔接从过去单一的“到小学参观”“去幼儿园指导”,变成了小幼联合教研,目前逐渐形成了“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共育的良好局面。
这次推进会上宝山区还发布了《区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讨论稿),标志着优化幼小衔接的内容、策略,将逐渐覆盖宝山全区各幼儿园和小学。
“游戏”成为幼小衔接的关键
怎样才算做好幼小衔接呢?
在陈伯吹实验幼儿园,15个班级400多位孩子活跃在草地、山坡、沟渠、沙池、平地等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丰富多彩的自主游戏带给孩子探究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
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大班孩子们就“小奕和伙伴造车游戏”开展了一场游戏分享交流,对如何用“对称”解决造车的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满足幼儿表达需求的同时,为幼儿创设了互商互助的机会,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上海市特级校(园)长、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园长方红梅介绍,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儿童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可以为大班孩子将来更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教育部“安吉游戏”在宝山试点,陈伯吹实验幼儿园、青苹果幼儿园、红星幼儿园等结合办园特色,大胆将幼小衔接工作融入自主游戏,聚焦提升儿童的科学探究、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能力,通过实践安吉游戏的自主精神助力幼儿入学准备。
就这样,“游戏”成为了幼儿园-小学衔接的关键性环节。
幼儿园、小学实现双向奔赴
小学有不同的体制,有自己的系统的课程,有明确的课程计划,但很少有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谈莉莉就“小学课程计划”与“游戏的时间空间”矛盾,展开了思考与实践。
一节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时钟》,给了她启发:当我们还在把孩子作为“零起点”开展教学的时候,幼儿园已经用各种方式让孩子记录时间感知时间甚至用时间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比如孩子们自主的签到,到7:45就换成红笔,让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时间,这中间不就渗透了对时钟的认知吗?
而且他们进行一周的统计,这不就是统计最初的运用吗?
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存在于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连续性课程,从幼儿园延续到小学。
这开启了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和第二中心小学幼小衔接的双向奔赴,也为全区提供了“范本”。
幼小科学衔接方案出炉
经过7年的探索,如今,宝山区已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双向衔接机制,开展了语言发展、科学探究、数学认知、身体运动、艺术审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幼小衔接实践研究,建立了教师、儿童互访机制,帮助孩子逐渐过渡、顺利衔接。
张女士的孩子就读于陈伯吹实验幼儿园,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她也曾产生过“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想法,但在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幼小衔接大班家长系列指导活动后,通过观摩孩子智高搭建、新闻播报、小组式学习以及竞赛游戏等,更清晰的了解到幼儿园一日生活贯穿的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她彻底打消了这样的想法。
为了更好的形成教育合力,宝山教育制定了《区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讨论稿)及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通过家长学校、宝教微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科学衔接理念、传授具体方法。
得益于此,更多“鸡娃家庭”转变为“静待花开”的故事正不断发生……
“未来,宝山教育将立足儿童的全面发展,持续深入研究幼小科学衔接这一新课程、新时代的命题,在幼小联合教研机制的助推下,把宝山教育的基础夯得更加坚实。”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秦晋一说。
照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