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林都聚英才 踔厉奋发谱新篇
2022年全市人才工作综述
重磅发布“1+N”人才新政,对我市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性重塑,着力构建新时代人才发展新格局;
全职引进各类人才3056人,柔性引进各类专家1000余人,1600名大学生到我市参加实习实训;全年投入人才发展资金3380万元,发放各类人才补助款273万元,为人才购房提供公积金贷款4515万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种子资金、小微企业贷款、创业担保贷款1650万元……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串串沉甸甸数字,为2022年我市人才工作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坚持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党管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对标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标准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对未来5年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统筹谋划、集中部署,凝聚起人才推动振兴发展的广泛共识。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县两级全部制定出台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全年召开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1次,全面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成立市人才工作中心,探索形成市人才办、人才工作职能科室、人才工作专门机构“三位一体”工作新模式,市级人才工作专职力量得到全面加强。认真落实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纳入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并通过印发宣传读本、党校教师授课、深入用人单位宣讲等方式,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学习宣传贯彻。持续强化典型人才的宣传力度,运用各类媒体平台连续刊发政策解读、典型经验信息。我市人才工作情况先后在《党建研究内参》、新华社、人民网、省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60余条次,浏览量200余万人次。人才工作考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指标全面纳入县(市)区、市直单位责任指标考评体系,并实行台账式、清单化推进。对10个县(市)区人才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提实效。落实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人才专家制度,全市县处级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联系服务1400余人次,吸纳意见建议500余条。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推荐铁力市人民法院铁林人民法庭庭长张淑霞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杨春梅等31人获评“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姜培恒、杜帛霖等一批人才被选举为省“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参与“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重塑政策体系 营造人才发展“优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梦想成真的广阔空间。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伊春、扎根伊春、深耕伊春,我市按照“评估、比较、推动”的工作思路,对人才政策进行系统重塑,制定出台了以《中共伊春市委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总纲的“1+N”人才新政,从创业扶持、平台支持、科研支持等15个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支持保障,打造过硬人才发展环境。借助人才政策整体性重塑的有利契机,我市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三级医院、中职(技工)院校、市教育局直属院校自主招聘权限,自主制定招聘计划、设置报名条件,采取面向全国优秀高校“自选自招”“校园直聘”“一次方案备案常年招聘”等方式简化程序、提高效能。市第一中学和友好区第三中学专门赴哈师大开展校园直聘,共引进专职教师54人。嘉荫县、汤旺县、丰林县、南岔县,全面落实“三放宽一允许”政策,在事业单位招聘中适当放宽年龄、学历和专业限制,适当降低开考比例,对于技工学校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学历层次落实待遇,同等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伊春职业学院、伊春技师学院率先实行主系列职称自主评审,为市中心医院下放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对市第一中学、伊春卫生学校、伊春林业学校、伊春农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下放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限。铁力市、嘉荫县、伊美区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50所学校的3580名教职工参加了竞聘上岗。通过定岗定编、联盟联聘、校内竞聘、跨校补聘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部分学校超编和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元引才育才 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我市聚焦人才引进的关键节点和核心要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育才方式,努力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持续加大优质岗位供给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市县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等校园引才活动,创新开展“林都优青”专项引才活动,全年累计吸引3.4万人报考我市岗位,全职引进人才3056人,同比增长275%,创历年之最。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为市第一中学引进博士1人,伊春森工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伊春职业学院分别引进博士1人,实现近年来我市博士引进“零突破”。柔性引进包括3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入驻我市各类人才智库,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效弥补高端人才不足问题。持续推进中国大学生“森林里的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合作高校对接,全年吸引1600名大学生来伊实习实训。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经管学院一流的教育培训平台和顶尖的人才专家团队,举办“卓越管理实践领导力提升”(EMBA)培训班,切实提高我市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意识。对市级领军人才梯队进行调整,形成一支由59名带头人、101名后备带头人构成的领军人才队伍,覆盖我市“三经济一产业”以及民生领域17个学科、59个专业;建立健全由林业、农业、畜牧业等12个领域,290名专业人才组成的市级科技专家库。注重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化水平,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行技能等级制度。全年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5658人次,就业技能、创业培训730人次;新增就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4560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人才2120人。积极推进“政校企”联盟建设,伊春职业学院与伊春森工集团公司校企合作协议正式落地,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林业技术、森林生态康养等专业高技能人才60人;伊春技师学院持续强化与上汽通用五菱等40多家企业的项目合作,探索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伊春森工集团公司通过持续选派驻场工作队,实施“带头人培育行动”等举措,聚焦乡村旅游、中医药、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产业型职工、经理型干部,全年开展生产经营技能、新型学徒制、营林抚育等方面培训百余次,参训1.1万人次,为林场振兴、职工增收指出了新路子。铁力市以乡情为纽带,建立了总数1100余人的“乡贤”人才库,通过“乡贤”已与7个外埠龙商会建立了沟通机制,对接企业、项目投资人37个,实现投资2.14亿元。嘉荫县持续强化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通过“师傅带徒弟、携手传帮带”的形式,为193名年轻干部配备成长导师;组建“嘉绩青春”青年干部人才联盟,吸纳210余名年轻干部加入,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活动24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余件。与东北林业大学举办市校合作座谈会创新载体平台 筑建人才干事“新高地”产业是人才引进的“蓄水池”,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我市立足“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聚焦“两山”实践地建设,研究制定《林区人才支撑转型先导区建设方案》,谋划打造4大类、21个人才创新集聚地,积极培育发展一批新型人才集聚载体,促进产才融合发展。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高层座谈,在人才培养、科研创作、艺术实践、文化交流、旅游营销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支林计划”“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围绕我省“4567”产业和我市“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发展,新建伊春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冰壶基地等一批产业平台,“两山”财富(伊春)论坛永久会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伊春专项基金、国有林监测(伊春)中心先后设立,木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实施。开展中央美院雕塑系“伊春木艺”创作营活动、伊春市木艺创意设计制作大赛评选活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再次授予我市“中国木艺之乡·伊春”称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王美江大师工作室为首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永达工艺品公司董事长周力勇被认定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支持华能热电、福林木业等域内企业争取省级智能工厂、省级技术改造、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等奖励政策,共获省级奖补资金2675万元;鹿鸣矿业、五加参药业、比福金北药、上海皇象铁力蓝天制药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林木业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浙江世纪华通集团”,填补我市数字经济领域游戏产业空白。制定出台了《促进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伊春市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各类人才平台载体快速发展;开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政策兑现工作,惠及域内企业70户,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996.41万元;为企业提供短期“过桥借款”支持企业还贷续贷,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短路”,累计周转资金2484万元。聚焦打造“冰壶之乡”品牌,大力推进冰壶赛事、培训、基地、产业融合发展,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中国冰壶联赛(伊春站)”,助推我市冰雪产业跨越增长、人才队伍加速集聚。充分发挥人才对乡村、林场“双振兴”的支撑作用,为6个县(市)28个乡镇争取28位省级科技特派员,全市33个乡镇实现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0项,建设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0个。开展“第十届人才专家服务行”“聚焦双振兴,专家基层行”等系列活动,开展科学技术培训百余场,累计培训乡村农户、林场职工4.7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200余册。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176名选调生活跃在广阔的基层大地,贡献青年人才力量;依托“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录84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强化;扎实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49支驻村工作队、192名驻村干部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为大学生创业发放种子资金优化服务保障 激发人才引擎“强动能”我市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全面优化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家宜业”的发展软环境。加大人才发展基金的投入力度,市县两级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000万元和200万元,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380万元,同比增长77.5%。大力支持人才就业创业,组织银行机构为市高层次人才设立“人才贷”;全年累计发放创业种子资金、小微企业贷款、创业担保贷款1650万元。推动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全市建成人才公寓500余套,全年新入住引进人才360余人。铁力市、汤旺县、南岔县、友好区、乌翠区等统筹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在建待建122套。进一步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高校毕业生连续足额缴存6个月即可享受公积金贷款,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到78万元,全年累计为人才购房提供公积金贷款4515万元,31项公积金业务实现“跨省通办”、28项业务“全程网办”。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设置人才综合服务专窗,为各类人才办理落户、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事项提供“一窗办结”的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人才1800余人次。推荐建龙西钢总经理赵克斌、龙江大工匠获得者王美江等7人认定为省高层次人才;制定出台《伊春市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提出6类人才分类认定标准,首批认定市高层次人才1085人。加大高层次人才服务力度,首批选派三级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37人,对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等一批配套政策纷纷落地。全域国有AAA以上景区、公共服务设施面向省市高层次人才免费开放;铁力市、伊美区、乌翠区相继建成人才大道、人才公园、人才长廊;引进人才生活补助、购房补助、租房补助发放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全年累计兑现各类人才补助款273万元。组织各类人才召开交流座谈会,常态化问政、问需、问计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暖心举措,让各类人才在伊春安身、安心、安业;识才、敬才、爱才、用才的发展环境,为人才在伊春干事创业提供了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继续健全“1+N”人才政策体系,以更加优良的人才生态,更加高效的引育机制,更加贴心的服务保障,努力打造人才汇聚、创新创业的沃土,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伊春新篇章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来源:掌上林城
编辑:李可欣
一审:胡凤晨
二审:方 爽
三审: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