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深一度丨机器人,怎么走好下一步?
◎供应链上的波折
遨博山东正在赶制一张巨额订单。今年2月,成都一企业向遨博山东定制1万台按摩理疗机器人,订单总额高达12.8亿元。面对不断到来的订单,供应链却出现了问题。按照原计划,7月初推出样机,月底开始试用。组装设备的两个零部件需要从上海配货,出现疫情后,到货时间不断延后,近期才刚刚到位。遨博山东从外地分公司调集6名骨干工程师来淄博调试,争取如期开展试用。
◎待突破的瓶颈
是不是精致得像艺术品?但要做到艺术品级的加工绝非易事。柔轮凸起部分厚度仅为0.314毫米,需要承载1.5公斤-20公斤的重量,柔轮钢材需要进口。购买柔轮使用的钢材棒料,对方开价2.6万元一吨,比国内同等钢材贵了几倍。
瓶颈还存在于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工业软件。整体而言,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在精度、速度、集成性、稳定性等方面较外国同类软件还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研发适用于国产机器人的工业软件。
◎谁来突破“次元壁”
遨博山东将研发人员的出差时日写进了合同里,位于国内其他城市的研发人员按照岗位不同,每月需要到淄博的生产基地工作5-15个工作日,为的是及时发现和调整生产中的问题,孵化园里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60套专家公寓。
掌握机器人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往往深居高校、科研院所。促成机器人技术与产业、资本的成功结合,得找到一个引领各方突破彼此“次元壁”的人。
■文章全文
机器人,怎么走好下一步
机器代人、无人车间、黑灯工厂……这些现代工业生产体系中越来越常见的“黑科技”,都有赖于一种智能装备的普及——机器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不仅引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加速转型,更代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水平。我国《“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作为制造业大省,今年山东也明确全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着力突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端领域。近期,记者赴济南、淄博、威海等地多家机器人企业采访,看一看突破路上前方的风光和脚下的路途。
供应链上的波折
7月16日,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的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遨博山东)的车间里,一台台机器人像白衣舞者,挥动着六轴机械臂有节奏地上下左右摆动,热闹又悄无声息。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按摩理疗机器人,一台设备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3万次敲击,带给使用者类似专业按摩理疗师的舒适感受。”随着机器人“舞姿”变换,控制面板上的数字也在不断跳动,遨博山东总经理韩永光低头检查,“现在设备正在进行空转,要确保各项指标完全调试合格后,才能发货出厂。”
遨博山东正在赶制一张巨额订单。今年2月,成都一企业向遨博山东定制1万台按摩理疗机器人,订单总额高达12.8亿元。由于订单量大,遨博山东与对方约定分两年交付,目前已出货约2000台。
订单井喷不止遨博山东一家。记者采访的企业中,不少负责人坦言,伴随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疫情带来大量“无接触”需求,机器人需求日趋旺盛,企业订单充足。去年,山东能行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能行)机器人销售收入增幅超过100%。在去年全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翼菲)今年仍保持了较高增速。
面对不断到来的订单,供应链却出现了问题。记者在遨博山东采访时,看到两位工程师正在调试车间里围着一个形似抓娃娃机的长方体柜子,对着里面来回抓取试管、开盖、取液的机械臂凝神观察,低头记录。这是一台核酸检测机器人,能够代替医生快速采集核酸样本。按照原计划,7月初推出样机,月底开始试用。组装设备的两个零部件需要从上海配货,出现疫情后,到货时间不断延后,近期才刚刚到位。遨博山东从外地分公司调集6名骨干工程师来淄博调试,争取如期开展试用。
年初,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真威海)总经理韩锦亮发现,海外疫情让部分进口零部件一件难求,一款单价十几万元的进口测控类传感器,交货周期从两三个月延长到了六个多月。智真威海开始在国内四处寻找替代品。
历经多轮涨价后,德国一款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今年售价增加50%以上,交货期一度延长到六个月以上。“企业能够生产PLC,不必依赖进口,节省了大量成本,也实现了货期可控。”说起与这轮供应紧张擦肩而过,济南翼菲董秘毛奔直言“幸运”。
仅一个机械臂就几十个部件、上千个零件,疫情之下,确保每个零件的足量及时到货,其中的曲折一言难尽。疫情放大了供应链、人力资源、融资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让企业提高警惕并着手采取应对措施。
毛奔的办公室里有张紫色的沙发床,是今年4月疫情期间为了常住公司办公专门购置的。“济南有小区封控之初,我们意识到有可能会影响到员工到岗,就从生产运营层面开始封闭生产,鼓励员工住进企业。”毛奔复盘,“现在来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该轮疫情期间,济南翼菲受影响的员工数量不足10%,企业一直维持正常生产。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零部件供应,济南翼菲还在培育本地化的链上配套企业。
位于济南市世纪大道的百川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百川自动化)距离济南翼菲仅有半小时车程,原是一家只能提供基础铝材加工的企业。济南翼菲与其达成协议,由济南翼菲进行技术支持与辅导,提升百川自动化输送类设备的加工技术和能力。目前,百川自动化已经具备了全系列输送类业务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可保障济南翼菲相关设备的供应,自身的年产值也从最初的1000万元增长至如今的3500万元。
待突破的瓶颈
7月1日上午,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海水清澈碧蓝,风平浪静,一艘作业船“依偎”在岸边整装待发。岸边,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台“小黄人”进行调试。
“这是一台海洋油气勘测机器人。”韩锦亮说,一会儿它将乘船前往浅海海洋综合试验场进行水下布阵。“小黄人”搭载着检波器,成为一个水下节点,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这些第一手数据可以精确分析水下哪片区域存在油气资源。经过浅海验证后,今年八九月还将进行3000米的水下验证。
“小黄人”是个地道的“威海人”,距离海岸线百米开外的蓝贝海洋科学中心是它的诞生地。在智真威海科研办公区,来自智真威海以及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地质所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了这个项目从概念提出到立项再到样机推出的全过程。
能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市场打下一片天地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在核心技术装备上拥有“独门秘籍”。
占地60亩的遨博协作机器人产业链孵化园里,与遨博山东生产车间一街之隔,有两座白色的大厂房——山东麦格智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格智芯)和铂睿(山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睿山东),两家企业都有遨博山东的股份。“协作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轴,也就是机器人的关节,每个关节中有三个关键部件:编码器、伺服电机和谐波减速器,其中麦格智芯能够量产编码器,铂睿山东能够量产谐波减速器,实现了遨博机器人重要部件的自主可控。”韩永光说。
但韩永光还做不到高枕无忧。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钢制圆环,是谐波减速器的部件之一——柔轮。“是不是精致得像艺术品?”韩永光指着凸起部分的一道道细纹说。但要做到艺术品级的加工绝非易事。柔轮凸起部分厚度仅为0.314毫米,需要承载1.5公斤-20公斤的重量,柔轮钢材需要进口。“购买柔轮使用的钢材棒料,对方开价2.6万元一吨,比国内同等钢材贵了几倍。”
在山东能行厂区,在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中,有一块区域却空空荡荡,它在等一台进口机床。“按照约定,我们订购后对方半年交付,结果现在过交付期四五个月了,还是没收到货。”山东能行有关人员对此已习以为常。
韩永光算了一笔账:遨博机器人重要零部件加工精度需要达到两微米,目前只有几家国外企业的机床能实现。要达到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产能,如果都使用进口设备,光硬件投入就要20亿元。“实现国产机器人的突破,我们的工业母机还要‘加速跑’。”
位于济南汉峪金谷人工智能大厦的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新松),主要业务之一是为机器人提供工业软件,为更多机器人企业提供优质可靠的工业软件是他们的目标,不过现在公司副总经理邹风山考虑的不仅是软件的技术问题。
“山东新松最‘值钱’的东西是几位快60岁的工程师的经验。”他半开玩笑地说,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工艺调整,很快就能把调整内容变成软件写出来,但换做新手很难做到,需要经年累月地练习。而如果把运动控制、PLC、可视化等领域已经成熟的经验变成软件模块保存在工业软件平台上,有相关需求时可随时调用,就能够避免重复劳动,进一步降低机器人开发的软件门槛,提高软件质量。
眼下,山东新松正攻关工业软件及控制平台项目。
谁来突破“次元壁”
“怎么不参加公司的年会了?”济南翼菲举办公司10周年年会当天早7点,毛奔见到同事拎着行李箱准备出门,上前问。同事答:“去北海交付项目,年会赶不上了。”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我们需要大量的交付人员。”毛奔说,交付人员首先是技术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技术能力。
机器人的应用端涉及各行各业,应用场景千差万别,有时在本部运行正常的设备换到车间就会状况百出,因此需要交付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使其达到理想效果。但他们又不同于对着电脑搞研发的技术人员,他们的“战场”就在客户的使用现场。在那里,他们不仅要通过调试交付合格的产品,还要发掘新的客户需求,为企业获取商机。简言之,他们是能够适应频繁出差的技术员+销售员。
遨博山东将研发人员的出差时日写进了合同里,位于国内其他城市的研发人员按照岗位不同,每月需要到淄博的生产基地工作5-15个工作日,为的是及时发现和调整生产中的问题,孵化园里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60套专家公寓。“随着机器人在应用端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毛奔认为,对技术人员而言,对职业认知和定位需要突破。
在山东能行的生产车间,身着工装的数控加工操作员手指在一台“平板”上来回划动。“很多机械设备需要工人直接在生产线上编程调试,工人要具备较高的数控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零部件组装起来。”山东能行有关负责人说,企业刚成立时招聘了40多名技术工人,他们组装的机器人运行时不停地“打哆嗦”,于是立即把他们全部送到苏州的工厂培训半年。回来后,产品运行稳定了。“相比苏州等地集聚的大量有技能有经验的产业工人,山东这类人才的存量相对不足。”该负责人说,现在的技工学校大都开设了数控班,但毕业后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并不多,一个班50人中也就有四五人。对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而言,实现精准育人、有效留人,或许还有待于机制的完善。
他们可以是来自政府的“保姆”。“除了研究机器人,我们啥都不懂。”韩锦亮和他的40多名水下机器人研发人员,是一支脱胎于高校的“理工男”团队,平时埋头于提升机器人技术,遇到工商、税务、金融、专利等企业运营中的事项时,总会觉得“头大”。为此,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成立专班对接智真威海,派出工作人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去年4月,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局行业发展科科长施坤涛在与韩锦亮交流中,得知智真威海迫切需要一片试验场地。“我们立即协调渔港把一号码头到二号码头之间的泊位划为试验场,提供给他们进行水下实验。”施坤涛回忆,从企业提出需求到最终落地解决,不超过半个月。“原来我们进行水下试验,从打包机器人到抵达试验场地正式下水,至少20天。现在可不一样了。”韩锦亮走出车间,步行两分钟就走到了试验场。“有问题工程师可以现场解决,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他们也可以是来自市场的“操盘手”。以韩永光为例,临床医学出身,有政府工作经历,也下过海经商办企业,涉足电气、电脑、纺织……对政府运行、资本市场比较熟悉,又深谙机器人产业的门道,对与科研人员打交道的路数熟稔在心。在他看来,促成各方的合作,得摸准、满足各自的需求。比如对于资本方而言,他们需要筛选真正有潜力有价值的技术;对于科研人员,则要提供足以匹配其技术的尊重,这种尊重既是精神上的,更是物质上的。并购一家科研人员开办的企业,韩永光以3亿元控制其60%股份后,又将其中51%的股权回赠给创始人,为的是不让股权变动影响技术核心团队,“他们的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这样的人才,不是诞生在院校的摇篮里,而是成长于市场的风雨中。壮大这支队伍,不在于“教”,而在于“育”——突破传统的观念意识,营造更包容的外部环境,给予珍惜、鼓励和肯定,机器人迈出的下一步,需要他们的推力。
■记者手记
在火热的产业里找准定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在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8.3%,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地位。
在火热的产业里站稳脚跟,甚至赢得领先,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关键。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各有各的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发挥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优势,着力发展机器人对外贸易;京津冀地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突破;东北地区依托龙头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高端产业创新攻关;大湾区借助人员物流往来频繁的优势,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而山东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同样突出:装备制造业体量大,机器人产业发展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一二三产业门类齐全,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广泛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市场广大等,这些都为山东机器人产业起步提供了良好环境。
在保留发展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山东立志推动产业基础再造,着力突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领域,塑成新的优势尤为重要。比如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政策引导和精准扶持作用,汇聚资源要素,形成机器人产业“新高地”;比如利用重大战略、平台机遇,广泛开展合作,加快自主创新,推动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标志性产品的突破;比如开展机器人在细分场景的应用,在各行业打造机器人示范项目等。立足优势,顺应未来,山东机器人产业必将行稳致远。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