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心理治疗领域很常用的一种技术,人们使用催眠技术也已经有历史,但是在催眠原理的认知、催眠对于人的影响方面还有很多争议。
我曾经也通过网络学习、报名参加培训班等方式学习过催眠技术,也很多次与周边人交流实践,基本能够实现让被试者进入催眠状态,而且能够完成人桥实验、被动动作等,但是通过催眠实现对被试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还不够理想。
通过与大家的交流,包括与以前老师的沟通,对于催眠有一些应用上的思考,还是希望通过头条号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
第一个大胆的想法,信息植入。
人在催眠状态下接受信息的覆盖面降低,但是专注度上升,尤其是可以通过专一的视觉或者听觉来实现单独感知,这个催眠后实现的单一感觉激发状态下,我认为可以迅速进入知识学习的最优状态。
曾经有很多试验表明,在催眠状态下人对通过单一感官得到的信息的敏感度更高、记忆力更牢。我想,如果一个人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仅仅开启单一听觉感官,在极高的专注状态下,是否可以实现多个单词的迅速记忆,并保持到催眠唤醒后。
二
第二个大胆的想法,内容再造。
我曾经通过自我催眠,做过一个试验。看看在催眠状态下是否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我原本以为催眠状态下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出优美的书法。但实际情况是,催眠状态下,当我握笔想要写某个字时,在头脑中根本找不到这个文字规范写法的框架,只有自己清醒状态下能够写成样子的影子。说明书法练习,就是通过练习的熟练来实现头脑中标准文字框架的再造。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在催眠状态下在头脑中植入一个文字标准框架,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内容、框架的再造,是否就可以实现书法水平质的提升。
三
第三个大胆的想法,逻辑建构。
我记得考研张雪峰老师的名言:“政治不会,可以胡乱写啊;英语不会,可以抄阅读理解啊;数学不会,就丫只能写个解啊”。实实在在道出了很多学子的辛酸,数学这个学科真的是牛逼的真牛逼,不行的真不行。学生学好数学本质上就是准确、快速运用好数学手段解题。很多情况下,用好数学手段不能实现熟能生巧。数学优等生往往是在读题的同时就能够把多个数学公式套用到题干中,自由运用。而数学特困生即使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来来回回做很多遍,依然找不到这种顺畅感觉。本质区别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在借助催眠实现逻辑建构呢,其实就是一种匹配和修通。数学特困生在潜意识里面就没有实现同类题目与数学手段的匹配和修通。那么手段就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建立这种匹配和修通,最终实现数学手段见题而用、各类公式脱口而出的目标。
以上是一种交流,总体感到,现在都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教育产业化让很多孩子成为了学习机器,投入越多往往能够产出越多,所以有钱人的孩子通过大量资源投入实现快速提升。
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需要立足本阶层,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通过目前尚未成熟的手段实现造路超车呢?我认为,催眠!催眠!催眠!提高学习成绩,虽然尚在探索,但是孤注一掷可以一试,没准就能够脱颖而出。
上一篇:让元式催眠成为全国人民的逃跑机制
下一篇:借力法在催眠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