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Python,可以上天”“零基础入门,小白三天也能学会”……近期,社会上兴起了各种人工智能“速成”班,声称可以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实现“转行”和人生逆袭。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机构往往存在讲师资质参差不齐、学员简历造假、培训效果被夸大等问题。专家认为,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但行业出现的“虚火”,也给了教培行业“投机取巧”的机会,消费者对此需要保持“冷思考”。
上至68岁、下至13岁,都在学Python?
“清华大学毕业生、高素质海归、普通本科毕业生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为何最后只有普通本科毕业生被录用?”
“因为,只有他会用Python。”
最近,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类似内容的短视频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它们一般还会被配上“你要悄悄学Python,然后惊艳所有人”“如果你不满足于工作现状,一定要掌握Python”“三天入门,一行代码教你开启电脑上帝模式”之类的“鸡汤”解说,对于有职业焦虑的人群来说,吸引力极强。
“我的学员里面,上至68岁,下至13岁,人人都在学Python。”职业培训机构达内教育的一位售课人员说,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还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Python必须得学。
Python是什么?为何这么火?
简单来说,Python与JAVA、C++一样,是一种计算机语言编程工具。相较于后两者,它入门更容易,对没有编程基础的初学者更友好。
Python在教培市场火爆,与人工智能的“走红”有着密切关系。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火”逐渐从学界“烧”到业界。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各地方政府共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270多项。
各类高薪“神话”更是让不少人心生向往。2019年,华为签发了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8位2019届顶尖博士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管理,最高上限达201万元,而这8人中不少来自人工智能专业,引发广泛关注。
朝阳产业、“钱”景可期、人才缺口大,作为人工智能算法工具之一的Python因此也受到很大关注。“Python+人工智能”速成班由此充斥大街小巷、线上线下。
简历虚构、讲师信息不实,“速成班”猫腻多
“Python+人工智能”培训班火爆本是市场行为,无可厚非。然而,在“炒概念”的“歪风”之下,各类打着“速成班”旗号的培训机构往往为了吸引学员做出虚假宣传,甚至是违规违法行为。
——只要识字、懂电脑,三个半月“包教包会”?
“Python是三大编程语言中最简单的一个,只要初中英语水平就能入门”“识字、懂电脑就能学,三个半月包教包会”……在某培训机构的官网上,这类弹窗充斥着页面。
不仅如此,为了招揽学员,这类机构还会穷尽一切“大词儿”:“豆瓣和谷歌网的主要设计语言就是Python”“人工智能时代不学Python,就永远落伍了”……
——说是线下授课,结果是“线下视频课”。
“电话里忽悠得特别好,说什么校区环境优美、老师专业,线下授课,搞了半天是视频授课。”今年大四的小李说,在销售人员的鼓动下,他脑子一热报了相关课程,三个半月要24800元。去了才知道虽然是坐在教室上课,但还是线上授课。
每个班配备的“项目经理”背景也成谜。在销售人员的介绍中,他们至少有三至五年知名企业编程经验。然而,记者在招聘平台上搜索,发现该机构位于南京的“项目经理”岗位薪资仅6000元/月至12000元/月,甚至低于机构宣称的学员结业后最低薪资标准“10000元/月至12000元/月”。
——简历“包装”得好,分分钟进“大厂”?
“在我们这儿上课,最重要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包装简历,你懂的吧?”谈及就业,某机构销售人员对记者使了个眼色。追问之下,他说,所谓的“包装”,其实就是虚构一到两年工作经验。
“如果本身资质比较好,加上我们简历‘包装’得好,进腾讯、华为、甲骨文这些‘大厂’也不是问题。”该售课人员说。
也有一些公司声称,与16万家名企保持内推合作关系。但该机构学员表示,“实际操作中,一个班40个人,真正能够获得内推的也只有三五个,且很难进大公司。”
人工智能难以速成,“热行业”需要“冷思考”
专业人士认为,人工智能行业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有志于从事该行业的人来说,不仅要看到行业高薪,更要脚踏实地学习底层技术,不要被各种速成的概念“忽悠”了。
一位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资深程序员告诉记者,Python并不等同于人工智能,只是人工智能的工具之一。“就像学会了1+1=2,并不意味着就学会数学,能用它解物理、化学公式了。”
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健培科技董事长程国华说,人工智能有数量众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搭配跨学科的知识。如医疗影像数据分析需要搭配计算机深度学习、解剖学、图像视觉技术等,绝非掌握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就可以。
“人工智能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每一天、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变。”程国华说,这种变化要求从业者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并不是“速成”班能够提供的。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指出,人工智能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真正的智能人才应当是领军人才,需要进行思想、方法及实践的全方位教育,绝不是一个“速成”的产品。
“不可否认,人才也是多层次的,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实践型人才无可厚非。”汪镭说,当下不少培训机构或企业仅仅是从“赚钱”的角度追“热点”、求“速成”,或许能够赚“一时”的钱,但也注定只能处于行业最末端,最终被大浪淘沙。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吴宏浩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