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清华男生很多,亲力亲为研究育儿的爸爸也不少,但能同时兼具这两个标签的人就不太多了。今天文章的作者珊爸就是其中一位。
珊爸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奥数冠军、保送清华、金融精英,而且还是郝景芳在清华物理系的直系师弟,也是童行“通识教育”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他有2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珊珊8岁多,小女儿小鱼2岁多。他教育自己的女儿们有一套原创的“快乐土鸡”理念,也就是用“游戏力”+“游戏式”的教育方法,外松内紧地让孩子感觉快乐而又能学到东西。
珊爸常常分享他教育女儿数学的心得,以及分享他对教育潮流的看法,帮大家看清前路。看他的文章有一种浓浓的清华理工男味道,从实践出发、逻辑严谨、数据详实、娓娓道来,和其他育儿文章有种不同的风味。
今天我要跟大家隆重推荐珊爸的公众号:“珊爸超级爱学习”,那里面有很多教育方法上的干货,每次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对了,珊爸作为理工科学生,对孩子的理科学习有着一套完整的理科综合素养规划,和童行书院的通识教育理念在很多地方不谋而合。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后回复“理科规划”,看看他的想法。
文 | 珊爸
公众号 | 珊爸超级爱学习
在家长的脑海里,听到“打卡”这个词,第一反应肯定不是上下班在打卡机上按指纹这种“打卡”,而是孩子上各种线上线下课程时发朋友圈、点小程序这种“打卡”。
打卡送课、打卡返现、监督打卡、互助打卡,互联网时代里打卡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辅助手段。应该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一方面觉得“打卡”沦为一种营销工具,心里有点反感,却为了省钱不得已为之;但另一方面又发现“打卡”以后孩子确实能学到一点东西,因此颇为矛盾。
珊姐曾经为了拿到返现的“一大笔钱”,一年打卡阅读英语绘本299天,最终完成了自己零花钱的第一个“小目标”。打那以后,我就开始留心打卡这个事情。
在她第一个小学寒假,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几乎没有什么作业。恰好我所在的一个家长群,有家长牵头举行“打卡比赛”。珊姐全程参加了这个比赛,经过这一个多月,我总算可以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到底打卡式学习到底有没有用?
Part1
什么是打卡学习?
珊姐这次参加的“打卡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在寒假期间,每天完成语、数、英三科的学习任务,进入小程序上传照片打卡。比赛开始前参与者先每人交30元“参赛费”,活动结束后全部参赛费形成奖金池,平分给坚持打卡的人。
打卡的内容方面,活动的组织者很用心准备了一些语文生字、英语单词的抄写,和数学的口算。原则上这些基本的内容必须完成,但实际上很多家长给孩子自己另行安排也是可以的。
经珊姐同意,这次打卡的报名费从她的零花钱里面出,最后如果能分得奖金,自然也归她所有。
这种类似的打卡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是规定动作,从写、算、读到拍视频都有,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精力,短则5分钟,长则一小时;
第二是连续坚持N天,长到一年,短到几周,有时候中间允许缺勤几次;
第三是打卡奖励,往往是物质型的,例如奖金奖品,也有荣誉型的,例如排行榜、虚拟荣誉等等。
Part2
打卡学习效果如何?
就这次寒假的打卡比赛来说,前后28天的打卡,珊姐除了在第一周有一天耍脾气,坚决不做英语的打卡任务。事后第二天,我跟她说争取到了一次补打卡的机会(实际上比赛规则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让她把两天的任务都完成了。
之后那么些天,尽管不太情愿,但依然一天天坚持了下来。这期间,有住院检查的一晚,也有外出滑雪住酒店的一晚等等,她也都会往书本里装进作业和笔袋,抽时间将作业做完。
这是她的打卡记录,大家看到空缺的几天,基本都是我忘了帮她打卡上传,而不是她缺了作业(因此导致没法分奖金这个事,我会自掏腰包给她补上)。
那么,打了一个月的卡,到底有哪些收获呢?
第一,熟能生巧的确实现了。
例如说抄写生字。上学前,珊姐的写字是零基础入学,练字也没有长期坚持,所以写字一直是她的短板。这次每天抄写100个字,坚持下来以后发现,她的字形、笔画确实有所进步,写的速度也稍微提高了一些。
左:开始,右:结束
又例如口算,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经过两周的训练,同样20道题,速度终于从6分钟提升到了2分多钟,正确率也逐步提高。
上:开始,下:结束
对于这些基础性的技能,确实比的就是谁功夫深。功夫花在那里,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效果一定会体现出来。而且这种进步珊姐自己也能感受得到,因此她自己也觉得很开心。
第二,对任务的承受能力提高了。
不得不说,学习累不累,很大程度是比出来的。
寒假期间,我们基本上让珊姐处于放风状态,每天只有这打卡需要的一两个小时是必选任务。可是,即便是这样的,珊姐一开始也是老大不情愿,甚至赌气不做打卡任务。
不过,随着打卡的日子一天天增加,她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学习节奏。后来,她的怨言越来越少、讨价还价的时间越来越短。最终,她接受并习惯了在放假时也要花一点时间来完成作业,于是这项“苦差事”也就变得没那么苦了。
Part3
打卡不是万能的
打卡学习确实能够让孩子长期坚持一些较为枯燥的学习任务,并从中受益。但这种方法也绝不是万能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第一,打卡不可能养成学习习惯。
有些成功学的书会说,坚持做一件事情100天,就能养成让你成功的良好习惯。我可以拍胸脯地说,这都是瞎扯。用打卡这种方式,让孩子连续100天、300天甚至1000天,都不见得能将打卡所做的任务内化为一种习惯。
这次打卡完成语数英作业,过年期间有7天休息期,她一次也没提学习的事;打卡比赛活动已经结束几天了,她也再没有主动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这绝不是因为打卡的时间还太短的缘故。我相信打卡比赛再延长几个月,也不太可能让她成为主动坚持这些学习任务的理由。
之前珊姐就有一年内连续每天做英语绘本阅读打卡的经历。但是在拿到打卡奖励的第二天,她马上就将这件事丢在脑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再读英语了。
第二,打卡学习是低质量和缺乏创造性的。
为了顺利完成每天打卡任务,珊姐是想尽办法偷工减料。
最早我给她布置的数学任务是课外拓展内容,结果她每天五道题总有两三道表示“做不出来”。我理解她的小心思:不管做没做出来,爸爸最后都会帮忙解答,还不如快点投降节省时间。语文阅读任务也一样,总是想办法敷衍了事。
因此,我们最后把打卡内容改成了口算和抄写。即便是这样,珊姐也少不了找这样那样的借口,能少做一题就是一题。
在我看来,需要耗费脑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或者创造性的任务,如果用打卡这种方式,最终的质量都会差强人意。
Part4
为什么打卡有用,又为什么没用?
打卡这种方式并不是网课的首创。大家如果曾经在各种APP上参与过“签到7天领奖励”之类的活动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全部都是利用了打卡这种玩法。
在游戏化理论里,“打卡”这种玩法早就被分析得很透彻:它运用了“亏损”和“拥有”两种核心驱动器。“拥有”驱动器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最后的奖励而坚持前面付出的努力;“亏损”驱动器则是意味着一旦开始以后,人们担心前面的付出被浪费而不得不坚持下去。
除此以外,打卡学习还可能利用到“成就”、“社交”、“使命”等等其他核心驱动器,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有玩游戏的朋友应该很清楚,绝大部分网络游戏都会利用“打卡”去增加用户粘性,例如每天登录领奖、连续登录7天领大奖、完成每日10个小任务也能领奖等等。“打卡学习”就和这些游戏设计窍门一样,能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坚持做不太愿意的事情。
但是这种做法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玩网络游戏的人会在某一天“脱坑”,彻底卸载游戏、再也不愿意被每日任务牵着走;打卡学习的人,也有很大几率在坚持到极限以后突然彻底放弃。
因为在游戏化理论里,“打卡”设计的核心驱动器大多属于“左脑动机(指外在动机)”和“黑帽动机(指令人沉迷的动机)”。偏向左脑动机和黑帽动机的驱动器,往往最后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适和焦虑。
因此,孩子可能会完成打卡的任务(甚至在短时间内迷上打卡这件事),但永远不会因此真正爱上背后的学习行为。同样道理,他们学习是为了完成打卡本身,所以对学习真实的收获没有很大渴望。
Part5
怎么才能用好这项工具?
就像我参加的这次打卡比赛活动一样,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设计这种打卡学习的玩法,驱动孩子进行学习。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打卡”这件工具虽然强大,但副作用也不小,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怎样才能挥好这把双刃剑呢?我总结出下面的建议:
第一,不要用打卡代替所有的学习。
打卡本身会带来刺激,但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将所有学习的宝都压在打卡之上。必须将大部分的学习跟快乐、愉悦相联系,给孩子更多自由学习、爱上学习的机会。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偶尔利用打卡进行考前冲刺、短期提分,但不适合一年四季都持续使用。也可以将一部分枯燥的、单调的学习任务加入打卡,但有挑战的任务则用其他方式来鼓励。
第二,尽量将打卡建立在右脑动机、白帽动机上。
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奖金的打卡,容易产生逆反的副作用。但如果将动机尽量落到“社交”、“使命”之类的右脑动机、白帽动机上,就能将孩子在打卡中的情感往积极的方向调整。
例如说,让孩子参加有现实中朋友一起参与的打卡比赛,让孩子看到自己在朋友圈中打卡的排名,并将金钱奖励改为“称号”、“奖状”之类的荣誉,这样能将打卡的积极效应延长,学习效果也不会减弱。
第三,挑选合适的打卡任务。
打卡学习对于那些熟能生巧的任务,效果更为明显;而对那些有挑战性的任务,效果则是不太好。
例如同样打卡数学作业,做口算练习、被乘法口诀之类的,长期以往会有明显效果;但是如果打卡做挑战题、奥数题,那很容易形成挫败感,然后终止打卡。
Part6
总结
很多人都说,学习是反人性的。我认为这句话大抵没错,至少在珊姐身上,我看到一个普娃对于学习的抵触与惰性,不容易靠自身人性去克服。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研究人性、利用人性,将学习的“苦”尽量转化为“乐”。这就是我一直坚持说的“无痛鸡娃”,用游戏式+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快乐学习。
经过我们这么些年对教育的思考,形成了一套“快乐土鸡”的教育方法,把女儿珊珊培养成一个喜欢学习、主动学习的小朋友。我把我的经验和心得都写在了自己的公众号上:
教育政策“神预测”
- 国家又出重拳,这下培训机构真的凉凉了吗?
- 成功“神预言”一对一被禁,我再大胆说一下“双减”的实质
- 后培训班时代,家长怎样做不掉队?我思考了很久……(上篇)、(下篇)
- 头部机构都开始停课退费了,你还没搞清楚什么课不能上吗?
- 为什么说培训班非砍不可,我给你一次性讲透彻
- 你报的课外班将要大地震,我不允许你还不知道
“无痛育娃”实操经验
- 听完奥数奶奶的陪读经验,终于知道牛家长牛在哪里了
- 小学入学一周,这5条让娃主动学习的秘诀开始见效了
- 居然有孩子不喜欢“玩中学”?一定是家长的打开方式不对
- 带娃逛超市竟然可以锻炼好几种思维,这些窍门你会吗?
小学数学学习干货
- 大部分家长都搞错了学计算的方法,不怪孩子数学渣
- 关于奥数被问得最多的三十二个问题,全部在这里了
- 一道数学题的5种解法,用哪一种决定了孩子的数学高度
- 会这几招秘籍,妈妈再也不担心我数学算错啦
- 给孩子训练数学思维,我从一座山的书里帮你挑出这6套
亲子桌游“玩中学”经验
- 据说这种思维决定孩子有多聪明,所以我带女儿这么玩
- 数学,我们这么玩着学,效果倍儿棒
- 在遇到它之前,我都不是个称职的爸爸
- 幼升小别焦虑,玩这些桌游胜刷十本题
- 这样玩桌游,好过10节语文课
不焦虑的教育观点分析
- 女儿课外班上,我见到了让人窒息的家长
- 别再问珠心算要不要学了,都说了别学别学别学
- 从最爱到最恨,我教你怎么快速毁掉孩子的学习兴趣
- 给孩子的学习“化妆”,有多大害处?
- 清华学生毕业10年反思,其实考名校远没有这件事重要
- 年轻人刚在职场上躺好,我已经连养娃都躺平了!
上一篇:3d游戏建模师前景怎么样
下一篇:玩网红游戏致九级伤残,法院这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