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大有门道
阅读王亚晖的《游戏化思维:从激励到沉浸》,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这几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用积分的形式,把计划做了一个重新的规划和调整,游戏化思维的加入,使得我在每日执行计划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多的自我认同。
但是,游戏毕竟是游戏。我们可以学习和运用游戏化思维,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然而,就算是真的去玩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不要过度探讨游戏的意义,如果一定要有意义,也别给游戏贴上太多功利的标签。说什么开发智力、锻炼手速,这些理由都太冠冕堂皇了。大大方方地承认玩游戏就是为了开心,难道不好吗?
王亚晖在《游戏化思维:从激励到沉浸》这本书之外,还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正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游戏为什么好玩:游戏设计的奥秘》。从内容上来说,王亚晖以专业游戏制作人的身份,为我们揭开游戏的神秘面纱。我们通过这本书,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游戏,游戏的几大组成部分,以及众多的游戏机制下, 游戏制作者的目的。
2.《游戏为什么好玩:游戏设计的奥秘》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爱玩游戏的人,但王亚晖在《游戏为什么好玩:游戏设计的奥秘》一书中提到的例子,我竟然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可见,哪怕是不爱玩游戏的人,游戏也已经渗透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只是我们没有察觉罢了。
游戏并不复杂,初步接触一个游戏,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不要把游戏贴上高智商专属的标签,同样,玩游戏也未见得堕落。王亚晖说,“好的游戏都是用简单的规则衍生出复杂的机制的。”
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俄罗斯方块》,看了王亚晖的讲解,我才了解到,这个游戏竟然有这么多隐藏的价值。而我之前只觉得它好上手罢了。
同样的,《超级马力欧兄弟》,这个游戏已经是一代人的记忆。我小时候也常常和伙伴们一起玩儿。就是这个游戏,它一开场,就已非常惊艳。用王亚晖的话来总结,那就是《超级马力欧兄弟》用10秒钟的时间,就教会了玩家怎样上手这款游戏。这种“非提示性引导”已经成为了教科书般的典范。
这些分析就已经足够让我惊叹,王亚晖还往更深处挖掘,带我们了解游戏行业的种种规则和机制。这里面包括空间机制游戏的乐趣所在、《塞尔达传说》对“箱庭理论”的应用、电子游戏里的子弹时间、以及游戏里对死亡的设定意义等等。
王亚晖讲了很多关于游戏机制的内容,从空间、时间、其他机制等方面,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游戏设计的奥秘。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
而这所有内容里面,王亚晖对于游戏机制的透彻分析,可谓用笔最多,也最为深刻。
3.游戏的机制,可能和你的想象完全不同
游戏中的血量,指代的是玩家的游戏容错率。血量可以降低,也可以恢复,这会让玩家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不至于因为技能差而直接面临失败的挫折感。本质上,血量是控制游戏节奏的工具,这实在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而游戏里的“死亡”,本质上是宣告这一次的尝试失败了。虽然死亡意味着当下游戏的结束,但只要玩家想要赢,英雄就总能死而复生。对于大多数游戏来说,死亡的设计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最糟糕的负面反馈,其实是困惑,也就是玩家玩了游戏之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死了。王亚晖说,“玩家需要一步步走向失败或者胜利,而不是突然失败或者胜利。”
《游戏为什么好玩:游戏设计的奥秘》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者读者了解游戏的机制。我也因此更加懂得,游戏内的金钱交易系统,越是接近以物易物,越是不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而网络游戏的一切机制,最终都要为对抗服务,这是游戏策划界的金科玉律。
对于当下流行的《王者荣耀》等游戏,作者在《游戏为什么好玩:游戏设计的奥秘》一书中,也对其进行了机制的拆解。通过游戏的拆解,我们了解到各种机制的关联性。而这些内容,是我们以往所特别容易忽视的内容。
很感谢王亚晖,在接连阅读了他的两本书后,我对于游戏本质的认知也更加深刻了。游戏就是游戏,没有意义,它能让人开心,那大概就是其意义本身了。同样,游戏化也不是“银弹”,把生活归还给生活,把游戏还给游戏。当我们了解了游戏的各种机制的奥秘,我们就不会困于其中。再玩游戏的时候,也别那么多负罪感,适当放松自己,也是挺好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