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可以这样培训教师
王营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力军。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许多有远见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都把教师培训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们想尽千方百计提高本校教师素质,或者聘请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或者外派教师到名校学习……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农村中小学资金紧张,培训资源少,因此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来实施,不可盲目照搬城市学校培训教师的方法。具体说来,可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眼于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以往的农村教师培训,培训主题常常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领导决定,培养内容要么是假大空的理论,要么是主讲教师曲高和寡,不接地气,学用脱节,难以达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作用。因此,农村学校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前,要在教师中开展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要切合农村教育实际,契合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求,本着“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培训,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二是以县级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组建培训教师队伍,解决“谁来培训”的问题。培训农村教师,并不需要一些“高大上”的空洞理论,也不需要顶尖级的教育专家高高在上的侃侃而谈,需要的是对课标、教材、教法实实在在的解读和研究。因此培训农村教师,县级教研员和当地骨干教师足矣,并不需要费尽周折,花钱聘请高校或外地课程专家。
有鉴于此,建议各地恢复农村教师以县为单位的暑假、寒假集中备课制度,于开学前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以学科为单位,由县级教研员牵头,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体,集中全县本学科教师,讲课标、析教材、研教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用教材教和教好教材”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这类培训对农村教师而言,是最实惠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培训。
三是以学校和教研组为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解决“怎样培训”的问题。教育教学虽然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但终归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并非听一次高水平的专家讲座,观摩一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或者阅读一两篇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农村学校要善于利用好教研组、备课级这两个阵地,充分挖掘本校培训资源,开展好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校本培训。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的专业需求,本着“来自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原则,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按学期实施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这一核心,形成系列培训专题,不能想起什么就培训什么。
教研组培训。学校教研组是教师成长和进修的第一所学校,许多优秀教师最初都是在学科教研组内,在同伴的影响和帮助下,快速成长起来的。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组建学校教研共同体,探索 “研训一体化”实施策略,开展扎实有效的专题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业务活动,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改进自己的教学。
网络培训。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大大拓宽了农村教师培训的空间,无论农村教师,还是城市教师,只要想学习、想进步,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培训课程资源。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积极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网上读书、网络教研和远程研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