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过两个月,中国动画就已迎来不少好消息。
出征春节档的两部动画《熊出没·伴我“熊芯”》和《深海》,都取得了不错成绩。前者刷新了中国合家欢动画的票房天花板,后者则成为中国成人向动画的最新代表作。B站与上美影共同打造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也火爆全网,而在柏林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的《艺术学院》则将中国动画带到国际舞台。
观察《中国奇谭》和《艺术学院》的主创阵容,可以发现刘健、陈莲华、刘毛宁等一众国内知名独立动画创作者的身影,这也让独立动画的起势,成为今年中国动画的热门话题。
独立动画,以鲜明的作者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气质而闻名,借由不同题材、画风、制作材质,独立动画往往能为动画拓展出全新的可能性。而作为从创立之初就以推广独立动画为核心的节展,上周举办的第四届费那奇动画周,则在展映的143部形态各异,风格独到的作品中,让动画的143种可能性得以绽放。
独立动画的丰富可能,让费那奇的节展气质在国内独树一帜。骨朵全程参与了本届费那奇为期四天的活动,在此,便对其气质作出一份侧写。
学院派的纯粹与专业由于独立动画常在动画语言和美学上有所探索,其自然成为了学术界的重点探讨对象。因此,独立动画也就与学院派人士有着相当关联,这也在费那奇的参与人员结构上有所体现。
执行组委会的五位核心成员中,有两位是高校教师,其他几人也均有在知名动画学院学习或任教的经历。这让费那奇从顶层架构上,就已具备了相当的学院派特质。甚至组委会中还有“学术总监”这个在其他电影节展上较为罕见的职位,负责组织多场探讨实验动画、动画纪录片等前沿领域的论坛活动。
在展映入围作者的身份上,费那奇也与学院派创作者较为亲近。独立动画的制作团队一般不大,成本也相对较低,这让它成为了大量学生创作者初创动画的试验田,而其他更为成熟的作者,也大多具备艺术院校的教育背景。
本届费那奇上,就有多部来自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等世界顶级动画学府的学生作品,也为国美、央美、中传等国内著名动画院校的学生作者们,留出不少入围机会。在主竞赛单元的奖项设置上,费那奇还专门设立了学生作品奖,以鼓励有潜力的年轻创作者继续前行。
本届费那奇学生作品奖《大桥遗犬》
费那奇极其注重创作者与观众的直接交流,所以国内的学生作者们,往往会来到现场参加映后交流活动。同时,费那奇的志愿者、观众,也有不少是来自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这让学院派占据了费那奇的半壁江山。
费那奇的活动现场,也因此总让人有种恍惚间回到大学校园的错觉。不同身份的参与者们,常以师兄师妹相称,谈笑动画创作的酸甜苦辣。主会场摆摊售卖手工插画、徽章等各种动画衍生品的艺术市集,也颇像大学社团活动时的热闹。学生作者们来到剧场放映厅台前,回答观众提问时的青涩与真诚,也让费那奇仿佛成了一场面向公众的学院毕业展映会。
学院派的人员构成,让费那奇天然具备了这样如理想主义乌托邦般的节展气质。在这里,理想主义既能上升为动画人的纯粹,也能落地在节展策划的专业。
不同于真人片尚且无法脱离现实世界的物理架构,动画可以从无到有,构建一个从世界形态到运动规律都与现实全然不同的新世界,对于更注重作者表达的独立动画来说,更要求动画人在热爱中将自身反复提炼,让个人的感性与理性无限放大。或许正因此,动画人身上往往具备一种历久弥新的纯粹。
在费那奇,动画人的纯粹无需遮掩,因为此地皆是认可他们真挚的同路人。映后的观众提问,往往直指导演们的创作缘起、技法与心境,有作者坦承性别身份认同困境给她带来的困惑,也有作者以或可爱或松垮的状态,与作品气质一脉相承,引发热烈反响。
颁奖礼上,凭艺术气质浓厚的《虎的局部》获奖的导演沈杰直言,“这部片子其实不得奖更酷一点”,引发一片理解的笑声。韩国导演Sujin Moon的《假面》,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外在形象与真实自我之间的挣扎,获奖后她不愿发表感言,只留下一句“我惧怕自己与假面的鸿沟”,将片中的思考延续到了戏外,这种遗世独立的气质,也能在费那奇得到喝彩。
动画人的纯粹,在费那奇的节展策划上,则体现为一种专业主义的执着。费那奇的活动时间不长,仅短短四天,但却容纳了展映、市集、展览、论坛等同步进行的各单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疫情,本届费那奇从原定去年十一月底举办不得不平移至今,但活动上却看不出一丝因计划变更导致的慌乱,反倒或许因更长的筹备期而更显从容。
走进费那奇活动所在的北京中间艺术区,就有清晰的导引为观众指出各个单元的所在位置。每个板块的志愿者均训练有素,在流程上做到了有条不紊。由于展映并不对号入座,映前有志愿者专门帮观众安排座位,每场还会在开场放映观影素质短片,提醒观众注意。映后常有线上交流,网络的流畅度也较为稳定,保证了观众的映后体验。
这些细节上的周到,保障了整个节展策划的极高完成度。国内影展中常见的意外和崩溃时刻,在这里基本不存在,这让费那奇成了被业内评价为“小而美”的节展代表,让学院派的纯粹与专业贯彻在了节展的每时每刻。
策展的国际化与前沿性费那奇的学院派气质,在策展选片上,则鲜明体现为视野的国际化与前沿性。
费那奇这个节展名字,由来于国人对欧洲动画玩具“费那奇镜”的音译,承载着中国动画人对外来文化的本土解读。这个名字象征着组委会对中外独立动画交流的一种期许:既推动中国独立动画走向国际舞台,促进其认知度的提升,也力邀国际独立动画来到中国展映,开阔国内创作者的眼界。因此,费那奇的国际化,最终依然落地于对中国本土独立动画发展的推进。
本届费那奇邀请到了两位国际策展人参与,最终7个展映单元中,有4个完全由国际动画组成,其中包括两位蜚声国际的动画大师回顾展,欧洲定格剪纸动画展。这些展映在动画的形式与风格上,均对国内动画创作有极大启发。
本届费那奇展映动画大师吉尔·阿尔卡贝茨作品《爱的消亡》
本届还有费那奇与韩国富川国际动画节共同策划的韩国动画精选展,这是费那奇与富川对等交换的单元。费那奇带领中国动画来到韩国,又将韩国动画带回中国,确实承担起了推动动画文化国际交流的角色。
主竞赛单元三位终审评委中,则也有两位国际著名动画人。本届主竞赛共收到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716份投递,参赛者国别远超往年,其中不乏曾在奥斯卡、戛纳、昂西、萨格勒布等国际著名奖项、节展上亮相过的佳作。这些评委和作品能来到费那奇,体现了费那奇这一品牌在国际上的极高传播度,和在国际动画界备受重视的地位。
本届费那奇“动画周奖”《黑色日光》,曾入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
最终入围的54部作品中,来自国内与国际创作者的作品比例恰好为1:1。这个比例意味着费那奇在侧重国际的同时,也对本土创作者有一定程度的保护,致力于让更多国内创作者获得与世界级独立动画同台竞技的机会。
在奖项设置上,费那奇则为国内与国际动画各单独设置了4个相应奖项,另有4个奖项无国界限制。巧合的是,今年最终所有奖项的归属中,国内与国际作品的比例依然是1:1。这意味着就算在无国界评比中,中国独立动画也依然展现出了不输国际的水准,而越是这样真正国际化的评选,越能让中国独立动画找到自身在世界上的定位,博采众长。
本届费那奇“费那奇评委奖特别提名”,中国导演许炜作品《薄明》
费那奇对中国独立动画的帮助,还体现在策展的前沿性上。随着国内创作者对国际动画目前的常见议题、手法、观念有了更多了解,他们的创作能够迅速做到与国际同步,进而缩小国内与国际独立动画水准的差距。
但由于版权原因,许多最新动画作品,一时难以被国内创作者得见。而费那奇,则成为了展现国内外最为前沿独立动画作品的好机会,创作者们可以在这里与最新锐的作品实现接轨,从中寻找到灵感与启发。
本届费那奇上,不乏在各方面走在创作前沿的佳作。有作品以金属、陶瓷等动画制作中罕见的材质,探索动画美学的新方向;有作品延续了近年来火热的新类型“动画纪录片”的浪潮,寻觅非虚构创作对动画的可能性;有作品将转描、分屏、拼贴等较为实验的手法制作出新意,实现新奇有趣的表达。
本届费那奇主竞赛入围作品,动画纪录片《致猪的信》
有作品聚焦身份认同、战争阴云等普世性议题,也有作品在对自我的挖掘上走得更远,还有作品或以极简形式抵达无穷之境,或用神经刀的脑洞展现荒诞怪趣,为动画叙事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些杰出的作品,大多是首度在国内正式展映,而费那奇的参与者又有不少是有志或正在进行独立动画创作的作者,因此费那奇对于中国独立动画创作所能造成的影响,可谓不可估量。
在本届费那奇上,已经可以看到中国创作者在类型、议题、材质上,出现了不少与世界接轨的作品。最终拿下中国作品最高奖“费那奇奖”的《银幕》,就以金属为制作材质,采用新锐技术呈现身体影像,探讨“柏拉图洞穴”的影像本体论问题,在实验性与前沿性上走得极远。
本片导演蔡采贝在领奖时感慨,“动画短片是值得在影厅里放映的,因为只有在大银幕上才能看到诸多作者性的细节。”而在国内,费那奇则是难得通过线下展映,将这些国际化与前沿性短片带给观众、创作者的动画节展之一,其对于中国独立动画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独立动画与主流观众之间基于偏向学院派的参与者构成,费那奇的气质似乎有些精英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背向观众,正相反的是,费那奇始终在坚持作者视角的基础上,重视独立动画与主流观众的交流,并通过各种活动,让独立动画与更多观众产生联结。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艺术市集,就通过售卖动画衍生品的方式,让独立动画文化与观众更加亲近。在这次的市集上,观众还可以免费手绘属于自己的费那奇盘,并使用费那奇镜制作出一段动画,从而让每位观众都可以成为动画创作者。在每天的剪纸动画工作坊上,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观众,也都可以学习制作一段定格剪纸动画。
费那奇镜共创工作坊现场
GIF单元,则面向全社会征集投稿,以此打破动画制作的专业边界,让更多观众参与其中。GIF单元的入围作品,则以展览形式在线下展出,一同展出的还有VR、AR、影像装置等多媒体动画作品,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画魅力。
而在展映单元,也有欧洲定格剪纸动画,B站动画短片集《胶囊计划》等既保留了独立动画精神,也对主流观众较为友好的展映。主竞赛单元同样并非都是观众较难理解的实验动画,也有不少叙事易懂,可看性强的作品出现。
本届费那奇,还单独将主竞赛中风格较为合家欢的动画合为一场放映,并首次设置了完全由本场观众投票选出的“儿童动画奖”。此外,费那奇极为重视的映后交流环节,也让独立动画创作者与主流观众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本届费那奇儿童动画奖《贩冰者》
综合来看,费那奇通过提供给主流观众优质的独立动画作品,鼓励观众参与动画创作,以市集、展览延展动画样态,邀请创作者与观众直接交流等形式,意图在独立动画与主流观众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但这绝不意味着,费那奇会过分迎合主流,独立动画的多元性始终是费那奇的立身之本。正如学术总监卫诗磊在本届一次论坛上所言,“费那奇始终站在创作者视角而非市场视角,为创作者寻找观众。”
本届费那奇放映现场
这份坚持得到了回报。本届费那奇的上座率非常不错,大部分场次满场或接近满场。考虑到这些独立动画短片相对较低的大众认知度,费那奇主场地中间艺术区较为偏僻,需要地铁转公交才能到达的地理位置,以及每场65元的票价,这更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成绩。
卫诗磊认为,“费那奇证明了,作者向的动画,同样可以找到愿意买单的观众,不要低估观众的水平和口味。”现场经常可以遇到并非动画圈人士的普通观众,在门口的海报上留下涂鸦,这面满载观众创作的涂鸦墙,正是费那奇将独立动画与主流观众完成联结的最好证明。
今年新加入费那奇组委会的《艺术学院》制片人杨城则表示,“费那奇这样多元的节展,能够帮助感受力敏锐、审美开放的观众,打开他们对于动画的全新观念。中国动画的文化,目前是稍微落后于产业的,因为费那奇这样的节展活动还太少。但费那奇完全有能力,成为至少全亚洲最有活力的动画节展。”
基于这份对节展内容的自信,杨城计划在运营层面,帮助费那奇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与动画扶持政策进行对话,并筹备费那奇在主节展之外,于国内外各地的巡展。费那奇或许还会与其他节展或商业综合体、美术馆等场景合作,举办放映、市集、展览等形式更为丰富的活动,与更多观众见面。
而在费那奇未来可能对创作的直接参与上,杨城希望在保持独立动画精神的基础上,以单个命题进行一种策展式的创作。
这样的创作,在当下已经是独立动画与主流观众的一种交流方式,比如B站的《中国奇谭》《胶囊计划》都以动画短片集的形式,对“中国奇谭”和“极致情绪”的主题进行了呈现,费那奇艺术总监朱彦潼监制的短片集式院线长片《向着明亮那方》,则以绘本动画为形式,汇聚了7个关于童年的动画短片。
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有不少是独立动画人出身,与费那奇也颇有渊源。借由这种已有成功案例的创作模式,费那奇或许未来也可以将独立动画创作者与其他公司、平台方的资源进行匹配,打造短片集或长片,将节展品牌呈现给更广大范围的观众。
未来的愿景逐渐明晰,迈入第五年的费那奇还大有可为。在开幕式上,为本届费那奇设计主视觉的艺术家彭浩旻,首次披露了费那奇的一个惯例:“主视觉里会有一个发光的物体,画面中的人物会因为这个发光的物体,产生一些联系。”
作为节展,费那奇一直是那个将独立动画人与主流观众联结起来的发光体,它鼓励动画人在光芒中探索可能,也为观众在光芒中抚慰心灵。希望在未来,这束纯粹的理想之光,能越来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