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绕甲措(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一级主任科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充分认识、深入领会这个论断,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集中体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成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行。拥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科学指导是我们党坚定民族工作战略定力、把握民族工作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实践是理论之源,文化是思想之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范围内民族问题层出不穷,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多元种族调和矛盾、冷战遗留民族冲突导致局部战争等问题给人类发展带来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西方文明体系里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文化基因,长不出这个果实,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迫切需要科学民族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科学民族理论的时代。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足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党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共求解放、共谋幸福的革命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党把民族平等、团结统一作为立国的一项基本原则,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点,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强调必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推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作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阐释了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历史方位、工作主线、重要任务、工作格局、规律方法,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共同”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用“四个与共”明确指出了如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鲜明地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力、实践指导力和积极的世界影响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引伟大实践。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最新成果。全党全国民族工作部门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这一思想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三个重要问题
深刻领悟“两个结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几个重要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两个结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深刻领悟“两个结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这个问题, 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才能把问题讲清楚,才能从根本上给出科学的回答。“两个结合”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的,一个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一个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第一个原理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应用系统思维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是普遍原则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我国民族领域最大的现实就是统一的多民族这一基本国情,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普遍联系,紧密相连的,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整体上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系统观点的方法。第二个原理强调的是,正确反映事物和合乎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就是真理,不能正确反映事物和不合乎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就是谬误。真理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客观存在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作用于中国民族共同体存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将系列共同体论述联系起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阐述共同体系列主张与理念,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系列共同体论述的内涵不断丰富延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系列重要论述是马恩共同体学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交汇,是共同体理念在民族领域、外交领域乃至人类文明新形态领域的生动体现。系列共同体论述提出的时间、背景、对象、领域各不相同,但都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思脉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摆脱对“西方式文明”的单一路径依赖,开创了独立自主、共同繁荣的文明发展新路径,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我们要在这个时空尺度的历史大观来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深刻理解系列共同体论述背后蕴含的深邃时代内涵和文化内涵,才能真正看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背后的逻辑思脉。只有深刻认识系列共同体论述背后广阔视野和宏大格局,才能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只有真正感召于系列共同体论述的思想伟力,才能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
坚持胸怀天下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在民族工作领域,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跳出部门窠臼,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找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将中国式现代化上升到了人类文明形态层面,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世界谋大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凝结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智慧,为饱受族群撕裂的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胸怀天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团结各民族共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来源: 光明网-党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