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第三期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积极响应“主题教育青年月”部署,开展专题读书学习计划。学员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百人班掀起学习热潮,青年干部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积极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入班级。
以学铸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北京市自然资源利用中心 彭明阳:
深思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其解决首都规划自然资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学习让我对自然资源利用工作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定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卡点和瓶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百人班”学员的带动作用,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服务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 王子凌:
制定政策要找准政策在全局中的合理定位,要充分熟悉情况、深入分析论证、科学把握尺度。一是练好“内功”,坚持科学决策。二是练好“外功”,坚持民主决策,充分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三是练好“实功”,坚持依法决策,做好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道不虚谈、学求实效”,只有熟悉情况、深入分析、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企业感受到首都优化营商环境、维护所有者权益的丰硕成果。
专项治理协调处 刘剑鹏: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概括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严格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原则”是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的集大成,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认识和把握“两山”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市规划院 贺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首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北京市高度重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工作,总体规划中提出“坚持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先导的方针”,核心区控规中提出“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全市市政专项规划提出“基础设施要突出安全保障、超前布局、科学赋能”。首都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一以贯之地将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学增智,回答好首都时代之问
国土测绘处 李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北京要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重点在于精细化水平,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把工作做细,要把力量和资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覆盖到所有不同类型的人群。近期,我委正在组织构建的实景三维北京正是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的具体举措。这一数字平台将为规自管理、城市治理提供三维底座,助力各部门更精准、更细致地了解、分析城市,更好地建设首都,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首规委办军队项目协调处 原慧慧:
作为首规委办工作人员,要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指引,不断践行“四个服务”基本职责。践行“四个服务”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研究审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践行“四个服务”要严格执行首都规划重大事项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践行“四个服务”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点任务落实,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实施工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执法总队 郭佳奇:
规自系统执法工作是做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执法保障之一。守好规自执法的初心使命,首先,执法端要连接审批端,执法的目的是把无序变有序,而不是简单“消灭”无序,执法要能通过强制手段和适当惩戒建立路径。其次,执法端也要连接管理端,以引导的手段、治理的思路来构建良性循环;执法也要有温情,融普法、释法于执法,对于发展中政策不完善产生的问题,要裁量时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最后,执法也必须“长牙齿”,要和交叉部门联动、协同执法,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规划引领的权威性。
首规委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 石力文:
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就是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其中,文化中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系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必须以更开阔的视角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十一类保护对象的保护体系,实现名城保护格局和首都功能布局有机统一、名城保护管理和首都城市治理相辅相成、名城保护利用传承与首都高质量发展互为支撑,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副中心规划处 邓博: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城市副中心控规时指出,城市规划和治理既要管总,具体实施中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民要求。我们近期在调研张家湾设计小镇时,通过实地踏勘和现场访谈,发现在利用老旧厂房更新改造推动产业转型的具体落地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市民要求,从规划、土地、产业政策创新以及配套服务、基础设施补齐短板角度入手,着力改善小镇一“软”一“硬”两方面环境,助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
以学正风,强信仰担当初心使命
总体规划处 李雅:
回首百年建党史,有苦难也有辉煌;展望中国发展未来,是希望更是担当。我们党通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不断探索,确定了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青年工作者,我将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身在新时代,面对新征程,勇担重任,不负嘱托,将“小我”融入“大我”,发扬钉钉子精神和“砖头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海淀分局 毛矛:
作为海淀区一名基层规划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志气、底气、勇气”是做好规划服务工作的基础。我们要有志气,规划无小事,规划蓝图是首都规划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我们要有底气,在学习中注重专业素质培养,专业知识的积累。我们要有勇气,在基层工作中,直面人民群众,对于合理合法诉求要全心全意地扑下身子去解决。通过这次读书和学习的活动,我们可以找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
法制处 胡清旻:
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我对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有了更深认识: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加快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必备的规划自然资源制度体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三是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各项工作。持续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之问。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 宛茹: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规自人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上来;二是助力要素保障,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态度履职尽责助发展;三是强化自然资源执法,守牢资源保护底线、红线,提高执法效能;四是强化服务引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最优质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店小二”。
以学促干,践行一张蓝图干到底
规划实施二处 袁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强调,各地区编制本地区规划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留有余地。要坚持和完善规划有效实施的机制,完善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规划实施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关键环节,作为首都规划实施部门的青年干部,我将学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提高站位,立足长远,多跑现场,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处 李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踏上新征程的关键一年。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保障力度,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优化“全程网办”“交地(房)即交证”“带押过户”等便民利企举措,增强市场主体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稳妥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固底板、补短板,助力乡村振兴;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为维护国家自然资源资产权益、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空间和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提供有效产权支撑。
自然资源保护处 施索:
我委坚持推动“原原本本学、循迹溯源学、规划引领学、对标对表学、青年示范学”走深走实,全委上下主题教育学习的热潮奔流涌动,作为一名首都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的青年干部,要把深研细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始终,严守耕地保护底线,全面推动“田长制”落实落细,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切入口、着力点,形成更实工作举措,在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上扛起担当、主动作为。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 贾艳:
国土调查数据是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及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思考扩展现有国土调查体系并丰富调查指标:一是在北京全域普查的基础上,探索围绕“四个中心”开展专项调查,提供针对性更强的调查数据;二是在调查地表实际覆盖的基础上,对标“四个服务”,探索增加地下资源调查和叠加各类管理信息,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绘制立体精细的调查底图。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陈晓然:
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思考首都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有三点认识: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作为典型的超大城市,人地关系、人水关系复杂,必须统筹人口资源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北京市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印发为契机,努力实现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互促共融。三是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构建了全要素统筹、全空间覆盖、全过程治理、全周期监管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我们将在首都生态修复工作中坚持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首善标准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本内容由人事处、机关党委、第三期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