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赵燕 黄黎黎 记者徐勇】对于社会上的收费早教中心,很多市民不陌生,当得知社区办起免费早教中心时,家长们心中难免蹦出个问号。1月28日—29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来古城管委会马王庙社区拍摄早教纪录片,借这个机会,记者走访了该社区的早教志愿者,看他们怎么说。
社区早教引国际关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富宁告诉记者,2014年4月,该基金会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全国有100多个试点,马王庙社区是其中之一。该社区建成了30多平方米的儿童早教活动中心,配备了各种早教设施以及志愿者,以培养家长们的婴幼儿早教意识,丰富他们的育儿知识。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马王庙社区在志愿者培训、入户走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获得专家认可,所以该基金会前来拍摄纪录片,作为资料进行分享和研讨。
有“针对”也有“干货”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社区免费早教中心并没有向收费早教中心叫板的野心,我们的工作更像是对早教市场的一种补充。”余银是马王庙社区早教中心的主要志愿者,她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并非每个家庭都有能力付费让孩子接受早教,但早教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妇联才发起了这个项目。
像余银这样的早教志愿者,他们本身还是社区工作人员,因为身兼数职,在精力上无法与专职早教从业人员相比,但对于很多没有接触过早教的家长来说,社区免费早教中心还是有不少“干货”的。
在马王庙社区,记者看到了一种名为“育儿亭”的设施,通过里面的电脑可以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门开发的各种早教教材。“不仅是教材,这里所有的设施、我们接受的培训都源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妇联,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专业性。”余银说。
不宜过多假手长辈
在近一年的活动中,有一个现象颇让余银担忧。在社区开展的早教活动中,带着孩子前来的经常是爷爷、奶奶,而不是爸爸、妈妈。
余银说,老年人缺乏对早教的科学认识,认为带孩子就是陪他们打发时间,养育方法也以“宠”为主。殊不知,0-3岁是孩子大脑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抓住这个时期进行教育,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举个例子说,很多孩子刚去幼儿园时总是哭闹,而接受过系统早教的孩子适应能力就很快,原因就是他们在接受早教时培养了集体感,加强了融入陌生环境的能力。“希望年轻的家长多抽些时间带孩子来参加社区早教沙龙,不要把责任过多地交给老人。我们的课也都是以玩儿为主,并不枯燥,相信你们能有收获。”余银说。责任编辑: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