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人」平凡英雄之韩立峰 | BIM创效达人
89年出生的韩立峰,已经在国际公司工作了7个年头了,是BIM能手,也是青年突击队长。从2015年入职以来,先后在援科特迪瓦和以色列项目现场工作历练,这个看起来有些斯文的小伙子,在BIM技术领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逐步成长为一名精通BIM的技术型青年管理人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勤学苦练,掌握BIM核心技术
韩立峰在学校时就对BIM有所了解,触发了学习的兴趣。刚入职就赶上了集团和公司为推动项目信息化建设进行的专业BIM培训。通过学习,韩立峰更加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且成为今后施工发展的主流方向,从此他正式踏上了一条探索BIM之路。
韩立峰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后来获得了境外工程鲁班奖的援科特迪瓦奥林匹克体育场项目。由于体育场存在许多空间异型构件的设计,专业术语叫“混凝土空间异形大截面尺寸构件”,技术施工难点多、难度大,需要在施工前应用BIM技术,解决构件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施工选用安全可靠的支撑体系和经济适用的模板体系提供依据和支持。这给现场模型的绘制增加了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也给韩立峰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此,他在实战中学习,在实践中磨炼,学习Revit、Rhino、Navisworks Manage等不同种类BIM软件,一遍一遍摸索演练,挑灯夜战成为常态,在这个没有前人涉足的领域,在没有成熟经验做法的情况下,逐步掌握了异形空间构件的绘制方法,解决了异形构件的空间尺寸定位、异形空间综合管线的排布与优化、施工进度模拟等问题,用钢筋混凝土的厚重效果实现了体育场“凯旋之门”的设计理念。
学以致用,以BIM创效保质
被派到驻以色列后,韩立峰全面负责使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和BIM工作。韩立峰在认真学习当地相关技术规范、熟悉了项目特点后发现,采用传统的绘制方法已不能满足该项目模型绘制的要求,他便针对项目特点,开始了新一轮研究,充分发挥自身BIM技术优势,在施工之前做好技术方案,完成了项目土建、机电模型建模,并对BIM机电模型进行管综碰撞检查,通过对12409个碰撞点进行分析,深化BIM设计,优化施工方案, 累计完成签认的工程洽商17份,共制定20项科技创效措施,为项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了打造精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立峰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按照“三严格”原则,进行现场质量管理,严控分包施工质量,实行样板先行制度。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植筋工程、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外粘纤维复合材料工程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克服了有限空间内大直径钢筋上下贯穿、预制混凝土构件基层多孔及平整度较差、大面积碳纤维施工平整度控制等诸多难题。同时完成隐检、预检300余次,保证每道工序每个项目100%符合验收标准,在地下结构主体工程验收过程中,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三方的高度认可。
不负使命,做好青年突击队长
韩立峰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韩立峰科技攻关型青年突击队”队长。这支青年突击队是援科特迪瓦奥林匹克体育场项目在建时成立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不仅攻克了空间异形结构的斜杈柱、飞扶壁等难题,并负责整个施工过程和后续的质量创优工作,助力项目成功取得了结构长城杯、建筑长城杯、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等奖项。
同时韩立峰作为主要撰稿人撰写的《BIM技术在援科特迪瓦阿比让体育场项目应用综述》一文收录于《建筑技术开发》杂志,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在境内轮岗期间,韩立峰不忘青年突击队使命,凭借自己在科特体育场积累的实战经验,主动承担了桑岛机场创优材料收集及编写工作,协助完成建筑长城杯申报工作。面对公司BIM技术人员不足的现状,韩立峰对相关人员进行了BIM培训,第一批培训人员成功掌握了BIM相关软件的应用,在技术标投标中用模型、效果图、漫游截图等BIM手段提升标书表现力,提升中标概率。
韩立峰也把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带到了以色列,白天协调现场施工进度、晚上编写施工方案,全面参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的编制,工程进度的推进。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主动承担,积极沟通,制定计划,寻求解决方案,提出合理建议,保障现场施工过程有据可依,有序推进。
韩立峰说:学无止境,科技创效是施工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BIM技术是一项推动科技创效的利器,我会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实践,在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带动更多同事学习掌握BIM技术,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北京建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