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人,光做漂亮事可不行!——圈子很小,谨慎面试
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女孩
早上刚刚结束的面试让我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只因为来面试的5名候选人中最优秀的那一位恰好来自我的老东家——A公司。而她的上司正是我曾经的老上司,也是我的师父。
这个女孩面试时表现得镇定而端庄,自我介绍时十分自信。她的过往工作经历中成功案例也很多,她还负责大量管理类课程和领导力课程的开发及讲授。她确实比其他面试者更具有优势,但这个女孩在描述她所有的课程、项目,以及成功的培训案例时,完全没有提到自己的领导和同事。
当我询问她在工作中是否有领导和同事指导或协助她时,她说在A公司是完全靠自己的。领导和同事都比较保守,不太愿意帮其他人,更不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教给他人。也许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教会了徒弟就会饿死师父吧。
她所说的”领导“,和我知道的师父大相径庭!
我再一次确认:“你的领导什么都没教过你吗?”
“没有。工作中她对我的帮助很少。就连线上平台的使用也是在我的多次提出之后她才同意的。我在培训部担当的项目较多,和各个部门以及外部供应商需要长期保持联系,公司内外对我的风评都很好,这一点也让领导不太高兴,她会把我负责的项目转交给其他同事做。她是老一批的培训讲师出身,对当前90后比较感兴趣的培训方式和理念都接受不了,我每次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说服她。我想领导这种过于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我有很大差异,这也是我决定离职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我真的被她惊到了!这根本不是我认识的师父。
面试结束后,HRD和其他面试官都对这个女孩赞不绝口。他们认为女孩是最符合该岗位的候选人,甚至还超出了预期。
我随声附和着,没有说出自己的决定。我需要解除心中的疑惑,否则无法做出决定。
苦心培养却倍感痛心的师父
晚上,我拨通了师父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还是那么熟悉、亲切。当听到女孩的名字时,师父苦笑了一下说:“她去你那儿面试了啊?圈子真是小。”
师父跟我简要地说了关于女孩如何成为她的下属,以及为何会离职的事情。
这个女孩和我当年一样,也是师父从店铺一手提拔上来的讲师。从一名导购员转变成讲师,这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巨大飞跃。不仅仅是被赐予一份好工作,更是人生道路的转变。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始终对师父抱着感激之情的原因。
师父不仅将我领进门,还将自己的课程一个一个地教给我,帮我修正语音,语言表达,教我授课技巧,课程开发技巧,帮助我树立信心,让我逐步走上讲台。。。为了让我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当我告诉师父有猎头来找我时,师父还帮我做了分析,并鼓励我出来历练自己。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遇到这样一个真心诚意为了下属的成长而倾其所有的师父。
这个女孩几乎走着和我一样的道路,但在她成为讲师的两年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女孩的授课能力日渐成熟,但在她看来,这全部都是她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所致,与他人无关。她从刚入职时对师父的感恩戴德变成了满不在乎。她越来越多地针对师父的想法提出异议,也经常在内部会议上顶撞师父。
有一次,师父还听说了女孩向他人抱怨她蛮不讲理。师父本着化解误会的初衷想要和女孩聊一聊,但是女孩的态度却一点都不开放,几乎沉默,也不肯承认自己对外说的一切。
渐渐地,女孩和其他部门的同事越走越近,和自己部门的同事越走越远了,连穿着打扮也不再像师父要求的那样端庄,职业化了。她的样子已经和两年前刚进培训部时完全不一样了。
女孩和师父之间的真正决裂源自于一次培训项目。这个项目中,课程的研发制作,配音录音等初步剪辑工作都由师父来做,那个女孩负责后期剪辑。项目一经推出就收到一片好评。大家对这个课程赞不绝口。
但赞美和认可主要是针对培训部和师父,这让女孩感到非常不满,她觉得后期剪辑非常重要,而这个工作在整个部门里只有她会做,对她而言,如果不是她,这个课程根本就不会存在,是师父霸占了本该属于她的荣誉,这太不公平了!带着不满的情绪,女孩整天拉着脸,阴阳怪气,有时还会对部门资历较浅的员工发脾气。
一天,师父觉得女孩对另一名同事的态度有些不尊重,就说了她几句,女孩却突然提高音量,和师父争执了起来。
她的表现立刻引来了办公室其他部门同事的关注,大家并不清楚事情的原委,一时间流言四起,各种说法充斥着整个办公室。HR部门立刻介入,分别和师父、女孩,以及当时那位员工进行了沟通。
想不到HR和女孩沟通后又再次找到师父,询问师父是不是长期刁难女孩,甚至在部门中孤立她等等。一席话说得师父云里雾里。经过对培训部全员的访问,HR部门最终认定师父在此次事件中并没有主要责任,而女孩反映的一系列事情也并不属实。
但是女孩却不肯善罢甘休,她找到工会,请求主持公道。她到处哭诉自己的“遭遇”以及师父的“恶行”。公司里有些人开始在师父背后窃窃私语。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师父的心里很不好受。她本想和女孩沟通一下,但是女孩拒绝交流。她不参与任何部门的事项,因为她在等公司的处理,在等属于她的“公道”。
这种紧张的氛围持续了半个多月,HR也很伤脑筋,多次和女孩沟通无果,每次她都痛哭流涕,模样着实可怜。后来HR提出给女孩换部门,她不愿意,因为她不想放弃当讲师。女孩开始在外面找工作,广投简历。而其中一家正是我所在的公司。
听着师父低落伤感的声音,曾经和师父一起工作的一幕幕全都浮现在眼前。那个总是精神饱满,一上讲台就神采奕奕,工作起来就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师父,想到她受到的伤害,我就倍感痛心。
师父说:“也许真的是我老了吧,不了解现在的孩子了,不知道他们要什么。明明是一番苦心栽培的人,投入心血和情感,结果却换来对方的仇恨。。。”
我告诉师父,她一点儿也不老,她对我的好,点点滴滴都在我的心里,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没有现在驰骋在不同职场的曾经的伙伴。我请师父千万不要伤心,根本不值得。也请师父相信,更多的人是懂得感恩的。
挂上电话,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这个女孩发生了变化?是什么让她最终用这样决然的态度对待师父?思前想后,我觉得其实这一切都脱不开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做事先做人。
德才兼备“德”为首,不能只做漂亮事
学会做事很容易,学会做人却很难
很多人都以为要想要掌握那些资深讲师的授课技巧很难,要想像那些项目管理的高手一样策划、开发一个项目很难。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学会他们的技巧和方法,自己就能一样优秀了。
但事实上他们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元素,一个更值得他们学习的知识,那就是如何做人。
《大学》说:“德者,本也。”也就是说,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是崇德修身。道德是人之根本,就像一棵大树,没有根别说长成参天大树,连活着都不可能。
然而大部分人在学习掌握工作中的技巧时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却很少有人花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德”。
当然,目前也没有一个专业是专门教授“德”。但是我想作为普通人,或许对“德”能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更易于理解和表达的词,那就是“真善美”的集合。
真诚,率真,正直,光明磊落,对人对事都抱着善意,从善心出发,那么你的为人处世想必也是符合“德”的标准的。
对于故事中的女孩来说,如果她在判断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认为的现状到底是不是事实;自己采取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光明磊落的;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是否是本着善心出发的,那么也许她就会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当时的问题了。
她无疑已经掌握了作为一名资深培训讲师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了,然而她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做,而是因为她忽视了做人的重要性,看轻了“德”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的意义。
她不是不会,而是不愿学习做人。
做事先做人,才能事半功倍。
《礼记》说:“德者,得也。”做一个有德之人,你必然也会有所得。
做人,需要你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与人相处,就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了。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你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我们有所得,有所成的时候,要时刻想到是谁在关键的时候帮助了自己。总是怀着感恩的心,真诚地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回馈你的真心。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和某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先想想事情的本源是什么,别人的初心是什么。
故事中的女孩之所以在三年里有这么大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成就来源于师父的支持和帮助。虽然她做出了成绩,但是如果没有师父为她创造机会,给她平台,那么纵然有再多的才华也是无济于事。
此外,由于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越来越骄傲的她已经不再有感恩之心。认为一切成功是自己的本事,不需要感谢任何人。过河拆桥这种职场大忌真正是断送自己的前程。要知道地球是圆的,圈子真的很小。
能力可以提升,但是一个人的口碑坏了,就很难再修补了。相反,那些在培训圈子里做得风生水起的人,都拥有着广博的人脉。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不是因为才能而建立的,反而是因为自己的“德行“而建立的。
我认识的一位讲师就靠着自己“佛系“的处事风格建立了一个大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有人需要培训建议、专业资料,马上就会有其他讲师提供资源。有的讲师想要换工作,很快就能得到大量岗位推荐。也有的讲师在研发自己独有的课程,想找人捧场或给个建议,一经提出,就一呼百应。这就是人脉的力量。但是,要想搭建属于自己的人脉圈,最基础的还是先学会做人。
回到我们的故事,第二天我进公司就立刻告诉HR部门自己的决定:不会录取那个女孩。大家感到很诧异。我告诉他们,那个女孩确实具备优秀的做事能力,然而做事的能力可以练就,做人的能力却不好培养。
作为一个职场人,又是培训人,我们更应该懂得“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献给每一位至真至诚,坚持奋斗,做好培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