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这个行业似乎一直在抓着“学生”这个群体不断薅羊毛,小额贷款刚刚兴起时,触目惊心、层出不穷裸贷和校园贷。现在又盯上了刚毕业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培训贷你有听说过吗?
真实案例
在某乎上分享自己被培训贷诈骗经历的用户可不在少数,它们统一选择了匿名回复。
小王是一名大四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将要搬出宿舍的他正在紧赶慢赶浏览赶集网、智联、人才网等招聘网站,希望能找一份有进步空间的工作,期望着一展拳脚。
几番搜寻比较之下,他看到了某家软件设计公司正在招聘开发人员,与HR沟通好之后便约定在明天下午6点面试。这个时间点让他感觉很奇怪,但知道互联网行业加班强度大的他也没多想。
第二天如约到了面试地点,但公司名称却是某某教育。他一开始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再次和HR确定之后得知这里就是面试地点。
面试的过程不像小王想得那么简单,不管他怎么回答,对方都是有理由驳斥回来,这让小王产生了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的怀疑。
正当面试结束打算离开之时,面试官突然说“小王啊,你其实基础知识还是有的,但是对于一些细节和底层原理掌握的不太透彻。这样吧,我们公司可以接受你入职,但是需要先经过6个月的培训。培训期间薪资3500元,并且保证学成之后起步薪资在6千以上,并且包工作推荐。如果学完没有这个工资,不仅免费培训,还给你按每月1500补贴给你。”
接着他又说“不过呢,你知道培养新人公司是要承担压力和成本的,所以需要你办一个金额为21800元的教育贷款,刚刚好就是这半年来的薪资。只要你学完之后每个月七八千甚至上万也不是没有可能,怎么样?考虑一下。”
小王听到1万这个薪资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脑袋一热就签下了借贷合同。分期付款总额为27000多。18期,前6期每月300多,后12期每月2150多。
之后面试官让小王先回去做好准备,明天来公司上班给你安排导师和工作。而等到小王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却先签订了一份开课协议,接着所谓的导师就将其带到了办公楼另一层,并说这就是你工作的地方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小王进去一看就愣住了,全是戴耳机打电话的,拨号声夹杂着各种口音的说话声让人感到头晕目眩。“这不就是贷款电话销售吗,和软件开发学习有什么关系?”
还没等小王说出心中的疑问,导师就提前说“这是先让你熟悉一下实际工作是怎么样的氛围,只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了,毕竟你还没有任何经验,公司也不会让你接触核心产品。”随后就马不停蹄的拉着小王办理入职手续,等小王反应过来人已经坐在工位上了。
过了几天小王感觉自己不适合,又去找导师商谈实际培训的事宜,没想到导师却说劳动合同已经签好了,你就好好做。这敷衍的态度可让他火冒三丈,就提出不学了要退款的请求。
可是木已成舟,借贷合同都已经签订了,教育机构那边咬定是你自己签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学习安排,贷款还是要还的。最后在小王以报警、投诉、举报的威胁下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天,才勉勉强强减免利息,但本金仍需归还。
我也私信询问小王没有去试过找公安机构吗,他说已经去过了,但因为属于合同纠纷且金额不足而无法立案,甚至连贷款合同都没经过小王的手。维权难度太大他也不抱希望了,只想着尽早把贷款还上,就当买个教训了。
小王的故事只是培训贷的一个缩影,在教育机构野蛮发展的时间,在双减政策下教育市场萎靡的现在,只有培训贷还一直在隐秘的角落里展露它锋利的獠牙,并一直趴在那些满怀希望的求职者和学生身上持续吸血,以此来满足它们那犹如无底深渊般的贪婪胃口。
骗局的背后
为何这种乱象和行为屡禁不绝,还是在于重大的利益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这些机构打着免费培训、包就业、高薪资的幌子吸引那些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毕业生和年轻人,打压他们的专业、打压他们的能力、打压他们的选择,极尽一切来贬低你。在你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为你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
不过只需要一点小小的培训费而已,没有钱也没关系,公司可以先借钱给你,在你培训期间提供工作,用工资支付就行。许多急于找工作的学生就轻信了这类花言巧语,在借贷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还在幻想美好未来正在向自己招手,却不知道落笔那一刻就亲手将自己推进了真正的地狱。
就算知道这是一个骗局,艰难的维权之路又磨灭了燃起的斗志,只能拼命让自己咽下社会带来的第一枚苦果。
希望本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有问题可以评论、留言、私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