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
工业软件是支撑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伴 随着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目前我国工业软 件的发展仍和世界一流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呈现出“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 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的现状。我们在本篇报告中从各条工业软件赛道入手, 解构行业背景、剖析中外差距、展望发展趋势、揭示投资机会,相信中国的本土 厂商能够奋起直追,发展出可用、好用的国产工业软件,在工业 4.0 阶段来临之 际,以“中国软实力”支持中国工业迈入智能制造时代。
工业软件“四问四答”:
► 工业软件包含的范畴有多大?工业软件应用的范围覆盖制造业内产品的全 生命周期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可具体分为研发设计类、信息管理类、 生产控制类及嵌入式公司软件。
► 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全球近四千亿美元的市场,国内近两千亿元的 市场,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与经济体量并不完全匹配,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 工业软件的中外差距有多大?中外厂商在技术、产品、经营上都有较大差距, 其中研发侧 > 工控侧 > 管理侧。但我们相信目前中外工业软件的“鸿沟” 并非不可逾越。
► 工业软件的投资机会有多少?我们认为中国工业软件厂商将在未来智能制 造、国产替代、软件上云的“三浪叠加”之下迅速崛起,而国产工业软件的 大发展将在资本市场创造出诸多投资的机会。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认为在工业软件的各个细分赛道都有诸多投资机会,建议关注研发设计赛道 的中望软件(未上市)、浩辰软件(未上市)、数码大方(未上市)、华天软件(未 上市);推荐信息管理赛道的龙头企业用友网络;建议关注生产控制赛道的中控 技术(未上市);建议关注工业软件的实施服务商能科股份(未覆盖)、赛意信息 (未覆盖);推荐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东方国信,建议关注树根互联(未 上市)、海尔卡奥斯(未上市)。
工业软件“四问四答”
工业软件包含的范畴有多大?
工业软件这一概念的范畴较为广阔,一切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软件都属于广义工业软件, 应用范围覆盖制造、采掘、能源等行业。从底层架构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嵌入式工业 软件主要指嵌入于设备控制器中用于数据采集、逻辑判断、控制运行等功能的软件,软 硬件紧密耦合(例如在工业通信、能源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电子硬件产品中内嵌的软 件);而非嵌入式的工业软件是能够在通用计算机或工业计算机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软 件,本篇报告中我们主要聚焦的是非嵌入式的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应用的范围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非嵌入式工业 软件按照具体应用的环节可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信息管理类。从横向看,工 业软件伴随着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从纵向看,工 业软件自上而下地对企业决策管理、生产执行、生产控制的三个层面进行支撑,而嵌入 式工业软件则属于设备层。可以说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各个流程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参与, 工业软件也是工业 4.0 时代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
►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包括 CAD、CAE、CAPP、CAM、PLM、EDA 软件以及集成研发平 台等,覆盖前期的产品研发设计环节,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行业中包括 Dassault Systemes(达索)、Siemens Digital Industry(西门子工业软件)、Autodesk、 Ansys、Cadence、Synopsis 等海外龙头企业,以及中望软件、浩辰软件、数码大方等 国产企业。
► 信息管理类工业软件包括 ERP、CRM、BI、HCM、OA 等,服务于产品的进销存环节 以及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 SCM、SRM 等供应链、供应 商管理系统也负责对企业外部价值链的管理。主要玩家包括 SAP、Oracle、Salesforce 等全球性管理软件巨头,以及用友、金蝶等国产厂商。
► 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包括 MES、DCS、SCADA 等,负责产品的生产调度、生产执行 及过程控制环节,助力工业自动化升级。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含 ABB、HoneyWell、 GE 等海外企业,同时和利时、中控技术等本土企业也有布局。
不同类别的工业软件之间底层逻辑差异较大,不可一概而论。从最底层的逻辑来看,研 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是基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具有较浓的“理科”属性而属于工具 类软件;信息管理类工业软件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模型,是出于“商科”思维的管理类软 件;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则是基于工业生产的流程,是偏向于传统“工科”的工业控制 软件;而嵌入式工业软件则更类似于硬件的附属产品。不同赛道之间工业软件的底层设计逻辑以及上层的应用场景有较大区别,所以也很少有企业能够跨越多个赛道。
不同类别的工业软件都围绕核心工业场景,相互彼此关联。如下图所示,研发设计、生 产控制、信息管理以及嵌入式工业软件在服务工业制造的过程中,彼此之间都会有数据、 指令以及信号的传递,最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不同赛道的工业软件在底层逻辑 上差异较大,但在具体应用中又相互关联,而且任何一个赛道单拆出来都有众多的细分 软件领域,背后都有广阔的市场,并支撑起了诸多优秀的工业软件企业,故在后面的章 节我们也会分别来进行讨论。
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工业软件代表的是数千亿元级别的宽赛道。根据 Gartner 和赛迪智库数据,截止 2018 年,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3,893 亿美元,同比增速在 2013 年-2018 年期间维持约 5%水 平。根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等数据源,2019 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达到 1,720 亿元,在 2016 年-2019 年期间基本维持 15%~20%的增速,高于全球市场的增 速(5%左右),工信部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但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 模仅占全球的 6%,远低于我国 GDP 的占比(接近 16%),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方兴未艾。
细分赛道:由于我国过去的工业数字化路径偏向于“重硬轻软”,而嵌入式软件大多与硬 件集成销售,因此从销售额来看嵌入式工业软件目前的市场规模最大,接近千亿元;生 产控制侧及信息管理侧的工业软件受益于工业自动化、企业数字化升级,过去几年实现 了较快的发展;而研发设计类软件过去受到国内软件行业环境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市场 规模较小,但随着工业 4.0 时代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心进一步从制造侧向研发侧偏移, 研发设计类软件的增速近年来领跑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在未来数年内 仍将延续。
客户结构: 根据赛迪智库的数据,2018 年大型企业在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中的占比超过 50%,而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各占 28%及 20%。与我国当前的企业结构相比(根据《中国 统计年鉴》,2019 年我国共有 9,103 家大型企业,总收入为 46 万亿元;49,778 家中型企 业,总收入为 24 万亿元;391,559 家小型企业,总收入为 43 万亿元),小型企业的占比 明显偏低,中小企业的需求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国内现有软件环境对研发设计类软件的市场规模造成限制。管理软件及工控软件主要直 接服务企业客户,以项目制、场地制的形式部署,目前已基本不会出现盗版。而 CAD/CAM/CAE 软件较常安装于通用计算机,较易受到盗版问题影响,尤其是通用型的 2D CAD(结合市场调研数据,我们估计目前国内 2D CAD 正版化率不到 20%)。我们结合 e-works与CIMData的研究数据以及专家调研,测算出2019年国内泛CAX (CAD/CAM/CAE, 不含 PDM/PLM)市场规模约为 80-100 亿元,这与我国 1,700 万名设计师1的从业人员规 模不相匹配(平均下来单个设计师在设计软件方面的开支仅为 500 元,远低于市面上任 何一款正版软件的价格)。未来随着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 企业正版意识的提升,我们相信研发类软件的市场规模将会快速释放,将会是工业软件 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赛道。
工业软件的中外差距有多大?
差距明显,研发侧 > 工控侧 > 管理侧。从近几十年我国产业发展的脉络来看,先是注 重量的发展,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迅速扩张,带来了大量对于财务、业务管理软件 的需求,“商科”先行;而后开始注重质的进步,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高端,国内工业自 动化、智能化大发展,工控软件也逐步成熟,“工科”跟进;最后是从“中国制造”走向 “中国创造”落在了研发端,而我国在基础“理科”上的积累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 距,且过去该领域的主要从事企业大多是院校出身,技术能力强而商业经验弱,导致技 术产品化进度滞后,部分企业市场化经验困难,而与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也被逐步 拉大。国产工业软件处于“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的现 状。
从个体公司层面分析,整体上看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中存在较多海外巨头,如达索(Dassault Systemes)、西门子工业软件(Siemens Digital Industry Software,原名为 Siemens PLM Software)、 Autodesk、SAP、Oracle 等,其发展时间、收入体量以及市值规模均远超国内 公司。但具体到各个赛道,信息管理领域已经成长出了用友、金蝶等能够在国内市场与 SAP、Oracle 直接竞争的公司;而在生产控制领域也有宝信(MES)、和利时(DCS/SCADA) 等龙头国产企业;但在研发设计领域的国产企业仍比较弱小,和国外龙头差距显著。
► 信息管理类——攻守易位:从产品角度看,目前用友、金蝶等国产 ERP 厂商在核心 模块的功能上与海外厂商基本已无差距,并开始大力推进云转型。从市场角度看, 2019 年用友、金蝶等国产厂商已经占据了国内 ERP 市场五成以上的份额,市占率实 现反超。而在国产化的历史性机遇下,用友等企业也开始向上进攻高端市场,抢占 Oracle、SAP 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在央企、国企市场的份额。可以说目前国内的 ERP 市场国产厂商已经占据上风,而在 CRM 领域由于国内外企业需求的差异,暂时还未 成长出能够与 Salesforce 对标的企业。
► 生产控制类——分庭抗礼:国内生产控制类软件市场较为分散,且 MES与 DCS/SCADA 软件两大方向重合度不高(前身偏向于调度管理、后者偏向于流程控制)。根据赛迪 智库在 2018 年的数据,国电南瑞、和利时、中控技术(DCS/SCADA)以及宝信软件 (MES)等厂商都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研发设计类——任重道远:目前我国从事研发设计软件开发的企业主要包括中望软 件、浩辰软件、数码大方等,在技术和商业层面与国外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 技术上看,国内厂商大部分仍处于 2D CAD 的阶段,3D CAD 以及 CAM 刚刚起步,而 涉足商用CAE领域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从商业上看,国内规模最大的中望软件2019 收入不足 4 亿元,与达索、Autodesk 等海外龙头差距近百倍。
研发设计软件能否参照管理软件的经验,实现“弯道超车”?我们认为管理软件的门槛 不在技术,而在于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的理解,因此用友、金蝶等厂商在服务中型企业的 过程中也能不断积累,再凭借本地化服务的优势,乘国产替代的天时向上切入高端市场。 而研发侧的软件从底层的内核,到上层的应用都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并且需要在客户实 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完善,很难找到捷径而一蹴而就。与管理软件相比,研发设计 类工业软件的发展需要技术和产品并行,因此国产厂商仍需从基础的通用 2D CAD 领域做 起,在不断打磨产品、积累用户、壮大规模的过程中充实 3D CAD/CAM/CAE 的技术储备, 结合国家政策的支持逐步切入高端市场。国产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全面崛起仍需时日。
工业软件的投资机会有多少?
当前中外厂商在技术、产品、经营上都有较大差距,其中研发侧 > 工控侧 > 管理侧。 但我们相信目前中外工业软件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中国工业软件厂商将在未来智 能制造、国产替代、软件上云的“三浪叠加”之下迅速崛起,缩小与国外工业软件巨头 之间的差距。而国产工业软件崛起的过程,将在资本市场创造出诸多投资的机会。
机遇一: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牵引自主工业软件迎头追赶
产业数字化时代,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变革的主要方向。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科技为支 撑,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进行数字化升级再造。落实到制造业上,我们认为产业数字 化时代我国的制造业将全面进入工业 4.0 阶段,以高度自动化、柔性化生产为主要特征 的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升级的大方向。不同于过去围绕设备、工艺等展开的制造业发展 脉络,在工业 4.0 时代,我们相信软件将成为支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产业数字化不能“重硬轻软”,工业软件急需“补短板”。过去我国的信息化、数字化建 设客观上有“重硬轻软”的问题,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投入力度存在不足。根据 Gartner 的数据,2019年全球3.8万亿美元的IT支出中有4,310亿美元为软件支出,占比约为11%; 而中国 2019 年 2.9 万亿元的 IT 支出中有 878 亿元为软件支出,占比仅为 3%,远远低于 全球平均水平。而具体到制造业上,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工业软件发展和应用水平却与 地位不符,上一阶段的工业自动化建设也偏向于硬件设备端,工业软件的发展落后于整 体产业升级的进度。因此为了自主实现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就必须要尽快弥 补在工业软件层面的“短板”
政策加持,推进国产工业软件重点突破。面对上述情况,今年来我国政府对工业软件的 重视程度迅速提高。工信部自 2015 年提出“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之后,稳步推进 智能制造落地,先后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试点示范项目等方面发布了专门的政策文 件,要求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而在 2019 年工信部召开的全国软件 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要抓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工业 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自动化、流程管理等环节的工 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以及解决方案。在 2020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 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也提到了要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 件、应用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国产工业软件有望伴随本土制造业的升级,在产业数字化时代做大做强。我们认为我国 制造业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给予厂商更多的机会,牵引自主工业软件加速发 展。根据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预测,到 2025 年的“中国智造”时代,我国将形 成自主的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及其标准体系,自主工业软件具有满足市场 50%的供给能 力,自主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普及率超过 60%,工业软件市场空间可达 数千亿元。我们认为自主工业软件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桥梁,国内厂商必将在产 业数字化时代迎来蓬勃发展的机会。
机遇二:国产化替代进行时,给予本土厂商历史性机遇
国际局势多变,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如果说生产设备及相关硬件是制造业的“躯 干”,那么工业软件就是制造业的“大脑”,缺少了自主可用的工业软件的国内制造业无 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而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会存在丧失产业发展主动权和影响 产业信息安全的风险。而近年来多变的国际局势下,EDA 等相关工业软件的“断供”案 例也不鲜见。因此发展国产工业软件体系,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本土工业软件厂商是 从产业发展,甚至国家战略层面的必然考量。
各赛道国产化方向一致,但进度不同。我们认为国产软件产品力的提升是国产替代的重 要前提,如果在功能上不能支撑制造业的需求而一昧追求“国产”是舍本取末。正如我 们之前章节中的分析,目前国产管理软件在核心功能上已较为成熟,因此在市场中的占 有率也已处于较高水平,并在向高端市场“进攻”;而生产控制类软件由于较强的行业性, 在部分国产厂商的优势行业,国产化的也推进较快;但由于目前中外研发设计类软件在 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产替代也是刚从最基本的二维设计软件起 步,等待国产厂商能力的提升再逐步向高端领域进发。
“中国软实力”渐起,部分国产厂商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具备竞争力。我们认为“信 创”等相关的工作更多的是给予了国产厂商一个“磨刀石”,那么最终能不能抓住机会向 上突破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产品储备、服务水平,取决于产品最终能不能 得到企业用户的认可,甚至于走出国门,服务全球更多的市场。我们看到一批工业软件 和基础软件领域的国产软件厂商的产品已经在海外市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产生了相 当体量的收入和利润,反哺其不断提升产品力,撷取国内市场的份额。如用友网络、金 山办公、福昕软件、中望软件、浩辰软件等厂商通过多年的产品积累和创新,凭借本土 的工程师红利,已具备和海外竞争对手并驾齐驱,甚至在部分方面超越的产品能力。我 们认为,在这一阶段能够抓住国产化机遇,并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实现产品力蜕变的公 司,有望在未来更长远的竞争中胜出,成就真正的“中国软实力”。
机遇三:软件上云,或将是国产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云化是整个软件行业的趋势。软件上云带来的是软件部署、应用及开发方式的变革,也 为企业用户带来更灵活、更开放、更具协同性的软件应用方式;同时往往与之相伴随着 的订阅制转型也能够帮助软件厂商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软件的云化是近年来行业的大 趋势,而工业软件的云化也在快速推进,尤其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大发展,未来的工 业软件或将会进一步云化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的工业 APP。
各赛道与云化的契合度各异。信息管理类软件的功能更多地是实现业务流程,且更具有 对外数据交互的强烈需求,因而更适合也更易于采用云端部署;而研发设计类软件由于 内部需要调用更复杂的数据分析算法以及物理模型,目前尚无完全成熟的云化产品,全 球范围内具备战略前瞻眼光的厂商正积极布局,部分创业企业也在积极把握相关机遇。 截至目前,云化的设计侧软件更多的还是以展示和轻度编辑、协作为主要功能点的轻量 级SaaS 应用;而生产控制类软件的云化则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目前行业中主流工业 互联网平台上都搭载了丰富的生产类工业 APP(云 MES 为主)。
各赛道目前的云化进度:
► 信息管理类:全面云化,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市场,以及 CRM/HCM 等应用领域。
► 研发设计类:轻量级应用 SaaS 化(如看图类软件),云端在线协同 CAD 也在初步探 索(海外 Onshape 云原生 CAD,国内华天软件 CrownCAD)。
► 生产控制类:围绕工业互联网,以工业 APP 的形式实现云化。
云化是否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客观上看,海外工业软件巨头目前与国内厂商的差距或许 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追上的,但双方上云转型上的起步时间却仅有几年的差距, 甚至在某些领域国产厂商还走的更快(如国产管理软件厂商在国内的云转型步伐要更为 坚决)。云转型推进较快的国产软件企业能够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架构提供更优的用户体验, 同时以更敏捷、更开放的软件开发方式推进产品的迭代。另一方面,云技术不能直接弥 补软件在功能与成熟度上的差距,在完成云转型后的国产厂商还需不断打磨产品功能, 深度整合行业 Know-how 以维持用户粘性。因此我们认为云转型是国产厂商追赶海外巨 头的加速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捷径。
三浪叠加下,我们看好哪些赛道和哪些公司?
从赛道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看好研发设计类和信息管理类工业软件赛道,特别关注其 中高度产品化、标准化的细分赛道。目前国内的研发设计软件市场受困于盗版,市场仍 有较大的释放空间,国内企业的市占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随企业正版化意识的提 升,以及龙头企业产品力及市场认可度的提高,有望实现市场规模及市占率的双升。管 理类软件目前的市场规模较大,且国产厂商已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认为龙头企业在国产 化和云化机遇下有望更进一步,同时通过生态建设成长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
从公司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各个赛道均有值得布局的优质标的,这些公司将受益于智 能制造、国产替代、云化转型的机遇,在未来数年实现快速发展。
► 研发设计类:建议关注中望软件(未上市)、浩辰软件(未上市),数码大方(未上 市)华天软件(未上市)这四家企业是国内设计软件翘楚。其中,中望软件、浩辰 软件旗下的 2D CAD 产品在商业市场中打磨十余载,已经具备替代海外竞品软件的能 力,同时在国产制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仿真系统有哪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