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轮滑俱乐部倒闭,学员要求退款并报警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3月12日,东莞市消委会公布了2020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展会上购买家具给预付款不发货、医美商品宣传货不对版、优惠券“猫腻”、电动车充电安全等。
即日起,南都东莞将对东莞市消委会发布的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一一报道,帮广大市民避“坑”的同时,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案例九:培训消费引纠纷,人民调解促和谐
东莞市塘厦镇小滑头轮滑俱乐部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至6月一直未开课,也未通知消费者接下来的授课安排。6月中旬,俱乐部突然宣布停业。
消费者张先生等5人来到俱乐部现场要求退学费,并拨打110报警。民警接到报案后将张先生等人和俱乐部负责人带回塘厦派出所人民调解室调解。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此案中,因经营方停业,致使消费者在已购轮滑课程有效期内无法继续学习,已构成违约。经调解,轮滑俱乐部负责人表示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双方当事人最终决定终止合同,退还剩余课程费用。
东莞市司法局点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培训的需求增加,相关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
消费者在购买培训服务时需理性谨慎,认真审查培训机构资质,仔细阅读合同责任条款,遇到疑问及时沟通,保留好消费合同和相关票据,遇到纠纷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刘箫音律师点评:突发的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疫情期间大家都闭门不出,培训机构也没有正常经营,而房租、工作人员工资等成本压力仍然存在,导致不少培训机构难以维持生计。
疫情期间,培训消费纠纷时有发生:有些培训机构将线下服务转为线上,不符合消费者预期,引发投诉;有些培训机构无法正常营业,又无法转为线上课程,消费者要求退费,却被扣减违约金或者拒绝退费;待疫情结束之后,一些培训机构又出现倒闭、跑路的状况,从而引发不少群体性的教育培训纠纷。
由此,教育培训就成了预付款模式下消费纠纷的“重灾区”。
有鉴于此,提醒消费者注意:一方面,要及时关注培训机构的经营情况,一旦发现培训机构有资金断裂风险,要及时做出反应,积极向消委会投诉,或在提起诉讼时及早申请财产保全,要求法院查封对方收款账户。
另一方面,无论是否发生疫情,无论商家营销手段如何天花乱坠,仍然要谨慎审查培训机构资质,理性充值购课,从根本上防范培训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素材来源: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
上一篇:暑期各项兴趣班费用以何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