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暗藏六个问题,家长需警惕
来源:生命时报
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9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已被禁止开办校外培训,兴趣特长班成了家长们的“新宠”。受利益驱动,很多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家长们警惕。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接到多名家长投诉,称为孩子在当地棒棒堂培训中心报名了兴趣班,但没过多久,该培训中心以各种理由拖延开课。后来,消费者才得知培训中心早已大门紧锁,门口张贴物业拖欠租金的通知,但大部分孩子只上了一两节体验课。由于联系不上培训中心法定代表人,佛山市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解除消费者与该机构之间的教育培训合同关系,培训机构向消费者退还剩余培训费。
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大力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顿工作,部分违规、不合格培训机构被行政处罚甚至被取缔,但消费者投诉依然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培训期间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学员人身伤害;二是虚假宣传问题,如直播培训虚假宣传、师资力量虚假宣传等;三是有些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通过私人转账形式缴费,发生纠纷索赔困难;四是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或者超范围经营;五是一些消费者报名时受培训机构人员诱导申请培训贷,因各种原因解除培训合同后,消费者仍需还贷;六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收取大量预付费,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关门停业,消费者退费困难。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培训服务前应详查合同内容,关注课程设置、师资要求、违约责任、退费规则等重要条款。签约时,不要提前预交大量费用,防止培训机构停业或破产时面临退费风险,最好选择有口碑、有多年办学经验的机构。对于培训机构提出的“学费贷”“培训贷”,消费者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详细情况和相关风险,明确约定还款利率、手续费、解约条件等,避免出现培训服务解除仍需还贷的情况。 (中国消费者协会供稿)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