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我们家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只是有点胆小是不是不需要做感统训练”、“感觉统合是有问题的孩子来上吗”“感觉统合训练不就是让孩子体育运动锻炼吗”等等类似的提问。虽然经济发展伴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时进步,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感觉统合的认知很欠缺甚至存在相当大的认知误区。
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医院检查或者学校幼儿园老师建议下发现孩子感统失调后仍旧不以为然,他们的想法大约都是——等孩子长大就自然好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的,感统失调的孩子,不但不会自愈,反而会由于身体发展不足,在未来成长道路上比其他人走的更辛苦。同样的事情,也许最终也可以完成,但是,他却需要付出比别的孩子更多的努力。
比如前不久,六一儿童节我们在未来城与其他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的外场活动,就能很明显感受到学过感统的孩子和没有接受感统训练小孩的一个明显区别。活动中主持人邀请所有小孩自愿上台参与游戏互动,我们华师良树的小孩都是特别积极踊跃的举手参加、不怯场、落落大方参与其中。还记得其中有个击剑项目,指导老师会教小朋友简单的动作让现场展示,我们的小朋友也是很快就能掌握要领学会它。也许你认为我是在自卖自夸,自己的孩子肯定都觉得好。但是我相信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感受应该也是一样的。接受过感统训练的小孩,真的会适应环境、学东西比较快。
对于很多家长认为的“只有感统失调明显的“问题”儿童才需要做感统训练‘’,在这里真的有必要着重解释下。我们知道,人体的六大基本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感觉统合的原理就是身体对六大感觉系统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而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针对其原理,通过外部多感官刺激训练从而达到内变的过程。简而言之,感觉统合是人体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只有基础打好了才可以谈其他的能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是听到家长说我们家的小孩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不佳等等,其实这些已经显现的外部特征就是因为内在的感觉通路不畅,需要进行一定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很多家长很容易将感觉统合失调与‘问题儿童’联系在一起,所以也很排斥接受孩子感统失调的事实。但是如果你有深入了解的话,在儿童早期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轻微的感统失调是允许的,就像身体会感冒一样,也不必太过惊慌或排斥。
所有感觉系统以及大脑功能的发展优势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减弱的。换句话说,1岁前孩子的生理优势是最强的(强到即使孩子此时因为脑损伤出现某一处的脑功能障碍,他大脑的其他区域也还可以进行代偿)。第二强在三岁前,第三强在六岁前,再往后是十二岁前,最后在二十岁前。所以,就可塑性而言,两岁的孩子不如一岁的孩子,三岁的孩子又不如两岁的孩子......等到一个人成年,他的脑网络已经被大部分连结并固化,想要再产生新的连结,形成新的网络,也就是改变原有的能力、习惯、情绪等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众所周知,感觉统合针对感统失调的儿童可以弥补不足,通过训练达到一个正常的学习生活能力。针对能力正常的孩子,可以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孩子早期能力的潜能开发,让孩子各方面变得更均衡和优秀。另外0-3岁是感统失调的预防期;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所以在6岁以前孩子正常与否都需要大量的感统训练,就算报名了专业感统培训机构进行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日常生活中在家里父母也要配合跟孩子做一些感统训练。总而言之感觉统合贯穿孩子的早期成长,不断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所以感觉统合真的不是感统失调严重小孩的专属更不是问题小孩的代名词。感统训练越早越及时越对孩子有利,还在犹豫的家长一定要替孩子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