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寒假已然开始了,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寒假。
一方面,疫情的管控已经几乎全面放松了,大家终于可以相对而言比较放心地出门了,尤其是对于已经“阳康”的那一部分人而言;另一方面,整个2022年,关于教培行业的各种文件其实非常多,就在前不久,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还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结合自“双减”以来关于教培行业的各种文件及出台的各种政策,再结合如今的经济形势以及疫情后的社会面活动情况,可以说,对于广大教培人而言,喜忧参半。
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网友爆出了这样的信息:
“一个只有十多万人的小城市,在寒假期间涉及补课的钱会达到多少?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会信。1290万。我今天。上午发一个微讲补课没人管的事儿,结果,好多人留言,看来大家对补课这个事儿很在乎呀!有人问我,你说的满大街究竟是多少?我就给大家说一说具体的数据。看看补课这一领域在一个小城市会涉及到多少钱。算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先说小学,我市四个小学,学生数在五千左右,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补课上,一个学生一个假期是1500左右,一共就达到450万,再看中学,三个中学,学生数在四千左右,补课按百分之六十计算,就达到2400人,一个学生这个假期的补课费平均在3500元,总量达到840万,不算高中补课,中小学生的补课费用已经达到1290万,这可是一块大蛋糕呀!”
“所以,很多老师为了能够挣钱,根本不会考虑什么国家规定,什么教育局的通知,就是自己签了责任状也不当回事儿,记得有一次,教育局甚至要求老师集体拍视频,在学生面前承诺不补课,然而,假期有偿补课仍然照常进行。有人说这是家长需要,有人说这是学生自愿,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没必要管,去补课总比在家玩手机好。真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怎么想的。去补课就不会玩手机吗?玩手机的问题与补课没什么联系,甚至说去补课更光明正大地玩手机了。家长更不可能监督了。补课就是为了挣钱,那孩子学成什么样,管你吗?”(以上内容选自网友“群哥史记”头条号)。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位网友算的是一笔糊涂账,或者说,他所描述的情况,至多只能看成是“市场空间”,实际情况有多少,并不清楚。
但与此同时,他也只是测算和给出了他所在的小城市,那么对于其他城市,甚至包括一些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城市,那么相关数据可能更加庞大。
可是,我们能不能因为数据的庞大继而就认为相关行为的错误及不合理呢?
首先,整个2022年的秋期,对于大多数有孩子,尤其是已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孩子的家庭而言,是比较特殊的。
就拿笔者所在的城市来说吧,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如果精确算下来,这学期很多学生实际在校线下上课的时间也不过才30多天!其余时间,要么在放假,要么被隔离、要么在封控、要么“阳”起的。有专家说,上网课和辍学没什么区别。这么说来,这学期很多学生已经“辍学”在家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了!
这么长时间没有接受线下学习,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容易形成陌生感的。加之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的习惯不一样,自然,学习效果也大有区别。
刚好赶上寒假、疫情发展比较稳定的时期,那么,如果能够给孩子报一个补习班,不管是对过去内容的复习、巩固还是对下一学期的提前预习,都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好的选择。
其次,很多家长、父母,已经因为疫情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工作了。而疫情的平稳,很多人基于各种原因就开始返岗,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里,孩子上网课的事情要么由孩子自己解决,要么就交给老年人解决。当然,极少数家庭,如果有全职的陪读家长,可能效果会稍微好一点,但是,多少家庭又能做到这一点呢?尤其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而言。
这样一来,即使在疫情管控放松的后半期,学生与学生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甚至,还进一步拉开了距离。
要知道,原本大家的情况可能在学习条件这一块儿差别并不大,但疫情的确让很多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原本可以很细微,但现在只会被放大,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补习班似乎是一个调整差距的相对而言的比较好的办法。
再次,那些原本已经深受“双减”等一些列政策影响的教培人,其实在这一两年间,过得并不十分如意。一方面,既有政策原因所引发的约束与管制,另一方面,疫情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家长的需求及观念,更重要的是,这一批深受“双减”、疫情影响的人,即便是转型,也在这一两年中遭遇整体环境的影响而步履维艰。
如今,当一切开始终于向好发展的时候,试问,对于曾经在这个行业挣到过钱,相对而言靠这个行业挣钱略显轻松地人,还愿意更换赛道、转型、学习,去适应其他行业么?如果一旦尝试失败,已经耽误了三年的时光,还能够经得起更多耽误么?
所以,我们不妨想一想,家长也好、教培机构也好,他们现在的确都需要通过“补课”这一形式来实现自身境遇的改变,至于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有多少人会严格遵守呢?谁能为严格遵守后所带来的错失机遇负责呢?
至少我就看到那些教培机构在各种平台上已经发起了各种招生广告,同样,那些开在小区里的、不明显的巷道里的教培机构已经全面开始了“复课”。很多人担心可能大家都不会去补课、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可实际上,只要有一个人还在补课,整个群体的补课行为就不会停止。而从另一方面讲,在家长和教培机构的眼中,只要中考、高考制度还在,整个群体的补课行为就不会停止。
因此,已经开课的机构,照样人满为患。
就连那些在社交平台上打着“XES”名师名义进行招生软文,后面也是跟满了家长的询问及报名需求,似乎在更多人眼中,“双减”只是一种需要严格声明的口号,而实际上,大家还是不会停止自身的需求——尽管,一到假期,所有人几乎都会接到学校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送的“给家长的一封信”,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不参加、减少参加校外培训”。
但难道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就真的能够躺平、安心玩耍、不花冤枉钱、快快乐乐过好整个假期和童年了么?
我们不妨看看另外一位网友发的信息:
“2700位学生,每套资料310元,总共837000元,这家书店诠释了什么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网课结束了,学校发通知,让学生去学校把衣服被子拿回来,班主任发通知,学生要准备下学期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提前预习。
需要的资料其他地方没有,只有学校旁边的书店有,去书店一看,我去人多的挤不动,排了好久的队才轮到,店员先问学生上几年级,得到答案后,就拿出一捆打包好的书,310元。
仔细想想,学校有学生2700人,一套资料310元,这两天就可以卖出837000元,就是不知道利润是多少?假如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那么书店两天时间就赚到了十六万多,妥妥的暴利,背靠着学校赚钱真的太容易了。
那么问题来了:书店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还有书店和学校有没有关系呢?”(以上内容选自网友“圆圆的圈”头条号)。
正如那句流行的话所说“孩子是软肋”,只要在这个阶段,不论谁,都将会被裹挟其中,因此,出生率下降一事就不难解释了。
只不过,至少在某一段时间里,教培以及教培机构背了这个锅。
还会继续背下去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关于小编】
“精灵虎有话说”——80后,商业经管领域分析师,致力于商业运营及管理,多平台创作者,实操商业成熟案例十多起,有自己的实体商业愿望与实践机构,重视商业但不为商业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