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周佳丽
12月2日晚,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杭州杭剧改革组、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及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协办的“浙江省濒危剧种传承人群研培班成果汇演”在浙音舞蹈剧场精彩上演。
本次汇演是浙江省濒危剧种传承人群培训班研修成果的集中展示,共有杭剧、瓯剧、姚剧及新昌调腔4个非遗剧种参加演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出席活动并致辞,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新、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文化部优秀专家、一级作曲家刘建宽,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林为林,越剧梅花奖得主陈晓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相关负责人等出席并观看演出。
演出在姚剧《半把剪刀·受污遭逐》选场中正式拉开帷幕,《半把剪刀》用传统的喜剧手法巧妙地处理了悲剧性的情节,揭露了旧社会内部的罪恶。曲折的故事情节,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优美动听的唱腔,获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三月西湖花似锦,断桥遇雨初逢君”,瓯剧《白蛇传·断桥》在来自“天下第一团”的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的三位90后新生力量身上重新诠释。《白蛇传·断桥》是瓯剧最经典、最传统的代表作,讲述了许仙西湖断桥路遇白素贞和小青的传奇爱情故事。三位“新生代”曲调委婉、身段利落、唱做并重,行云流水般的细腻表演,既有带有成熟剧种的风范,又丝毫不失“乱弹”的趣味,成功演绎了南戏的古朴之美,令人拍案叫绝。
始于元朝、兴于清朝的新昌调腔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唯一遗音。
《牡丹亭·闹判》将原著〈冥判〉改为闹,讲述了冥府阴司胡判官同情丽娘死因,赠送还魂香供其团聚的故事。伴随着紧凑的鼓点、恰到好处的表演动作,配合着韵味浓厚的唱腔、技巧高超的乐队演奏,前台启齿,后场(乐队)帮腔,突出表现了场面闹、唱曲闹、锣鼓闹、动作因夸张而闹的表演特点。从音乐到表演都给人以一种奇特的张力,一声调腔彰显新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愧为“戏曲活化石”。
“求幸福找老伴,却不敢在人前……”由国家一级演员汤君儿、沈庭芳,杭州小热昏第七代传人金一戈带来的现代杭剧《夕阳春光》,聚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讲述了鳏寡多年的老父亲丁正经,一直瞒着自己儿子与邻居张桂花偷偷谈“黄昏恋”的趣事。这部故事情节贴近时代、贴近百姓、贴近文艺的现代杭剧,让台下的观众频频叫好,一段段悠扬婉转的曲调,充分展示杭州传统戏曲经久不衰的魅力。
四戏同台,各具特色,现场体验让观众真切地感受了古韵遗风,感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地方剧种是浙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浙江省在非遗的抢救性挖掘和传承保护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让文化遗产在钱江大地薪火相传。本次浙江省濒危剧种传承人群研培班成果汇演的成功举办,为非遗剧种的展示搭建起了良好平台。今天的传承,也必将为地方戏曲明日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