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原始创新,聚焦基础研究
3月19日,“中国光谷·华为杯”
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颁奖典礼
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举行
来自全国46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
超6万名研究生参赛
本届竞赛
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华中大研究生学子
在本次比赛中表现优异
获数模之星亚军1项
数模之星提名1项
及一等奖3项、二等奖59项
和三等奖63项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平台。本届竞赛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人才工作局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承办。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原副校长舒慧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竞赛专家委员会评审组长刘力维,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竞赛组委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所长余海波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颁奖典礼。
经过激烈角逐,本届竞赛评选出一等奖196支(包含“数模之星”冠亚季军各1支、“数模之星”提名奖9支),华为一等专项奖4支、华为二等专项奖12支、中兴一等专项奖2支、中兴二等专项奖6支,二等奖2400支,三等奖3338支团队。其中,华中大研究生在竞赛中表现优异,获“数模之星”亚军1项,“数模之星”提名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63项。
许晓东、余海波、金石、舒慧生分别致辞,对赛事历程、目标意义及创新成果进行介绍,对参赛学子寄予厚望,勉励学子们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勇于站到创新最前沿。
活动向竞赛命题专家颁发证书,颁出了全国一等奖,“企业赛道-华为专项一等奖”“企业赛道—中兴专项一等奖”“数模之星”冠、亚、季军、提名奖,“先进个人”“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
会旗交接环节,华中科技大学代表将竞赛会旗交给下一届竞赛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代表。
本次获奖的华中大研究生学子
有着这些独特的感受——
“非常激动,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参赛时的预期,虽然还是有些遗憾。”获得“数模之星”亚军奖项的华中大团队成员徐秋朦说。从最开始“数模之星”提名入围的惶恐,再到从12支提名队伍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团队成员刘旭华说,团队希望分享给大家最终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整个比赛过程,徐秋朦觉得这次比赛是对开发自我思维极限的训练。刘旭华则认为,通过数学分析和计算机处理进行数学建模,有助于大家更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获知自己的团队拿到“数模之星”提名奖时,该队队长、华中大学子徐锐表示:“我们第一反应是觉得幸运。”团队成员张世杰、李辰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经验并不丰富,但他们为这次“数模之星”的答辩投入了很多时间,“我们答辩的流程排练了很多遍,针对可能被专家提及的问题,也写了好几页文档。”
在赛前准备工作和赛中编程的环节里,徐锐和张世杰都强调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都认为,要具备对未知问题给出创新性解决方法的能力。张世杰说,自己得到的启发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完成从零到一的跨越,要借鉴前人经验,同时也要一步一步来。”
据悉,本届大赛颁奖大会除颁奖典礼外,还设置了“数模之星”答辩会、赛题交流会暨企业主题论坛,并首创开设人才集市暨专场人才交流会等多个环节。
颁奖典礼结束后,由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才工作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华为公司联合举办的“就在武汉、向光而行”人才集市暨专场人才交流会举办。武汉烽火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来自东湖高新区的企业带来200余个岗位,吸引了500余人次提交简历。
18日上午,“数模之星”答辩会举行。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高校的12支队伍围绕核心算法,从问题背景、理论方法、建模过程、模型效果等方面进行答辩。评审专家从数据处理、问题难点和解决思路等方面展开提问和点评。经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的综合评分后,最终选出排名前3的队伍分别获得本届“数模之星”的冠、亚、季军,其余9支队伍获“数模之星”提名奖。
18日下午,赛题学术交流会暨“华为企业论坛”举行,来自22所高校的27支参赛团队参加。获赛题一等奖的参赛队伍进行了分享,赛题命题人和评审专家从命题意图、学术角度、应用层面等对进行了分析和评审。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高翔、李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