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全生产标准化重点内容与要求
4.1目标职责
①目标明确 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要求。将目标分解为指标、确保落实。
②机构设置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③全员参与 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
④安全生产投入 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使用台账。
⑤安全文化建设 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
⑥安全生产信息化 建立安全生产电子台账、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预测预警。
4.2制度化管理
⑦法规标准识别 确定获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转化传达,建立清单和文本数据库。
⑧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并确保从业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
⑨操作规程 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及岗位作业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岗位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
⑩文档管理 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明确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每年应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4.3教育培训
⑪教育培训管理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⑫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应具备满足岗位要求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和防护技能、应急处置能力。
4.4现场管理制度化管理
⑬设备设施管理 企业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建设项目要严格履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审查、验收制度;建立设备设施台账,定期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落实“五定”原则,定检维修方案、定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维修质量、定检维修进度,并做好记录;特种设备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定期检测和维护。
⑭作业安全 分析生产过程的安全风险,配置安全防范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器材,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对危险作业场所实施作业许可管理;检查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班组进行安全操作及训练、岗位作业危险告知。
⑮职业健康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设置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
⑯警示标志 在有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源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在设备设施施工、吊装、检维修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
(本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