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转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亟须选拔和培养一大批支撑性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要适应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企业输送高质量高品质的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焊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黄春燕建议,以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通过振兴职业教育,打造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明显存在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毕业生技能水平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岗位适应能力差的现状。”黄春燕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建议政府建立国家及地市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学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发挥行业协会对地方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引导专业贴近行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需要。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应主动参与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和专业课程建设,与相关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和鼓励企业承接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见习实习,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培训,突破当前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瓶颈。
从职业院校层面看,“1+X”证书制度是在院校实行多年的“双证书”制度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其中“1”指学历证书(即毕业证),“X”指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即鼓励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但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大多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相关社会化证书,这些证书虽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独立性,但其标准和院校内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实现与人才培养、 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等的有机融合,证书的培训和考评也不能与课程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较好的无缝衔接,无形中增加了院校办学成本、教师工作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黄春燕说,“1+X” 证书制度通过制定科学的技能评价标准体系,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充分融合,充分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映学生在职业技能发展生涯中所必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通过对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评价,获得该领域一定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的职业技能证书。“1+X”证书制度坚持以岗位职业技能为需求导向、以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掌握为问题导向和以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通过对个别专业(群)领域的试点,形成科学系统和完善可行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