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今年以来持续火爆。最近,记者注意到,互联网上大量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始贩卖如何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用的课程。目前,这种课程内容还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但随着近日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人工智能培训课程中的一些“陷阱”,值得学习者注意。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纷纷发布
监管政策将出台
本周,国内众多科技类企业都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目前,除了百度正式上线的文心一言大模型已经开始大规模公测,阿里、腾讯、华为、京东、商汤、搜狗、科大讯飞等企业以及李开复、王小川等科技大佬纷纷进入该领域。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赛道中。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各国政府的关注,部分西方国家已经提出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给人工智能的发展设定一个清晰的边界。
在国内,近日,为促进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前需申报安全评估。
网信办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持鼓励支持态度。网信办表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对产品或服务提供者都做出了要求,这有助于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为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真正起飞创造出更健康的环境。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需要提升两方面的能力
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工作的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因此,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大量机构开始推广针对人工智能培训的课程,其中以语言大模型和AI绘图居多。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ChatGPT课程,内容主要包括ChatGPT使用方法,以及具体应用,如办公、数据分析等,大多数课程还提供一些行业信息、实践练习等。另一类是人工智能绘画相关的课程,包括StableDiffusion和Mid-journey两个或其中一个工具的学习。
对于个人而言,面对人工智能的大趋势,确实应该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互联网观察家韩一宁认为,使用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工具需要提升两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提问的能力。在人工智能环境下,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决定了输出能力,提示词的技巧在于,要限定说话人的身份,如大学教授、高中老师等。Chat-GPT给出的答案,可以作为新的提示词交叉使用,去得到一些更具体的结果。
其次,个人学习修改和调整模型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用ChatGPT生成一个程序脚本,大概率没法直接用,这就要求使用者可以不会写代码,但得能看懂代码以及具体怎么改。
个人参与人工智能培训
小心踩坑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种AI培训课程尚无明确的监管政策,很多机构和个人搞这类服务都是在“打擦边球”。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此外,记者注意到,AIGC相关培训产业有一些值得用户注意的“坑”。
首先是课程内容。从业者提醒,建议用户报课前要详细评估一下课程大纲、课时数,如果是简单的工具使用介绍,学会如何使用几个系统,并不值得为此付出太高的成本,网络上免费的课程资源就能满足。
其次是定价问题。多位从业者建议,几百元到一千元出头就可以拿下大部分ChatGPT和人工智能绘画课程,对于个别标价过高的培训或者付费社群,要提高警惕。
最后是盗版问题。目前已经有从业者公开谴责部分用户搬运别人的付费课程到自己的付费社群或私域平台上。用户需要注意的,除了侵权问题,更重要的是,AIGC相关培训,硬性的知识学习只是辅助,应用实操和商业化落地才是核心。如果是一个搬运别人成果的课程提供者,想必他提供的价值也不会太大。 华商报记者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