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作《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成果
学科类培训收费平均下降四成以上
据介绍,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92%以上的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88.3%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的课后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来的12.4万个压减至4932个,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263个压减至34个,压减率87.1%,绝大多数学生校外培训时长较“双减”前减少了50%以上。
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学科类培训收费在政府指导价标准出台后平均下降四成以上;全国价格监测预警系统显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总体平稳。此外,广大教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实“双减”作出积极贡献;“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家长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盲目报班趋势得到扭转。
荔湾区校园足球训练营,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供图。
不过,《报告》也提到,“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难题还需破解,非学科类培训监管还存在短板,校内提质增效还存在差距,风险防范处置仍存在薄弱环节。
其中,有的机构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名义违规开班,隐蔽性强,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有的机构表面关门闭店,实则转移到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隐秘地点违规开展培训;还有机构提供线下“一对一”家教服务,或通过通讯软件开展线上培训。
问题
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难以监管
“过去一年多的校外培训市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培训行为已得到有效规范,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政策设计者们的初衷。”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余晖说道。
广东民建会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雯闻表示,“双减”一年多以来,教育事业发展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个人觉得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学校。‘双减’倒逼学校要不断深入思考,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怎么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把作业设计好,怎么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又能因材施教,保障教育的质量。”
怀进鹏也指出,“双减”实践让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和家长教育焦虑深层次原因的认识”。从教育内部来讲,主要是职普协调发展和中高考竞争性选拔;从教育外部来讲,主要是就业竞争压力以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些内外部问题层层传导,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引发家长教育焦虑,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系统深化改革。”
广州各区暑假严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有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图片来源:广州天河教育
对此,余晖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其教育制度的设计始终将维护公平作为一项重要价值准则。具体到招生和考试制度的设计中,高等院校和高中学校将绝大部分录取名额投放给通过统一考试渠道报考的考生,并将高考和中考的具体形式设定为标准化笔试,从而尽可能降低考试和招生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尽管教育考试中的标准化设计虽能够有效保障最终考试环节的公平性,却难以杜绝中小学校及学生在应考过程中的“开小灶”行为。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而言,维持子女应试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参与课外补习。补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培训机构举办的学科培训班,也可以是聘请私人家教进行一对一或小班化辅导。”在余晖看来,未来只要教育考试筛选机制不发生重大调整,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的需求就会持续存在,与此相应课外补习市场也将会持续存在,只是规模和形式会随着政策的变动而浮动和变化。
张雯闻也告诉记者,从广东省民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项目组的调研看,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也就使得校外培训机构难以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往往就是小作坊式的、隐蔽的,也是难以监管的。“我们现在对这种现象的处理方式,还是管的思路,但换个角度其实更应该做的事情是‘疏’。”
建议
依法规范私人家教行为,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体系
为此,《报告》提到,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校外培训方面,将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严惩重罚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通报。健全培训机构“爆雷”“冒烟”监测预警制度,保持风险机构“动态清零”。加强转型引导,依托行业协会搭建培训机构转型指导、人员就业帮扶等平台,为企业纾困解难,确保改革稳妥推进。
校内管理方面,将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机制,使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此外,还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荔湾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社会督导队,覆盖22条街道,每月巡查。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当前“双减”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仍存的无序行为。正如余晖所说:“课外补习市场正逐渐从培训机构转移到私人家教。家教活动隐蔽性较强、功利应试色彩较浓、逐利性特征明显,存在无序发展的风险。若不能及时加以规范,可能会消减“双减”政策的实效性。”
余晖表示,当前私人家教的无序发展苗头尚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对其进行有效规范应凸显合法性、选择性与有序性三大向度,统整社会公义、个体差异与自由选择等多元目标,从而平衡好个体选择、教育规律和国家监管间的矛盾张力。具体而言,可依法规范私人家教行为,实现公权力对个体学习权的让渡;凸显因材施教与全人发展的价值,照顾个体差异与选择;保障家教组织形态的多样性,增强家教活动的有序性。
张雯闻则认为,可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建立地方性的校外培训机构的信用体系,解决该问题。“这个信用体系可以与当前国家已有的信用体系接轨,把校外培训机构的信用监管常态化,把教育行政部门的常态监管结果和信用监管体系对接,激励信用优秀的企业,比如简化办学审批机制、惩罚失信机构、发布信用预警等,通过信用监管的奖惩机制实现‘良币驱逐劣币’,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来促进校外培训行业良性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