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电视广播公司(TVB)为解决自身艺员不足的现状,和邵氏兄弟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开办了第一期艺员训练班。
讲真,里面有一个我说不出名字
没想到,这个原本只为了自给自足的行动,为今后的香港影视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可以说,这个艺员训练班出来的“学员们”,撑起了香港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
门槛
艺员训练班的门槛其实很低,只要你是中五毕业(相当于内地的高中学历),是香港的合法公民,不问出身、不问职业都可以报名。
第一期毕业照
所以,就有了当推销员的周润发、当木匠的伍卫国、当信差的杜琪峰、卖电器的梁朝伟、做文员的周星驰、曾进入监狱服刑的古天乐。
和很多内地的演艺学校不同,当时的TVB艺员训练班是带薪培训的。除了底薪,还给学员们交通、伙食补助,如果学员被挑中“跑龙套”还会有另外的收入(80年代末的数据,每次200)。这么一来,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幸运,每个月有几千的入账是不成问题的。
图片源自网络
更重要的是,毕业后,你还有机会签约TVB成为正式的“合约艺人”,一条星光大道就在你面前。
这样的低门槛、高福利,外加“明星梦”的诱惑下,大批年轻男女争相报名,这么一来,原本不难的入学考试变得竞争激烈起来。
早年的报名现场
俊男靓女并不一定是录取的唯一法门,因为帅哥美女太多,你那点帅,也许并没有那么帅。
刘德华当年报考的时候就很担心自己不能被录取,原因就是自己不够帅。他说,当年连站在门口发表格的男生都是个大帅哥。虽然,后来他才知道这个男生是自己的师兄黄日华,但足见那个时候的考生们帅哥成群、美女成堆。
除了外表,早期的艺员培训班更注重的是学员的特色和领悟能力,不然,仅看颜值,周润发和吴孟达怎么可能做得成同学。
你可以不会表演,但一定得有个人特色,你会什么就给考官展示什么。当然,基础的形体、语言要过关。刘嘉玲就因为不会粤语被刷了下来,第二年,当她的粤语流利得看不出是“港漂”,才顺利入选。
课程
早期的训练班为期一年,前半年主要是课堂教学,学习表演的理论,后半年以实践、实习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课程辅助。
1984年,随着香港影视黄金时期的到来,艺员训练班改制,分为艺员招募、舞蹈艺员招募和司仪招募,训练期也由一年缩为半年,头3个月学习基本知识,后3个月则进行实习。
进入艺员训练班后,学员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基础的表演理论外,还要学习:配音、主持、声乐、形象管理、舞蹈、武术、市场管理、灯光、写剧本,甚至还得学做人(待人接物)。
“阿姐”汪明荃曾经说过:“以前的艺人是真正的全能‘艺人’,演戏、唱歌、跳舞、主持都得会,不像后来,还分什么‘影星’、‘歌星’之类的。”
进入训练班,不等于进入了保温箱,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受打击。他们每3个月就有一次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就会被淘汰。
TVB“五虎将”
他们也有毕业考试,要是不合格,就算你辛辛苦苦熬了一年,都有可能临门一脚毕不了业。比如,后来受TVB力捧的“五虎将”之一:汤镇业,当年就是在“死亡线”徘徊的角色。靠着导师给机会,在毕业晚会上担任主持,挣“积分”来提高毕业成绩,最终拿到毕业证。
网络化普及之后,原本神秘的艺员训练生活变得“透明化”。TVB的高层们把每个艺员的学习情况挂在网页上,让艺员从学员开始就接受大众的目光,同时让学员本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龙套
天仇:噢,我想再问一下,没对白的有没有啊?
阿姨:没有!
天仇:那,样子看起来不太清楚的呢?
阿姨:没有!
天仇:完全看不到的有没有啊?
阿姨:我现在完全看不到你,不要再打来了!(电话挂断)
……
这是周星驰经典电影《喜剧之王》中的一段对白,这段对白很清晰地看到一个“龙套”演员的悲哀。
《喜剧之王》截图
万丈高楼平地起,巨星都从“龙套”起。周星驰给黄日华跑过龙套,黄日华给周润发跑过龙套,周润发曾给伍卫国跑龙套……这是TVB的铁律。
可就算是龙套角色,都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你得自己去争取。除了外形,除了演艺成绩,也可能是机遇或者是高层的注意。
比如周润发,他当年为了引起无线高层的注意,经常在电梯口装作等待电梯的样子,每次见到高层上下电梯,他就不失时机地问候一声。帅如发哥都如此,何况其他人呢?
在TVB,一般演员要跑两三年龙套才有望演配角,演过五六年,才有可能演主角,而更多的人,一辈子都是“甘草演员”。很多年轻人在最初就熬不下去了,若非对表演有发自心底的热爱,是绝对坚持不下去的,但能坚持下来的,最后都“有名有姓”。
在TVB无论是学员还是龙套,你永远不知道谁在看着你,也永远不会预知哪一个前辈或导演会突然帮你一把。
TVB著名配角麦长青回忆自己的“龙套”生涯时提到,有一次,他要在节目中临时客串一个凉茶铺的伙计,虽然只是个临时龙套,但他依然提前半小时到场准备。
2010年,万千星辉最佳男配
本来只是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正好被当时的“大哥”万梓良看到,万梓良就为他争取到了多几次表演的机会。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次表演,哪怕只是“龙套”。因为,好口碑就是这么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且你会发现,比你优秀的人,往往比你努力。就如麦长青所言,他到场后才发现所有的“大牌”都已经比他早到,并且已经化好妆等着对稿。
特色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那些年,TVB的“恶人”们,各有各的“恶”》(那些年,TVB的“恶人”们,各有各的“恶” ),其实,早年的TVB很会抓演员的“特色”。在艺员训练班招学员的时候,“个人特色”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这里的个人特色,就是被人记住的特性。
你能被人记住,要么就是特别帅、特别美。
曾华倩真是美~
比如黄日华,1980年考上训练班,1981年主演《过客》在TVB站稳脚,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轰动两岸三地。比如曾华倩,1983年考上训练班,1985年就在《雪山飞狐》中饰演“女一号”苗若兰,奠定“古装第一美人”的地位。
要么就长得很有“标签性”。
比如许绍雄,虽然外表“非主流”,但足够有特色,你绝对会记住他的脸,而且演技过硬,能轻松驾驭喜剧和正剧。
你就没有办法忽略他的存在
比如李国麟,几乎是“恶人”的代名词(鸠摩智、马元贽、申公豹);郭峰,总是演一些深藏不露的“奸雄”(霍景良、吕不韦);比如刚刚离开我们的“达叔”,谁又能忘记他呢!
当然,如果没有外在特色,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人记住,那么内在特色就要靠自己在后面磨练中不断发掘。比如吴君如,她的同期刘嘉玲、曾华倩、蓝洁瑛各个是一等一的大美人,而她则姿色平平、相比之下毫无记忆点,可是后来的她凭借“搞笑”功夫,杀出一片天地。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欧阳震华。在TVB第十一期训练班中(同期学员: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关礼杰、吴廷烨、李子雄、张兆辉、林俊贤、汤镇宗……),他也许是最没特色的一位。
欧阳震华回忆道:当时老师给大家写评语,梁朝伟、汤镇宗的评语是“一级小生”,吴廷烨则是“武打小生”,而他则是空的,没有评语。之后训练班导师更问他有没有兴趣转幕后,隔了两个星期还问他有没有兴趣做体育组记者。直到最后因为有人不签,才轮到了他,原来,他只是个“备胎”。
欧阳胖胖
可就是这样一个“备胎”,愣是坚持了十年。
直到1992年,欧阳震华才开始首当男主角,一红就红到现在,更被称为TVB的“收视福将”。后来,有记者采访他,问他能红这么多年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可能就是因为我长得不帅,演什么都可以了,大家比较容易接受,观众缘就比较好。
原来,到最后,没有特色就成了欧阳震华的最大特色。
星光
曾经有记者采访梁家辉,问他怎么看待香港“演员断层”的现象?
梁家辉说:因为他们没有很专注,他们就拿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候,去做差不多的东西,观众到一个阶段就开始抛弃你了。
也许从80年代末,无线艺员训练班改成艺员进修班开始,注定曾经演艺界的“黄埔军校”不可避免地走向“流水化”生产。
时代走得太快,裹挟着人们,不得不用更快速的方法应对这个时代。
因为快速,所以很多东西都没办法深入和专注,不一定有扎实的基础;
因为快速,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等待,宁愿先想尽办法冒出头来,哪怕只是如烟花般灿烂;
因为快速,所以越来越没人愿意原创,宁愿搬运、改编、翻拍、模仿,越来越没有了“味道”……
梁朝伟最好的一段表演
梁家辉说得对啊,可是有这个问题的,何止香港演员,也是香港电影,或许还包括这几年被热议的“85花”。
这,是时代的产物,也许也是时代的必然,但真不希望变成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