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前司长郑若骅今年2月下旬便会正式回到清华大学教书,担任该校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专案主任及教授。香港前高官退任后在本地大学任教并不罕见,但在内地大学教书却是少有听说的事。
之所以说是“回到”,是因为郑若骅在担任司长前的2011年就受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时任院长王振民的邀请,赴该校教授普通法基础课程。第二年,在郑若骅的构思和建议下,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研究生项目应运而生。
专访郑若骅:国际调解院补充现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我对这些学生,心里面是牵挂着的,所以我回去是特别高兴。”郑若骅回北京讲课前对中新网记者说。
她忆述起设立这门课程的初衷:“我在处理国际案件的时候,发现处理中国客户的律师人数不多,而且有的对处理国际程序不熟,因此有必要在内地设立系统化培训国际争议解决相关问题的高质量全英文培训课程。”
郑若骅是全港第5位获委任为资深大律师的女性,曾经担任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2008年,经全球选举后,她成为首位出任特许仲裁学会主席的亚洲女性。凭借自身网络,郑若骅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业界顶尖专家,来她主导的这门课程讲课。在知乎一个高赞帖中,她被学生称为这个项目的“灵魂人物”。
“有这样的渊源,我回到清华也是非常自然。”郑若骅说。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前司长郑若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陈永诺 摄
担任司长前,郑若骅去清华上课常常是周五晚上从香港飞,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再从北京飞回香港。“当时就是这样来来回回。”即将再去清华开讲的她,笑说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忙,不用让学生那么辛苦周末也来上课。
不只在清华,从20世纪90年代起,郑若骅有时间就去内地不同省市的大学,短期义务教授国际仲裁,通常讲两天,住在学校安排的学生宿舍。去过上海的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广州的中山大学,还到过哈尔滨、烟台、成都和重庆的大学。
“应该有二三十年时间了,我希望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内地的年轻人。”郑若骅说,这期间她亲眼见到内地的大学生如何用心和珍惜学习机会,令她印象最深的有两次课堂。
一次是在一个上下两层坐着几百人的大礼堂,讲课的两天没有一个人离开。“我很感动,我们不是学校的老师,而学生都是自愿来听。”另一次是在北方一座城市的冬天,两百来人坐满没有暖气的课堂,还有人因为没有座位拿着自己的小凳子坐在旁边听。她记得,当时讲台放了暖风机也要穿着大衣,而学生冷得可能手都写不了字,但他们还是在坚持。
现今在有的场合,有的律师、法务会走过来问郑若骅:你记不记得,某一年在某间大学讲过课?“我自己是很开心,因为我不记得,但是他记得。”郑若骅说,她喜欢分享经验,希望告诉别人自己碰过的钉子,这样就避免他人再碰。
文字记者:曾平
摄影记者:陈永诺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