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廉洁又有容忍的雅量,宽厚仁慈又能当机立断,精明却不过分苛察,性情刚直却不矫枉过正。这种道理就像是蜜饯虽然浸在糖里,但却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缸里,却也不过分的咸。一个人只有掌握住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拥有为人处世的美德。
学会用中庸的原则去为人处世,你就会顺风顺水,轻松百倍,你就会意识到--凡事不可走极端,过清、过明、过直、过刚,都会导致挫败,均不是长久之道。
战国时期,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次与秦国的较量中,为赵国赢得了不少面子,因此赵王拜他以上卿之位,对他的尊宠达到巅峰。这时,向来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廉颇看不下去了,几次向他挑衅,对他颇有微词:“你一个小小的文臣,只会花言巧语耍弄口舌,跟我这种冲锋陷阵的大将军怎么能比呢?”于是就想尽办法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以后,总是尽量躲避他,为了保全国家大局,不与他正面冲突。过了一段时间,廉颇终于觉悟到蔺相如考虑的是赵国的全局利益,而自己则只顾及私人恩怨,心胸简直狭隘到了极点。于是,他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的故事成为一段千古美谈。
面对廉颇的嘲讽和挑衅,蔺相如做到了“清能有容”,这是一种格局和境界。而廉颇也做到了“直不过矫”“知过则改”,两个人在行为上都很好地把握住了一个度。这一点十分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事实上,“清能有容”“直不过矫”这种智慧,源自古老的中华文化。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过于清高,往往吹毛求疵,看谁都不顺眼。如果能做到宽容,则绝非常人。
明代政治家刘伯温说:“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他认为清高明白比不上混混沌沌,谦恭胜过孤傲。如果你懂得了这一人情法则,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就如鱼得水了。如果对方犯有过错,你应当学会包容忍让,心平气和地对他谆谆教导,而不是严厉指责。只有对人怀有宽容之心,才能使人亲近,身边的朋友才会多起来。如果你能得到朋友和同事的喜爱和拥护,在活和工作中自然能得到许多帮助和教益。相反,如果你总是刚中带刺,咄咄逼人,大家就会对你望而生畏,那么你的朋友就会少得可怜。当你沦为孤家寡人,一旦遭遇危难,大家都来落井下石,你会更加艰难。
然而,我们还要明白一个忠告--仁而能断。做人宽仁忠厚,如果再能做到果断,那就达到一种非凡的境界了。有一部分宽仁忠厚之人往往会优柔寡断,最终导致随波逐流,一事无成。对于这类宽仁忠厚之人,鲁迅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唆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这是智者的言论,值得我们铭记在心。过于宽仁忠厚,没有果断的气魄,没有杀伐决断的霸气,就会沦为软弱可欺,让人看不起。只有清能有容、仁能善断,你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处处受欢迎,事事有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