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无论是六零后还是七零后,心态一定要年轻。”
3月9日中午13时,在河北保定曲阳县一个农村大院里,51岁的甄淑梭身着一件青色传统服饰,一边挥舞刀枪,一边跟直播间的网友互动。评论区里,不少人称赞甄淑梭很年轻,也有人称其是戏曲的传承者。
二十多年前,甄淑梭远走他乡去往温州,成为当地戏曲界最为知名的刀马旦“妞妞”;如今,随着戏曲市场萎缩,她从公众的视线中离开,回到乡村,来到网络舞台,其事业通过另一种方式在持续。
年少学习戏曲
甄淑梭从小喜欢戏曲,爱好武侠,崇拜那些侠士教训坏人、打抱不平的姿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戏曲广为流行,不少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戏校里学习唱戏,期待学习后进入戏团,演出维生。
13岁时,同样喜欢戏曲的母亲将甄淑梭送往曲阳县里的戏校,跟她一同学习的有188人。那时,每个月8元的学费,是家里一笔不小的开支。
甄淑梭还记得,她第一次登台就是戏校组织的演出,那一场演的是白蛇传的青蛇段。“当时还小,戏服都撑不起来,袖子往上卷了又卷。”从那以后,她跟着学校队伍到乡下去演出。
在学校时练的是基本功,包括下腰、耗腿、踢腿、拿顶等动作。经过2年的摸爬滚打,甄淑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并成功进入县里的戏团,跟随演出。
当时,戏团并没有明确分工,演出唱的也都是河北梆子、评剧,甄淑梭并非专业的刀马旦。刀马旦是文武双全的行当,不仅要练武旦的动作,也要学习念白、调嗓子等文戏的技巧。直到1994年,在北方戏剧不景气的环境下,为了生存,从戏校出来多年的甄淑梭和爱人一同去了浙江温州,才正式练习刀马旦,并在当地戏曲界一举成名。
温州最红刀马旦
即使在现在,在温州戏曲界提起“妞妞”,没有人不认识。
1994年到温州时,甄淑梭刚刚生下孩子,功夫已经落下很多,但练了7天就开始上台演出了。第一场很不顺利,因失误多次将枪掉在地上,观众也不时传来笑声。
“下场之后我就哭得厉害,就不想练了。”好在经过前辈的开导,甄淑梭坚持了下来。没想到,因为之前每天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坚持训练了半个月,功力就恢复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的戏曲事业异常火热,当地民众有钱、也愿意花钱看剧,在北方戏曲不景气的情况下,温州戏曲市场一枝独秀。
从上戏校开始,甄淑梭的艺名一直叫“妞妞”。虽然她不是科班出身,但在温州演出时,“妞妞”不仅基本功扎实,勤奋,人缘还好。演出中,她还自创了一些高难度动作。不知不觉,“妞妞”成为了温州第一武旦。
“当时就是如果没有‘妞妞’,别人就不让你剧团在这里演。”那时,南方流行的“打斗台”,两个戏班斗戏,斗赢就有奖励,知名度也会提高。一年20个打斗台,“妞妞”参与的就没输过。当地观众笑称,“来多少个武旦,都斗不过一个‘妞妞’。”
因为甄淑梭太火,最累的时候,她一天要演三场。有时刚从戏台上下来,就被其他剧团拽到摩托车上拖走,“当时是没有我,他们没办法开戏,我也难以拒绝。”
在那个年代,甄淑梭和爱人两人一天的收入已经达到360元,当时温州的房价每平方米也才2000元。
换一个舞台继续
转眼间,甄淑梭在的温州演出生活已经二十多年,儿子和女儿也都已经长大成人。
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时,温州当地不少戏曲演出都被取消,之后一直断断续续恢复演出,总共没演过几场。
没有演出的日子里,甄淑梭一直坚持每天练功。儿子发现母亲每天还在练习,建议她开个视频直播试试。没想到,疫情期间她直播一开,人气就特别旺。开播第5天,直播间内就有1万多人观看,甄淑梭很兴奋。
疫情过去后,当地戏曲演出市场已经大不如前,甄淑梭选择和爱人一起回河北老家。
虽然换了地方,甄淑梭的直播还在继续。不同的是,相较于之前直播间受到的追捧,每场直播间人数只有一二十个人甚至几个人,但甄淑梭一直在坚持。那些铁杆粉丝们也在留言区鼓励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两年时间过去,甄淑梭的视频账号粉丝已经超过100万。如今,她每天的两场直播,每场都有超过万人在线点赞。
在甄淑梭拍摄的视频里,最火的一条点赞量达到139万,视频拍摄的是她挥舞烧火棍的场景,一旁的背景是农村院落正在烧火的大锅。评论区不少人大赞“好功夫”,还有不少零零后、九零后给视频点赞。
甄淑梭自称是一个内向少言语的人,但是练功她每天都没有停止。因为她一直期待有重返舞台的机会,当机会来临,她便会稳稳抓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