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的专注力,很多家长都会犯愁,总觉得自家孩子坐不住,一有动静就丢下手中的事去看热闹,看书也经常走神。
孩子专注力不好、做事没耐性,确实让人抓狂。
但在Ally老师看来,专注力不集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经常破坏TA专注过程的家长!
为什么这么说?给大家说说我身边的例子。
今年年初,表姐到我家拜年,因为疫情,她就带着4岁的小外甥皮皮在我家小住。
以前就经常听表姐吐槽皮皮做事没耐心,跟他说话他总不认真听,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幼儿园老师也说他上课小动作很多,太调皮。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皮皮专注力不好的原因,“始作俑者”其实是我表姐。
比如皮皮在专注地搭积木,表姐时不时就会叫他:“宝宝过来,吃点水果”;过一会就问“宝宝你搭的是什么呀?”
皮皮在画画,给太阳涂了红色,表姐就着急地说:“宝宝,太阳怎么是红色的呢?我们换黄色涂”。
吃饭时皮皮想自己夹青菜吃,表姐就要额外给他夹块肉。
观察了两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表姐,为什么总要喊皮皮。表姐说,她就是想确定皮皮在做什么事,有没有不舒服或需要帮助的地方。
听到这个回答,我忍不住“教育”起表姐:“你这样无时无刻的关心,已经影响了皮皮的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当他们专注于一件事时,如果总是被外界打断,就没法集中精神。
一直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到了小学阶段,等家长发现孩子上课走神、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时,其实已经晚了——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没法专注、不能集中精神。
我们成年人总是随便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破坏孩子专注的过程;等孩子专注力被破坏了,又反过来责怪孩子做事情三分钟热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蒙特梭利博士这句话给出了答案: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今天,Ally老师就和大家聊聊,在蒙氏教育中,我们是怎么保护并提升孩子专注力的。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
环境是蒙氏教育中特别强调的因素,不仅因为神奇的吸收性心智,还因为舒适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专注时间。
符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教具是必要的。在整洁有序的教室环境中,教具整齐地摆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位置。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教具,进行感兴趣的工作。做他们喜欢的事,专注力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提升。
比如我们福永园区的学员倩倩,刚来园区时专注力不够,通过观察,老师发现倩倩对日常用具比较感兴趣,就有意识地把切水果引入教学中。
结果倩倩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从一开始的2分钟,坚持到5分钟、10分钟,现在半小时也不在话下。
正确观察并引导孩子
孩子的专注力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保护。我们要通过观察,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我们的介入和帮助而不要过度参与。
正确做法是,在一旁安静观察孩子,有必要时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去引导。“不要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你做错了”等干涉性话语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困难,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TA。
比如孩子吃饭时不会用勺子舀起饭菜,那我们应该先问问孩子,是想继续自己吃还是要爸爸妈妈喂;
如果孩子想要自己吃,那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比如换个小勺子等,而不是看到孩子不会用勺子,就一把抢过勺子喂他们。
在这里,Ally老师要提醒大家,我们的观察必须适度,要在不影响孩子活动的前提下进行。
让孩子接触真实事物
蒙氏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真实,给孩子提供的工作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如玻璃杯、陶瓷碗等,因为真实的事物能让孩子保持兴趣。
由兴趣产生的内驱力,可以让孩子长久地专注于某一事物。
比如插花的活动,如果提供的是塑料花,孩子不能感受到花朵的香气、花瓣的娇柔。
更没机会遇到意外情况(花瓣掉了、花朵枯萎了),这种活动对孩子而言一成不变、毫无挑战,当然很快就没兴趣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东西,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拿现在很多家庭都在做的亲子阅读来说,我们可以在家里设置阅读角,把孩子常看的书放在这里,放几本就可以,不要给孩子过多选择。
孩子开始看书时,家长可以在一旁观察孩子的阅读情况,尽量不要说话。可以边看书边观察,但最好不要玩手机。
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我们要问孩子:还要再看一遍吗?给孩子重复的机会。
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但需要我们保护和引导。
就像开门的过程,需要内外结合:外部力量来敲门,内部力量把门打开。
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外部的刺激再强,门也无法打开;同样,当孩子内在已经准备好,但却没有人来敲门,这扇门也会一直紧闭。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打开孩子专注力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