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天镇县坚持把扶技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人社部门技能培训政策,力争让每个贫困户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天镇县万家乐扶贫产业园区现在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住宅与产业综合体,也是全国13个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典型之一。移民新区规模大、配套的扶贫产业园区也大、政府的帮扶力度更大。该县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重点人群,量身定制技能项目、设计岗位、多样化推荐就业等,开启他们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
惠民工程惠及贫困人群
天镇县万家乐扶贫产业园区,一栋栋高大的标准化车间整齐排列着。8月2日,走进园区的双腾服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赶制一批工作服。
正在专心致志工作的王四花,今年45岁,是天镇县三十里铺乡三十里铺村人。她告诉记者,2008年因丈夫发生意外车祸致残,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人肩上,生活异常艰难。去年5月底,了解到政府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后,她捡起了自己喜欢的缝纫,成为天镇县2019年全民技能培训第1914期的学员,并取得了《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合格证书》。
“正是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统一培训,才有我现在的生活,只要我们自己肯干、肯吃苦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之后,她来到双腾服装从一名普通的机工做起,逐步升为组长,到现在的代理厂长,月收入4000多元。
“园区要在满足万家乐移民新区全部有劳动能力居民就近务工需求外,吸纳部分城乡居民长期务工,实现社会就业、政府收税、企业做强、产值倍增‘四效齐显’。”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范爱军介绍,目前园区已入驻1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现已就业800余人,其中贫困户300余人。园区以企业为主,组织开展在岗和待岗农民工以工代训,让贫困群众既能学技能,又不耽误挣钱,以此实现稳岗。
让所有贫困劳动力都能至少掌握一门赖以致富的技能,才能巩固并扩大脱贫成果,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天镇县全民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培训“天镇保姆”、家政服务员、美容师、缝纫工和电子商务、农业技术、计算机等多个专业1.21万人。今年该县全民技能培训任务是3600人,拟结合实际,把3600人的培训任务全部用于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依托产业园区培训基地,重点开展电工、焊工、“天镇保姆”、缝纫工等天镇产业园区需求人员和劳务品牌专业,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民心工程成为品牌项目
大同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普惠政策造福更多的人群,大同市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过去两年累计培训10.38万人,今年预计能完成4.1万人的技能提升工作。天镇县大部分贫困户能够脱贫就是受益于“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这里面既有参加天镇保姆培训基地的家政服务培训班,成为走俏京津、享誉全国的‘天镇保姆’,还有参加免费培训后推荐到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在家门口上班的贫困户,真正实现了‘一人走出去,全家能致富’的脱贫梦想。”该负责人如是说。
在采访中,天镇县的干部对于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耳熟能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瑞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天镇县全面落实人社部21条定点扶贫政策,以服务“三承诺”、诚信“四心级”为品牌理念,成功打造享誉京津的“天镇保姆”劳务品牌,还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天镇保姆”打造成辐射全省、全国的劳务品牌,年培训输出保姆将达到万人以上。与此同时,该县立足深度对接京津冀的新定位,紧紧抓住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雄安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万家乐移民新区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吸引京津冀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园区,并投资2000万元,配套建设扶贫技能培训基地,使之成为本土技能型员工孵化基地,铸造“天镇工匠”劳务品牌,为天镇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今年年初,北京移动就把部分客服业务搬到了天镇,正好为移民新区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好岗位。23岁的牛君霞还在培训期,曾在石家庄、保定等地工作,她瞅准机会回乡就业,“女孩子在外地工作总是让父母操心,这里工资能达到4000元以上,有‘五险一金’。在我们小县城已经是高工资了。”
短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事实证明,技能培训能够让贫困群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走向小康,是一项激活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
政策好更要实施好。“天镇保姆”能成为品牌,“叫好又叫座”,关键在于当地能够抓住政策有利时机,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开展工作。天镇县在技能培训中体现的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能够把培训与市场需求结合、与当地产业结合的做法都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赵志成
(责编:李琳、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