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处城郊的白云街道十里头小区,因距城十里而得名。很早以前,东阳出西门去金华、下杭州的驿道就通过十里头。
离城区近,距义乌不远,十里头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兴办教育、造房出租、发展商贸,变化天翻地覆。十里头集体经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超700多万元,几乎家家户户都当房东,坐地生财。白云中心小学在2017年拆迁扩建,今年9月迎来开学,校舍环境、硬件设施都上了一个档次,解决了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之前,十里头社区工作人员蜗居在两层旧房里办公;去年,现代化综合楼落成,设有图书室、会议室、活动室,还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时代变迁,十里头变得更美、更富、更有温度,居民幸福指数也更高了。
红色引领打造幸福社区
居民在小区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
来到十里头综合楼广场,一股浓郁的“红色文化”扑面而来,让人眼前一亮。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迎风招展,“党建长廊”“党建广场”“党建橱窗”等,既因村制宜突出特色亮点,又紧扣农村基层党建实际,令人耳目一新。
十里头社区是我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代表,商贸业和教育事业发展较好,目前本地人口1000多人,外地人口达5000多人,辖有十里头、金星、笠里、勤俭4个小区,5个楼盘,共有党员400多名。
“城市化进程中,十里头社区面临人员结构多元、社会诉求多层、思想意识多变的深刻转型。街道党工委创新思路,主动求变,成立了社区大党委,通过大党建有效联结辖区各类党组织,以党建融合带动社区共建,有效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高度融合,开创了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白云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刚介绍说。
十里头社区大党委,就是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整合小区党支部、两新组织红色联盟、驻区单位党组织、群团组织,以及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等4家共建单位党组织的党员资源,构建社区“大党委”组织架构,将“独唱”变为“合唱”,打出了一套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合拳”。
十里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是十里头社区基层党建成果的体现。这个白云街道占地面积最大、服务功能最全、建设标准最高的服务中心,集党建功能室、便民服务中心、“四个平台”指挥室、休闲书吧、儿童乐园、舞蹈室、排练室、志愿者之家等于一体,不仅体量大,向居民提供“大而全”的服务;更承担“总部”职能,引领街道党群服务阵地发展方向,凸显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使命担当。
走进二楼的便民服务中心,给人舒适雅致的感觉,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忙碌着。这里除了原便民服务中心所有功能外,还迁入了华数营业网点、警务室等基层站点,目前能办理低保申请、医保缴纳、老年证、华数电视缴费等数十项社区事务。
温暖而细微的变化,于无声处赢得百姓点赞。“以前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我们要跑到人社局,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一站式’搞定。”十里头小区居民王华不用10分钟时间就把事情办妥,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让他竖起了大拇指。
十里头社区书记卢竹山表示,十里头党群服务中心就是要突出共建共享理念,为居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惠民工作,让大家享受到有温度、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在十里头溜达一圈,最漂亮的莫过于9月1日刚启用的新扩建的白云中心小学教学楼。橙黄相间的教学楼色彩明亮,成为小区最耀眼的地标。
对此,十里头小区干部十分自豪。他们说,在十里头,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白云中心小学建校于1927年,其间几次扩建。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附近市场经营户的涌入,白云中心小学的招生压力骤增,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旧校舍无法承载新教育的大环境,拆迁扩建迫在眉睫。2017年,在各方支持下,白云中心小学拆迁重建,建成后总占地面积16256平方米,设班34个,学生1700余人,教师74人,与原先相比整整扩充了一倍,有效缓解了学区内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难”的问题。
蒋春香是白云中心小学的“元老级教师”。她说:“1993年到学校工作时,只有一幢教学楼,一个年级不超过两个班,课桌是两人共用的连体桌,坐的是板凳。地面坑坑洼洼,学生写作业的时候要在桌腿处垫块砖才能保持桌面平衡。”
如今,走在开阔美丽的校园里,高大明亮的教学楼,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一切都无声讲述着白云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讲述着教育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
“崇德奉孝义,诚信图经济,子孙多读书,方面有出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崇学向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十里头在白云街道有口皆碑。在十里头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有一份人才榜,上榜的都是现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和学霸们,有60余人。榜单里有京东方集团创始人王东升,有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的旅美博士,也有北大、西安交大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硕士,他们是全小区人的骄傲。
十里头居民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以及优良家风、村风的传承。以前,居民都喜欢送孩子到城区条件好的学校去上学;白云中心小学要扩建,小区积极做居民思想工作,6年来拆了40多间民房,为学校扩容让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在小区蔚然成风。近年来,结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小区把家训和家风故事在其中展示宣传,以传承优良家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采访中,十里头小区干部群众对小区人才辈出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豪感和认同感,在记者心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家家户户有房出租
居民在家里就能坐地生财
日前,记者一行5人沿东义路拐进十里头小区,仿佛走进了一个热闹的集镇:主干道一边是农贸市场,一边是超市、商铺,中间还有许多摊位。主干道往西是漂亮的白云中心小学校舍,往东是高大上的文化礼堂。
据十里头小区党支部书记王志东介绍,十里头现有1个综合菜场、4家银行、3个诊所、4铺药店、近20家大小超市,还聚集着众多餐饮店。
王志东记得,1992年,自己负责小区出纳,集体经济仅有几千元。1994年以后,小区依托靠近东阳城区,离义乌又不远的地理优势,先后建起了10多幢公房出租,集体经济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如今,小区每年集体收入达700多万元,加上居民租金收益,全小区收益可达数千万元。
居民王承洪家门口的宣传栏上,挂着两幅六十年前后的鸟瞰图。为了记录十里头这几十年来的变化,王承洪查阅大量资料、访问了许多老人,搜集资料。2015年,他绘制了《六十年前十里头鸟瞰图》,并请人航拍了2015年的鸟瞰图,作为对比。
王承洪指着脚下的道路和旁边的农贸市场、商铺说:“上世纪50年代,这些地方都是水塘、田地,盘溪蜿蜒,穿村而过,泥瓦房散落在各处。现在则密密麻麻都是楼房。小区先后经历过两次旧村改造,一次是1998年,泥瓦房改成了孔板房。第二次是2012年,孔板房改成了钢筋水泥房。世贸华庭高层楼盘就是小区投资建设的。”
王承洪说,小时候生活很苦。因为爷爷逃难,后代成了无房户,直到解放后才分到田地,置下房子。他高中毕业后,参加过部队,当过原白云乡的干部,后下海经商,生活越来越好。
1994年,王承洪在东义路旁以16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买下3间多宅基地。一楼出租给水果店,现年租金10万元;三楼作为店铺宿舍,年租金1万多元。“一般家庭三间房子出租,留一层自住,年租金都有10余万元,光收租金就够生活了。我们夫妻俩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有5000多元,每年还有其他分红、补贴,日子很好过。”
因为经济宽裕,王承洪幸福指数很高,前几天,他和一帮朋友出去旅游,过几天又计划和战友们一起旅游。采访当天,他在网上购买的一把按摩椅刚好送到家。安装好后,他惬意地躺上去体验了一把。去年,他还花费30多万元装修了房子,居住环境更加舒适。“现在小区基本每家每户都有房出租,躺着也能赚钱。每个月10号左右,银行卡会准时收到养老金,这日子在以往真是想都想不到。”
解放当年,参军入伍下放回乡,发展生产
87岁王德洪回忆十里头70年变迁
据东阳党史记载,1949年5月8日,由师长李德生率领的十二军三十五师从金华乘火车向义乌、东阳挺进,胜利解放了东阳县城。
次日,解放军三十五师师部从十里头进驻县城。部队严守纪律,买卖公平,秋毫无犯,深得人民钦佩。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方式慰问解放军,协助解决部队的军需。
对于70年前解放军经过十里头的场景,87岁的小区居民王德洪印象深刻:“那一年,我17岁。听说有一支部队要进村,村民吓得到处东躲西藏。只有胆子比较大的人,才敢留在家里。在我10来岁时,日军曾来过村里,把每家每户翻得乱七八糟,还抓年轻的村民去当劳力。我的一位伯父被抓去后,一去不回,杳无音信。”
后来,听说这支部队是解放军,行军整齐,纪律严明,不吵不闹,对老百姓很好,村民们有的从山上跑下来,有的从家里走出来,到路边观看、迎接。解放军战士们笑眯眯的,有的还亲切地跟村民招手打招呼。
因为解放军口碑好,受到百姓认可,王德洪在1949年10月也参军入伍。一年多后,他参加了干部培训班,后被派到李宅,主要任务是剿匪反霸。
1951年至1962年间,王德洪先后在李宅、县林业局、农业局当会计。1962年,他下放回到十里头,当起了农村干部。
当年,十里头有12个生产队,经济非常困难。晚上开村民大会,连煤油灯的油钱都得大家凑份子。
村里靠着好几千亩的山,却不能吃山,一年到头无柴可砍。在林业局工作过的王德洪,一心想通过植树造林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的愿景。他带领群众义务栽种松树、杉树,以及桃树、茉莉树、茶树、枣树等经济作物,年年封山育林,分批割柴。几年间,癞头山成了草木葱茏的青山、花果山。
在1962年至1982年间,王德洪先后担任过生产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除了发展林业,他为十里头还干了不少实事。
上世纪60年代初,东阳碾米厂很少。为了碾一袋谷子,村民得跑到城区。
“办碾米加工厂,既能解决十里头及周边村民碾米问题,还能增加集体经济。”在王德洪的牵头下,十里头卖掉公房、发动村民投资,筹资2000多元接通了电路,办起了碾米加工厂。一年后,就还清了债务;第二年,发动村民每户出资300元,拉电线到户,装上了电灯。1965年,十里头买了拖拉机,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解放以来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说起来像天方夜谭。”王德洪说,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房出租,小区每年集体经济达700多万元;老人有养老金,60岁以上的有100元至400元不等的补助;每人每年还有5000元分红。
感恩于党的好政策、现在的好生活,有47年党龄的王德洪总是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雷打不动。“我们老人过得很安逸,每天看看报、聊聊天,真是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