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接近尾声。这次招聘岗位数量多,达到171个。而报名的毕业生更多,仅青岛二中一所学校就有公费师范生30人、“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三四百人。观海新闻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与往年相比,“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报名人数翻番,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硕士学历,并且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职业学校。
10个公费师范生7个来青岛
此次选聘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2021届山东省生源公费师范毕业生(含符合跨省就业规定的外省生源公费师范毕业生)、国内“双一流”高校2021届毕业生(紧缺专业)和全球TOP 200高校(QS、THE、US News发布)2021届毕业生。按照当初入学协议,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要回到生源地任教,也就是说山东生源回山东,但去哪个地市,则是双向选择。山东16地市,青岛是这些毕业生的首选。近年来,全省部属高校公费师范生里,60%-70%的人在青岛扎根任教。今年的最终统计数字还没有出炉,但从各校招聘的情况看,这一趋势仍在保持。
因为扩招等原因,在选聘教师简章里,青岛二中的计划数最多,达到16人,并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科都有计划。查看四年前部属学校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四所学校山东生源约200人。经过预报名,符合资格审查要求的就有40多人,最终参加资格审查的有30多人,均是在各大学专业前几名的学生。录取结果公布,14名公费师范生上榜。其余两个岗位将在“双一流”硕博毕业生里选择。青岛一中6个计划、青岛九中7个计划全部被公费师范生取得,青岛五十八中招聘的7名新老师里,6人为公费师范生,1个“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其余直属普高学校的招聘无一不是聚集了大量优质公费师范毕业生。青岛二中办公室主任潘峰介绍,公费师范生高考时就经过了精挑细选,在大学四年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经过系统师范学习并且有实习经验,加上报名的多是大学里专业前几名的学生,面试说课时,他们的状态让在座的专家和老教师连连称赞。
新教师宣誓。 韩星 摄
公费师范生“好用”,这是学校公认的事实。青岛一中办公室主任张婉婷介绍,青岛一中近年来选聘的公费师范生表现亮眼。2018年,学校选聘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3名公费师范生,2019年6名公费师范生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其中3个人已经在高一做班主任,成为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这些新老师来了就能用,加上青岛一中的教师培养机制,专业课有师傅带,还有师傅专门教班级管理,新老师成长很快。”
“双一流”硕士职校当老师
第一轮针对公费师范生的招聘之后,学校在紧缺专业上从“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和海外名校毕业生里选人。各校收到的“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简历基本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今年招聘能明显感觉到热度增加了,以往公费师范生和名校毕业生很少会关注职校。”一名中职学校负责招聘工作的办公室主任表示,虽然学校工资待遇和普高没有差别,但在过去,学历高、心气高的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职业学校。今年,这一状况明显改善。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公布的招聘简章包括钢琴、声乐、舞蹈等岗位,北京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硕士毕业生纷纷投来简历。青岛电子学校4个指标,2个被来自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取得。剩下的2个岗位,被来自北师大、南开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名校的51名硕士热捧,报名录取比达到25:1。
这一变化,与青岛在山东省职教高地建设中的亮眼表现关系密切。今年,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印发了《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意见》。青岛市紧紧抓住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时机,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把职业教育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一系列动作让毕业生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有所期待。
一位海归硕士告诉记者,电子学校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方面的探索让他感觉到了跳动的时代脉搏,感觉“自己在学校大有可为”。电子学校在秋季学期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近五年来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不断充实实验设施,建起了充分满足专业课教学需要的各种实验室44个。目前,学校正在准备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有专业发展的环境,相信我可以在这样的学校干出名堂。”这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表示,国际疫情大背景下,硕士毕业生也感觉到了就业压力,回国做老师不失为一个稳妥有前途的选择。
培训机制确保用好人才
优质师资选择青岛,因为青岛的城市魅力,也因为青岛教育的前景和尊师重教的氛围。近年来,青岛秉承教育优先、教师优先的发展理念,优先保证财政资金的教育投入,向教师倾斜编制;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新教师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局属学校新教师培训由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研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的课程体系,采用分年段、链条式培养模式,开展岗前适应、理念提升、成果展示3个阶段的培训。第一年集中岗前培训,突出“适应”,帮助新教师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新环境,新职业;第二年赴高校理念提升,突出“熟练”,帮助新教师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践行职业规划目标;第三年培训成果展示,突出“成果汇报”和“实效考核”,通过阶段性总结、校级及校级以上公开课、呈现小课题研究成果等对学员三年培训成果进行展示评比,帮助新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与专业成就感,挖掘自我特色。
各区市新教师培训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西海岸新区实施三年层级培训,探索出“3610培训模式”;崂山区遵循“成就自己,照亮别人”的培训原则,实施“阳光之下,夯实新教师成长之基”策略。疫情之下,常态化抓好新教师常态课比赛,练好基本功;市北区聚焦新教师成长打造“模块+体验”整合课程;李沧区研训一体,助力新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为了更好地吸纳优质教育资源,青岛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下人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 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