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乐博士
一百多年前,广东香山一带得风气之先,有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外国及港澳留学,学成归来为国效力、救国兴邦。现在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各方面的人才仍然十分紧缺,尤其是那些既具备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的新型人才。得益于数百年中西文化交流的传统以及“一国两制”的便利条件,澳门正好可以作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桥头堡。
2000年,唐嘉乐与一群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爱国爱澳人士做了一件澳门人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兴建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大学,即澳门科技大学。他们的心愿,就是建立一个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的平台。
先祖遗风远 商业算与计
唐嘉乐博士,澳门注册会计师。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是澳门科技大学创校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大学资源管理及校际项目拓展事务。
唐嘉乐的祖籍在香山唐家湾古镇,现隶属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北部,珠江口西岸,北、西面临中山市南朗、三乡两镇,南面、西南面与珠海市区接壤,东临珠江口,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据唐氏房谱记载,唐氏一族占籍唐家湾可追溯至南宋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近代以来,西风东渐,随着毗邻的澳门、香港的发展,唐家湾人凭借天时地利,“师夷长技”,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以积聚经济、社会、文化资本,逐渐构建连接沿江、沿海各重要城市和港口的经济、社会关系网络,涌现一批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如美国早期华侨领袖唐廷桂、中国近代工商业先驱唐廷枢、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茶叶大王唐翘卿、著名粤剧编剧大家唐涤生、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亦为国家、家乡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历史名镇与历史名人相互辉映,形成了唐家湾独特的开放型的地域文化特色。
唐嘉乐的高祖唐廷桂是近代中国洋务派实业家、民族企业家、慈善家,一生爱国爱乡,尤重教育。唐廷桂是澳门马礼逊学堂第一批就读儿童,是晚清较早接受西式教育的中国人。1852年从香港前往美国经商,被推选为旧金山华商公所总董,成为当地华侨领袖。1862年协助胞弟唐廷枢编撰中国第一部以“英语”命名的汉英词典《英语集全》,推进了英语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1871年任天津怡和洋行买办。1873年接掌唐廷枢所任上海怡和洋行总办之职,直至去世,长达24年之久。期间积极参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洋务企业的创办与管理工作,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重要参与者。同时他还积极支持教育、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推动中国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成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先驱者。
唐嘉乐博士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是澳门科技大学创校核心团队成员之一。
唐嘉乐其实并非教育行业科班出身,在进入教育领域之前,他是一名成绩斐然的会计师、投资专家。家人本来希望他读医,将来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考大学那一年,唐嘉乐的父亲身体抱恙,需要照顾,因此他不得不休学,在家照顾父亲,同时也帮忙打理家族事务,求医之路就此耽搁。几经周折,唐嘉乐觉得自己对数字更为敏感,而且善于逻辑思维,于是选择了会计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注册会计师。回忆这段经历,唐嘉乐颇有感触,“人生道路有很多选择,但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像自己本打算读医,却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而选择了会计,从而成就了自我”。
虽然大学功课不错,但真正投入实际工作,唐嘉乐才发现,会计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许多。尤其是工作初期,付出的努力是其他工作的数倍,而回报却很低。不少新人难以坚持,唐嘉乐也曾动摇过,但想到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最终还是决定坚持下去,而且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付出终有回报,工作渐有起色。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后,唐嘉乐决定与同伴合伙创办会计师事务所。经过精心耕耘,艰苦拼搏,终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会计及商业咨询网络——天职国际的澳门创始合伙人。近年来,天职国际的业务遍及国内外,尤其重视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成绩卓越,影响不凡。先后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近70家特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提供咨询服务,目前有30多家大型央企成为天职国际的长期合作伙伴,与澳门的中资机构也多有合作。天职国际有多名合伙人担任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上海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财政部企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委员会、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专家或委员。此外,天职国际还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出版多本专著。
唐嘉乐深有体会地说:“会计不仅仅是面对一堆数字,更应超越数字挖掘其背后的奥妙。一名合格的会计师,应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配套的财务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会计师不断地学习积累,补充各种通识,研习法律法规,把握政策走向。”扎实的专业技能只是成功的基础,胆略、承担、沟通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同于其他工作,会计师一旦接手一项工作,就必须全程跟进,这就要求会计师有极强的责任心。”唐嘉乐更为看重的是沟通交流能力。一方面与创业伙伴沟通相处,保证公司的和谐团结;另一方面与客户有效沟通,明晰客户的需求。看似枯燥的数字中间,却隐藏著微妙的平衡艺术。他认为,一名出色的会计师,不仅能够理清纷繁复杂的公司数字账目,更要能厘清世人心目中的账目。唐嘉乐在多年的会计师工作中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项目。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医疗等NGO项目。这些项目有着远超其他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合作的过程中,唐嘉乐结识了一批与此相关的朋友,对此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最终与教育和医疗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秉承先祖遗志 致力作育英才
唐嘉乐的先祖唐廷桂、唐廷枢兄弟在营商成功后,大力支持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先后资助并管理麦华陀创办的格致书院(今上海市格致中学)。格致书院由晚清重臣李鸿章倡议,又由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1874年开始筹建,1876年建成,是我国近代较早开办的中西合办、系统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主持格致书院的中外人士都是一时的科学精英。
唐廷桂在未进入书院董事会前便积极捐款,是书院的长期捐款人之一。1877年,唐廷桂任书院董事,专管财务,后成为实际的管理者,推进了格致书院发展,直至1892年卸任,前后长达16年之久;唐廷枢是格致书院创院董事之一,而且是唯一的华人董事。书院创办之初,唐廷枢除了主动捐款,还负责中国士绅的劝捐工作,为书院募集资金,解决了书院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负责聘请学院教习和院监。唐氏兄弟在格致书院任职近20年之久,为格致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近代中国新式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澳科大举办《唐廷枢研究》创刊暨唐廷枢与郑观应学术座谈会。
先祖兴资助学、爱国爱乡的传统与情怀对唐嘉乐影响至深。可以说,唐嘉乐投身教育事业,参与创建澳门科技大学,正是秉承先祖遗志,致力为国家的繁荣强大培养优秀人才。正如唐嘉乐所说:“教育是一项有信仰的神圣事业,对个人而言,教育既是一份工作,更是造就人才、造福社会的人生追求和伟大事业。”
唐嘉乐早年曾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澳门专业管理协会的在职培训工作。由于学生大多是同行,冲淡了他初为人师的不适。对唐嘉乐而言,教书更多的是一种分享和自由探讨,也使得唐嘉乐更深地理解家族支持其发展教育事业的初心。教育工作是一项三方得益的事业:既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同时还贡献社会。为此,他逐渐从最初的兼职教学,转变为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并且参与多所大学的筹办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和教学管理经验。而投入最多的,正是澳门科技大学。从大学筹创之初,唐嘉乐就加入管理团队,与澳科大风雨同舟20载,见证了大学的成长和发展。
澳科大管理层拜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
2000年,澳门刚刚回到祖国怀抱,以廖泽云先生为首的一群有识之士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创建了澳门科技大学。20年后,大学已发展成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也是海峡两岸暨港澳最年轻的二十强大学。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唐嘉乐回忆大学的创建深有感触:澳门刚刚回归,创建一所新的大学,自己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对此倍加珍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大学的创始工作中。
一所新大学,就是一张白纸,需要从零开始,虽然没有包袱,但困难超出常人想象。首先是如何确定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模式。澳科大的建设对标的是美国斯坦福、南加州大学等世界名校。虽然顶层设计如此,但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澳门的实际情况,唐嘉乐笑着说,“我们借鉴了世界名校的办学模式,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办学思路,打造了一双适合我们自己的鞋子,这样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其次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建设大学的学科院系。澳科大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澳门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批一流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师资,从零开始建设学科专业体系和院系所等;三是如何为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提供完善的软硬件环境。澳科大坐落于澳门机场旁边,建校之初周边环境较差,交通不便,配套落后。后来随着特区政府不断地对于周边基础建设进行投资,周围环境才逐渐改善。如今,澳科大校园优美,教学设施已处于澳门地区领先水平,拥有多座现代化教学大楼和一批设施完善的教学实验室,以及馆藏丰富的大学图书馆。此外,大学还为学生提供多种设施,设立学生活动中心、钢琴室、排演厅和多功能厅等,方便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拥有学识渊博、造诣精湛、经验丰富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发展优质教育和卓越研究的关键。澳科大现有数百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级教研人员,大部分具有在世界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或学习的经验。除了既有的师资队伍外,大学还特聘一批世界顶尖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高被引科学家等,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传授新知识和新成果,扩大学生国际视野,让学生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熏陶。良好的师资和科研平台,以及多年的沉淀积累,使澳科大具备了培养和输出高素质人才的实力,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19年,澳科大刘良校长当选澳门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生祝梦华博士在月球研究方面成果卓越,多篇科研论文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年纪轻轻就晋升为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深度参与嫦娥探月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为国家的深空探测事业贡献力量;毕业生林永佳副教授领队辅导的学生队伍多次蝉联世界管理挑战赛澳门区冠军,并曾代表澳门夺得全球总冠军,为澳门在世界增光……
作为一所科技大学,澳科大也重视人文社科建设。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澳科大与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建立了四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及联合实验室”;关注中国史、澳门史研究,与中国历史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在大学设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研究中心”,成立唐廷枢研究中心、郑观应研究中心等。唐嘉乐介绍说,澳门作为数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窗口,拥有东西方文化正面交融的底蕴与深厚土壤。这为澳科大的发展提供了沃土。通过建立平台,推动东西方持续交流,促进东西方和谐发展,并以此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虽然澳科大对标的是西方顶尖高校,但不会拘泥于西方办学的路子。唐嘉乐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澳门虽然已经回归,但澳门高校校园长期未升挂五星红旗。2018年,澳科大率先升起了澳门高校校园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不仅如此,澳科大还建立了自己的国旗队,邀请解放军驻澳部队帮助培训。唐嘉乐说,办一所大学必须具备国际视野,需要使用国际标准办学。但拥有国际视野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具有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面向国际与心怀祖国并不矛盾。
澳门科技大学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澳科大取得了巨大成就,累计培养各类学生逾46000人,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影响力不断提升,2020年首次参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就位列第32位。对于澳科大今天的成就,唐嘉乐倍感欣慰。唐嘉乐说,澳科大的成就离不开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大学建校20周年之际,感谢教育部港澳办、中联办、澳门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澳科大的今天。对于他个人,唐嘉乐深情的说,他由衷感谢澳科大创办人廖泽云先生给他的宝贵机会和一如既往的信任。
在唐嘉乐看来,大学学者主要是专心致志的做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但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能突破行业界限、抓住机会、整合资源。学校是一个大的社会企业,除了有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大学的无形资产,是一代代耕耘者积淀下来的无形财富,这在资产负债表里不能体现,但是却能为大学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建立一所大学,就像为新生婴儿建造一个温暖的家,更需要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一所新建大学不同于百年老校,招揽了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如何重构和融合团队,如何建设大学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如何塑造大学自己的文化,这是唐嘉乐面临的几大挑战。唐嘉乐的一大法宝,就是长期锤炼出来的沟通能力和对师生无尽的关爱。澳门虽小,但文化底蕴深厚,唐嘉乐生活在澳门,对这座城市有深入的了解。于是他提倡入乡随俗,来到澳科大,也就是来到澳门。在帮助教职员融入澳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将他们融入到澳科大的文化氛围中。
澳门与内地 携手话新机
长期以来,唐嘉乐积极参与内地教育事业的建设。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赴内地投资经商的港澳人士,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唐嘉乐却投身当时并不为人所关注的教育领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在南京开展企业培训等成人教育工作,现为南京海外工商管理学院和南京信息管理学院董事。此外,他还参与南京麒麟新区的科教智谷等项目。唐嘉乐说,随着上述相关工作的开展,自己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亦有幸担任南京市政协常委。2013年,他发起成立澳门南京同乡会,凝聚和团结澳门、南京两地乡贤和精英,促进两地经贸、文化及学术等领域的交流发展,为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对于此项工作,他用桥作比喻:“我希望我们这些过来人,也能成为一座联系澳宁两地的大桥,承载两地青年人的互通互联,资源对接,合作开拓,携手共进。”
唐嘉乐表示,南京和澳门不仅颇具历史渊源,还有很多共通点。他希望澳门和南京在物联网、数字贸易、科技金融等新兴领域展开更多合作。澳门经济主要以旅游******为主,但科技的发展和虚拟空间的拓展打破了地域局限。澳门可以乘科技创新之风,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南京是高等教育重地,澳宁两地高校可以开展更多合作,在新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业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唐嘉乐博士(中)作为南京政协常委,携手澳区南京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南京建设,促进宁澳合作。
在谈到未来规划的时候,唐嘉乐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重要的对外窗口,澳门肩负为大湾区乃至国家吸纳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人才流动出现新状况。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对于吸纳国际人才具有独特优势。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高铁网络全面覆盖湾区城市,澳门与大湾区城市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在澳门定居,在湾区企业或机构工作成为可能。
为了促进大湾区更好的融合发展,唐嘉乐建议,大湾区应该设立更多的高等院校,甚至由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联合大学。澳科大未来可以在珠海、中山创建校区, 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高校培养的人才将助力大湾区实现文化融合。澳科大如果在内地建校区,也可以设置党组织、团系统等机构,亦可由地方政府派驻代表驻校。这是符合国情的做法,不必照抄其他境外大学在内地合作办学的路子。
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唐嘉乐指出,澳门应该制定短中长期的人才战略,通过人才引进+平台搭建+本地培养等不同的人才策略,满足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短期通过人才引进,弥补澳门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本;中期搭建高等教育平台,为高素质科研人才提供稳定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不仅要把人才吸引来,还要能留得住;长期而言则是利用澳门的高等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相关产业人才,实现人才本地化培养,为澳门乃至大湾区源源不断输出优质人才。
澳门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与葡语系国家已建立密切商贸合作关系,市场经济潜在体量庞大,有利于澳门深入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包括物联网、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融合,从而支持澳门创新金融业,如数字货币、财富管理、金融服务等业务做大做强,同时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形成区位互补,以期澳门经济通过多元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澳门科技大学在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唐嘉乐指出,我们应该立足澳门,因应特区发展战略,致力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注重澳门社科研究,突出重点领域,为政府科学施政提供决策支持。过去的十几年,也是现代信息数字技术融入金融服务业,创新金融快速发展的起飞期。全新的科技手段为传统金融服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澳门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澳门可以扬长避短,发展创新金融产业,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深圳等金融中心的优势互补。当前,澳门经济面临适度多元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特区政府近年来着力推动发展特色金融业。澳科大也积极协助特区政府培养优秀的金融科技业人才,在师资、课程等方面作出相应提升和优化,同时开展跨学院合作,如商学院和资讯学院携手培养澳门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港澳居民走向国外的热潮中,唐嘉乐却心有执念地走向内地。三十年来,他踏遍祖国山河,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考察。他说:“我觉得那个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一个很好的机会,也让我们见证了祖国的改革开放。”而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给新一代港澳青年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在时代变革中历练、成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澳门科技大学立足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励精图治20年,取得了辉煌成绩。新时代呼唤新型人才,而澳科大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借助澳门“一国两制”的政策优势以及澳门作为中华文化交流平台的地缘优势,澳科大定能担负起为澳门、大湾区乃至祖国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职责,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这是唐嘉乐以及所有澳科大人的心愿,也是澳门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承担。
(本文转载自《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8月号(中)总第718期 作者:李建宇 陈新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