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高考,不一定要考英语。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考试科目中需要有一门“外语”作为参加高考的科目。而这门“外语”,从来没有限定为英语。中国教育部规定高考外语科目有六个—— 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分值相同均为150分(大多数省份)。
凭借着世界通用语的地位和充足的教学资源供给,英语在我国高考外语科目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虽然日语、俄语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设置成为了高考外语科目,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也在2018年设置成为了高考外语科目,但是选择小语种参加高考似乎仍然只停留在“传说中”。
线上线下都有一些机构陆续开设高考小语种课程
近年来,在一些省份,这一局面正在发生变化,部分省份的小语种考生数量增长迅速,以日语为代表的高考小语种因为各种原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考生数量在多年不变的情况下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增长。
高考西班牙语试卷真题图片
知乎上有一些诸如“参加小语种高考是一种什么体验?”的分享帖,里面有不少关于报考高考小语种的考生的切身体验,我们对其中的内容总结一二如下:
选择日语的考生占了小语种考生的大部分,这些考生通常都对日本文化、动画等有着浓烈的兴趣;
尤其是对于极度偏科的考生(例如英语分数在50分以下),选择高考小语种的考生的确收获了明显的分数提升;
一部分艺考生因为本身英语基础较差,选择小语种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地达到文化课录取线;
零基础的考生也占到不小的比例,大部分零基础考生表示都参加了2-4年的线下或线上培训,也有部分复读考生在1-2年时间的准备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高考日语与英语命题对比
现实情况下,每年高考中选择小语种的考生数量少,全国统一命题,高考命题难度相对较小,出题套路较为固定,更容易考出高分。 以日语为例,不论是单词量、题型、主观题比例等,客观上均比英语的难度低。
比起让美国高中生都考不到高分的高考英语试卷,高考日语N3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的小学年级水平。根据一些考生反馈,同等情况下,成绩一般比用英语参加高考最少要高出30-40分、高出80-90分的也不少。
高考小语种的高分比例,的确比英语高出许多
高考小语种培训市场,增长可期
从绝对数字上来看,高考选择小语种的考生人数仍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2019年全国高考小语种考生仅5万人左右),对于别的赛道动辄百万千万的参培规模,预估目前这一市场的规模不到10亿,可以说仅是一个迷你级的赛道。
但在不少省份,用小语种代替英语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近五年来考生人数每年都在以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基于此我们预测,到2022年,小语种报考人数可能会迅速增长到13万左右,占到高考总考生数的1%以上。
高考英语及小语种考生人数增长情况及预测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鼓励小语种进高中课堂”的政策,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部分高中都开设了第二外语的选修班,一部分民办中学和外国语高中在初中阶段就开设了试点。
有趣的是,如烟台、洛阳、济宁等部分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一些民办高中为了获得差异化的升学优势,已经开始试点成规模的开设日语或其他小语种的高考班。这样的策略提高了部分民办高中的高考成绩和学校升学率,因此得到很多校长和教育单位的支持,也有不少提供教学资源的的小语种校外培训机构因此受益。
日语高考考生主要分布在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东南沿海省份
不仅是纵向的时间线上,横向环顾其他国家,中国的小语种教育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高校小语种专业扩招和美国留学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小语种教育理应拥有更多的机会。
以2019年数据为例,中国高考中选择英语的考生约占总体的99.53%,其它的五个小语种之和仅0.47%,就算按照目前的增幅,2022年也才能够占到总考生人数的1%左右。而参考拥有统一或者集中大学录取考试制度的发达经济体,中国目前的外语基础教育的确太过“一边倒”了:
韩国:英语占比70%左右,阿拉伯语其次(10%,因试题难度低),之后为日语(8%)、中文(8%)、越南语(5%)、德语/法语/俄语(均为约2%左右);
日本:考生可选择英语、德语、法语、中文、和韩语,选择英语的考生在90%左右。但日本于2019年取消了统一的外语考试,部分院校专业可以不考外语;
法国:考生可选择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中文、阿拉伯语、日语和韩语,其中选择英语申请学校的考生约为60%左右,德语和西班牙语是除英语外选择较多的语言;
德国:高中毕业考试热门选择为英语(70%以上)、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和意大利语,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荷兰语、中文、日语、希腊语等;
由此看,不论从纵向的时间线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国际对比上看,中国的小语种备考市场,甚至K12小语种市场,目前都处在萌芽阶段,还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小语种培训市场的现状:兴趣为主,留学就业为辅
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的数据,小语种培训市场的整体规模约在300-400亿左右。而在这其中,小语种高考需求仅占不到10亿元,也就是小语种语培市场的4%,而剩下的庞大市场,需求基本都来自于兴趣爱好、留学和就业求职。
小语种中日语独霸,兴趣需求占比最多
正所谓兴趣是语言学习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导向为主是小语种语培市场的最重要特点,占到整体市场规模的60%以上。
以日语为例,根据早道日语付费学员抽样调查,在学习日语的人群中,53.5%的学员是出于兴趣爱好和游学需要,只有31.9%的学员是为考级和就业。
根据沪江网校平台用户抽样调查,从年龄来看,95后学习小语种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19%上升至2017年的35%,成为小语种学习的主力人群。这凸显了二次元文化在90后、95后群体里深深扎根的现状。
同时,中国市场也是海外日语等级考试的最大市场,根据日本JLPT官方公布的数据,2018年日语JLPT实际考试人数达101万人,其中中国超过40万人,占海外考证人数的65%以上。此外,韩语等级考试TOPIK、法语等级考试TEF、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的中国考生人数的考生人数近年来也在快速增长。
这些报考等级考试的学生中,除了基于纯兴趣爱好而学习,也有不少是为未来求学或者求职而准备的。2019年在日和在韩留学生人数约为超过11万和6万,紧随其后的是经贸关系较为的俄罗斯、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但相较于日、韩在热度上仍有很大差距。
日、韩仍是小语种教育市场的基本盘(数据来源:多鲸)
由此,不难看出与英语培训以应试、出国留学为主要需求导向不同,小语种语培市场目前的需求仍以兴趣导向为主,受到流行文化影响日语和韩语兴趣学习者占据了这个市场的主体。
高考发力,能否激活小语种赛道
那么,拥有一定想象力的小语种高考赛道,在将来是否能够有足够大的能量,激活还处在发展早期的小语种语言培训市场呢?进而向下拉起K12小语种市场,向上带动小语种国家出国及出国后市场呢?
首先看供给端,小语种高考赛道主要的服务提供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别具有以下的特点:
初高中全日制学校:多集中在民办初高中,小而散;
小语种高考培训机构:绝大部分为线下教学,提供小语种高考培训一条龙服务,学生授课时间1-3年为主,也有采用协议班模式,例如昂立日语、早道教育、樱花日语等;
小语种高考To B教育资源提供商:主要承接学校的教学需求,满足全日制学校小语种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拓展渗透小语种高考培训;
非营利性培训机构:例如法语联盟,多带有文化推广属性。
国内小语种培训机构一览(数据来源:多鲸)
公办、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机构,在小语种教育中,长期难以形成有效供给。相比英语培训强烈的“课外培训”属性,由于校内小语种培训资源的长期短缺,小语种高考的供给几乎都将由课外培训机构主导,“相对刚需”和“地域性”特征明显。这就使得本土的中小培训机构因为进校容易、人脉广泛、获客精准等因素在这方面有不小的优势。
国内各大城市小语种培训机构数量
其实,目前在不少一二线城市,线下小语种培训机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国内单一小语种学习和付费人群有限,为扩大服务人群和品牌知名度,超过50%的机构会开展语言培训外的其他业务,比如提供留学中介服务、游学和留学后市场服务等。
而这几年,开展高考小语种培训的机构也不在少数,不少小语种线下培训机构已经开设了小规模的试点班级,毕竟大多数小语种培训机构的师资转型高考培训备考并不困难。而相对于目前已经略显拥挤的小语种培训机构的供给,应对十几万人次的高考小语种培训需求绝对是绰绰有余。
绕开高考独木桥,永远有巨大的吸引力
再看需求端,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将会在未来驱动高考小语种语培需求:
第一,高考小语种能够提供“绕开独木桥”的高考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是高考小语种需求的本质属性。根据教育部预测,2020-2030年期间我国高考人数仍将不断上升,同时在自主招生特殊化政策受限,高校招生规模并无明显扩大的基础上,高考外语小语种的报考人数和参培比例的确有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快增长。
第二,多元化外语培训需求及小语种留学市场仍将继续释放。随着对英语教育的高度普及,在一些一线城市部分学生和家长已经不满足于单一语种的需求,小语种成为其课外兴趣培训的选择之一;同时,受中美关系趋紧、美英澳留学生就业政策变化及疫情影响,小语种国家留学市场的发展也将会延伸到大学前甚至高考前的需求增加。
这样看来,由于供给端相对充足,小语种高考需求端何时能够得到充分释放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对此,我们要看到,高考小语种目前仍然处在市场的萌芽期,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按照目前30%的年均增长速度,2025年也仅有约20万人的报考规模,相比千万的高考考生,仍是寥若晨星。
除非有相对非常明确的(例如小语种全面进入高中教学、小语种高考加分政策、英语国家留学环境恶化等)政策变化,否则小语种高考赛道仍会以“小而美”的形式存在一段时间,直到市场逐步大众化,并达到一定规模。所以切入这个市场的大多数线下供给主体仍旧需要采取多语种+多需求导向的模式,否则很难撑得起一个单校的运营模式,线上就更毋庸再论。
微观上看,小语种高考的确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给报考学生带来一定的“差异化优势”,更多的选择总是好事。而且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小语种学习者、计划报考大学小语种专业的考生,或者未来有小语种留学需求的考生,这也是一条的不错的成长路线。
而宏观上看,一个更加成熟的中国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以美英加澳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外语教育应该更多地回归其本质,就是开发语言能力,培养世界视野,而这些要素不只有英语才有。
高考多语种化,不仅是教育部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也会随着社会大众观念的逐渐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后,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进而逐步改变小语种教育市场的格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限时推广: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5713 1145